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晁采夜半相思写下一首肉麻的情诗竟流传了千年

颐阁雅 2025-03-30 09:52:39

晁采:千年流转的相思情笺

在唐代,礼教的大网束缚着人们的言行,尤其是女子,情感表达往往被深深压抑。然而,有一位奇女子晁采,却冲破这层禁锢,以一首炽热的情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晁采出生于江南水乡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邻家的文茂,亦是才华横溢,二人青梅竹马,一同在江南的烟雨中嬉戏、读书,情愫在不知不觉间生根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感情愈发浓烈,却因礼教的限制,难以直白地倾诉。

一个静谧的夜晚,明月高悬,柔和的月光洒在晁采的闺房。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文茂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相思的潮水将她淹没,难以入眠的她索性起身,坐在妆台前,对着铜镜,拿起剪刀,剪下一缕如云的发丝。月光下,发丝闪烁着光泽,恰似她对文茂的思念,剪不断,理还乱。

她铺开宣纸,研好墨,提笔蘸墨,心中的情思如泉涌般倾泻而出:“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诗中,她想象着将自己和文茂的头发绾成同心结,期望二人的爱情如同这结一般,永不断绝。写罢,她将诗稿轻轻折叠,放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贴近文茂的心。

不久后,这首诗辗转到了文茂手中。他读着诗,被晁采炽热的情感深深打动,眼眶湿润,当即提笔写下回应的诗篇,倾诉着对晁采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

,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晁采的父母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欲将文茂赶走。但晁采以死相逼,坚决不肯与文茂分离。最终,父母被她的执着打动,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晁采的这首情诗,冲破了唐代礼教的重重束缚,以直白而大胆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热烈情感,体会到晁采追求爱情的坚定与勇敢。它不仅是一首情诗,更是一份对爱情的礼赞,激励着人们勇敢追求真爱 。

2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5-04-01 09:57

    女子春心动,罗汉顶不住。脱下袈裟衣,愿还俗人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