《红楼梦》书中第十九回写到元春省亲回去了,宁荣两府的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且不说府中等人看戏的看戏,放花灯的放花灯,就是袭人也被她母亲接回花家吃年茶去了。
当然花家接袭人回家,可不单单是让她吃年茶这么简单,她的母亲和兄长商议着要给她赎身呢。只是花家人有意,袭人却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她还为此哭闹了一阵。
宝玉过去看她时,见她两眼微红,粉光融滑,还悄悄问她“好好的哭什么”。
袭人在贾府当丫头,虽然待遇不错,就像副小姐一般。但是丫头毕竟是丫头,是奴才的身份,年纪到了,活契的可能被放出去,死契或家生的丫头则很有可能被配给小厮为妻,这样世世代代还是奴才。
但若被赎回去,则不再是奴才,是自由身,可以正常娶嫁。既然这样,袭人为何却哭着闹着的死也不愿回去呢?

原因就藏在袭人说的话里头了。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
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
袭人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花家的无情。
当初花家穷没钱吃饭,就将袭人卖了换钱供全家过活。
这听起来还合理,但是袭人还有个兄长,为什么不卖兄长只卖她呢?或许女孩子比较容易卖出也是有的,只是他们家卖的却是死契。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为了解一时之计,先卖个几年到时有钱再赎回去还好。但花家直接卖了死契,也就是从此生死由她,与花家无关。
既然这样,花家如今为何又提起赎身之事呢?自然是看贾府条件好,又听说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到时身价银一并赏了都是有的事。
所以花家并非打算真心出钱赎她,而是打着不花钱的算盘,到贾母王夫人面前求一求,然后白领回一个大姑娘。
再说花家如今又不穷了,“家成业就,复了元气”,日子并不艰难,他们为何还要这般折腾,想要将人弄出来呢?
“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
袭人这话的意思,明显也说了把她赎出来是想再多掏澄几个钱。怎样才能多掏澄几个钱,就是再次将她卖了呗。
第一次为了全家不饿死,卖了她。现在看她长大了,出落得也不错,心思又上来了。
若袭人被花家赎回去了,极有可能借她生财。
袭人虽然不是绝色,但是容貌也不差,又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这样的条件将她卖给有钱人为妾,可以大赚一笔。贾赦纳鸳鸯不成,不是还花了八百两银子买来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放在房里吗?
花家打的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不花银子从贾府将人领回,然后要么将她卖掉,要么将她嫁掉,都能捞上一笔。
袭人正是看穿了她母兄的心思,所以她宁死也不愿回去。

当然除了花家无情的原因外,宝玉也是袭人坚决不回去的底牌。
第六回,袭人便和宝玉进行了偷试。从此袭人待宝玉越发尽心,宝玉待袭人与别个不同。
因为这层关系,袭人从此也生出了争荣夸耀之心,她觉得凭着宝玉,贾府以后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这样的情况下,她怎么舍得离开宝玉,而回花家代嫁呢?不管花家对她有无真情,她都放不下宝玉这块到嘴的“肥肉”。这份“殊荣”,可是她用尽心思才得来的。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一则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想着求一求身价银一并赏了。二则,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
因此,他母子两个也就死心不赎了。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二人又是那般景况,他母子二人心下更明白了,越发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赎念了。
所谓赎身之说,指望的是贾府连身价银一并赏了。当袭人死活不同意时,宝玉来了。这对花家来说自然是意外之喜。
他们本就想将袭人卖给有钱人家换个好价钱,如今发现贾府的宝玉原来对袭人有其他想法,这和他们的算盘不谋而合了。要说有钱的,有几个比得上贾府这样的富贵之家?成为了贾府少爷的小老婆,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鸳鸯说的这话放在花家人身上很是合适的——毕竟可以为了钱不顾女儿生死,为了多得几两银子卖了死契。
宝玉的出现,终于让袭人和花家达成了统一。成为荣国府少爷的姨娘,这便是他们争荣夸耀的手段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