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千古绝唱:王勃“落霞孤鹜”为何惊艳了1300年?**

公元675年秋,洪州(今南昌)滕王阁上,一位25岁的青年诗人挥毫泼墨,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骈文——《滕王阁序》。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如惊雷破空,瞬间震撼四座,成为流传千年的绝唱。然而,这神来之笔的背后,却隐藏着王勃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以及一个天才诗人的终极宿命。

### **一、少年天才的惊世之作**
王勃6岁能诗,9岁著《指瑕》十卷,16岁科举及第,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然而,他的仕途却因一篇《斗鸡赋》触怒唐高宗而被贬,从此漂泊天涯。675年,他南下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恰逢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
宴席上,阎公本欲让女婿孟学士作序以扬名,却假意请众人执笔。众人心知肚明,皆推辞不写。唯有王勃,毫不谦让,提笔便写。阎公大怒离席,命人逐句通报。当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他冷笑不语;听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时,神色稍缓;而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来,阎公拍案而起,惊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 **二、为何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

1. **视觉的极致美感**:落霞绚烂,孤鹜高飞,秋水澄澈,长天浩渺,四重意象交织,构成一幅动态的黄昏画卷。
2. **对仗的精妙绝伦**:“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齐飞”对“一色”,字字珠玑,音律和谐。
3. **意境的永恒哲思**:天地辽阔,生命孤独,却又在自然中达到和谐,暗含王勃对命运的感悟。

### **三、绝唱背后的悲剧宿命**
写完《滕王阁序》后不久,王勃继续南下,却在渡海时遭遇风浪,惊悸而亡,年仅26岁。天妒英才,他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却留下最耀眼的光芒。
13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滕王阁上,望着赣江秋水,仍能感受到那个少年诗人的惊世才情。他的诗句,早已超越文字本身,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美的符号之一。正如韩愈所言:“**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然其文采风流,照耀千古。**”
**王勃虽逝,落霞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