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深两大都市圈规划都是得到国家发改委函复的(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张银银&编辑|欣欣然
2023年12月20日上午10点,广东省政府官网公开了《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值得注意,落款时间为2023年10月25日。同时《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中都有一句特别的表述“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即广深两大都市圈规划都是得到国家发改委函复的,和之前获批的南京、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一样,为国家级都市圈。
同时,这个落款时间也证实了此前山东等地相关单位的网络信息曾披露,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规划都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确实属实。
关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规划范围,此前各种信息显示,似乎有些变化。如今透过正式印发的规划来看看,到底包含哪些地区?同时相关的地位、定位、目标,重要的规划信息,杠杆游戏和杆友一并看看。
1、广州都市圈:到2035年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1)范围: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3257万人。
2022年,广州都市圈GDP约4.46万亿元,人均GDP约13.7万元,经济密度约2亿元/平方公里。虽然比南京都市圈的4.9万亿GDP略低,但这个经济实力,在各都市圈中,可以说非常厉害。而且广州都市圈面积比南京都市圈小很多、人口也少一点。
此外杠杆游戏注意到规划还说:
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
此次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此前部分国家级都市圈规划期为到2025年,展望至2035年,这和批复时间更早有关。
2)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全国高质量同城化示范区、全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典范区。
到2030年,广州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要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8%,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圈,中心城区实现1小时乃至更短时间通达。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成为国际一流的信息枢纽,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同时要求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特此感谢)
展望2035年,广州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发展格局成熟稳定、统一市场全面形成、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对接成网、公共服务基本均等、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携手建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
3)总体发展格局: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深化与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合作联动,形成核心引领、轴带支撑的都市圈发展格局。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作用,提升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佛山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西向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为引领,共建国际化都会区,实现两市全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带动都市圈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两极:肇庆、清远城区。推进肇庆、清远中心城区适度扩容提质,强化与广佛核心区硬软件联通共享,积极承接广佛优质资源要素外溢和非核心功能疏解,加快完善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逐步打造都市圈新动力源和增长极。
四轴:广佛肇发展轴、广清发展轴、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轴和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联动发展轴。
4)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特别提到研究建设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规划建设广湛高铁佛山站。
以广佛为核心规划形成多条多向都市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辐射带动肇庆、清远都市区,便捷高效通达深圳都市圈及省内其他地区,更快速联系长三角、成渝、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轨道网络,落实广佛地铁 18 条衔接通道,实现“一票通、一座城”。
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因地制宜采取公交化运营,与城市公共交通做好融合衔接,优先利用既有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新建市域(郊)铁路配套动车所、客运站等基础设施。
发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龙头带动效应,联动都市圈城市机场、港口协同发展,完善功能配套,推动功能互补,进一步增强空港海港枢纽地位。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强化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协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为补充的都市圈机场发展格局,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
2、深圳都市圈:到2035年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1)范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
2022年,深圳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都市圈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培育了华为、腾讯、OPPO、vivo、TCL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初步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2022年,都市圈专利申请量达478638 件,专利授权量达348968件。
厉害,真的是厉害。
规划特别提到:
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规划还说,深圳都市圈各市同属东江流域,历史同源、地缘相接、人文相亲,经济发展动力强、创新活跃度高、城镇化高度密集,具备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良好基础。
和广州都市圈规划一样,此次深圳都市圈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
2)发展目标:规划要求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努力创建区域协调发展范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支撑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努力将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特此感谢)
深圳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东莞、惠州整体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依托交通要道、向外放射的发展轴带基本成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发展轴带为支撑,各城市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规划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93%,1小时通勤圈总体形成。
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3)总体发展格局: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此外,杠杆游戏注意到,规划要求深圳都市圈形成“四轴”支撑的区域空间骨架。深莞穗发展轴、深莞惠河发展轴、深惠汕发展轴、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
4)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打造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通道格局。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中心,东莞、惠州为支撑,向河源、汕尾延伸,多向放射、内部成网、互联互通的国家高快速铁路通道。东向形成快捷连通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沿海、内陆双通道,北向形成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西向加强与北部湾、滇中、成渝城市群的联系,南向加强与香港的轨道交通联系。
构建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这些就不多说。
至2025年机场国际航线增加至100条左右。形成以深圳港为国际枢纽海港,东莞港、惠州港、深汕小漠港、汕尾港等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物流枢纽。
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到2035年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1)范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以下简称“珠西都市圈”)位于珠江口西部,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万人。
和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一样,杠杆游戏注意到,珠西都市圈此次规划期为2023-2030 年,展望至2035年。
2)发展目标:规划要求珠西都市圈全面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打造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支撑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提升发展能级为重点,努力将珠西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特此感谢)
到2030年,都市圈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基本成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初步消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左右,基本建成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分布、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要求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
到2035年,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合,实现珠三角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3)总体发展格局: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实现核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拓展。
一核三极:珠海核心和中山、江门、阳江增长极。
珠海核心,充分发挥珠海经济特区的开放优势、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宜居优势,加快珠海高新区、空港经济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国际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中山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中山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依托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江门重要增长极,发挥江门交通区位和侨乡优势,加快推进江门国家高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建设以铁路功能为主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阳江重要增长极,发挥阳江海洋、港口、能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阳江空铁新城、产城融合片区、阳西高新区等平台建设,发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五金刀剪、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滨海旅游、海洋渔业等特色产业,建设沿海临港工业城市、国际风电城、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基地、珠江口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两圈:以珠海为中心的紧密合作圈和协同发展圈。紧密合作圈主要覆盖珠海、中山以及江门城区、鹤山、台山、开平、恩平等区域。协同发展圈,主要覆盖阳江等区域。
四轴:“两横两纵”发展轴,创新集聚发展轴、沿海经济发展轴、中(山)江(门)阳(江)至深圳发展轴、阳江至云(浮)广(州)发展轴。
4)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构建“两横三射一纵”综合交通格局。同时杠杆游戏看到要求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
港口方面,推进港口群一体化建设。优化都市圈港口群发展分工,构建以珠海港为核心,中山、江门、阳江等港口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强化都市圈以珠海机场为航空门户的功能,规划建设珠海机场第二跑道,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拓展国际航线。启动阳江机场建设,主要承担与广东省内城市及国内重要城市之间部分运输功能,补齐阳江航空运输短板。开展江门支线机场前期研究,争取国家支持纳入新一轮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
4、汕潮揭都市圈:展望2035年建成经济活跃、创新发展、协调融合、生态宜居的魅力都市圈
1)范围:汕潮揭都市圈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是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土地总面积 10611.1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1375万人,位列东亚地区25大城市地区之一,具备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条件。
汕潮揭都市圈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65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4∶43.5∶49.1,基本形成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产业发展格局。人口和经济要素密集,2022 年平均人口密度为1296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广东省706人/平方公里的密度。
民营经济发达,发端于乡镇工业的传统产业集群密集,各市制造业类省级专业镇平均达26个,高于广东全省地级市12.8个的平均水平。
此次规划期也是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
2)发展目标:杠杆游戏注意到规划要求汕潮揭都市圈,提升都市圈整体发展能级,打造对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联动、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和老区苏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增长极,支撑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将汕潮揭都市圈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区、粤闽赣原中央苏区拓展沿海及海外市场的区域物流枢纽和均质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区。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特此感谢)
到2030年,汕潮揭都市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约1400万人,城镇化率达67%左右。现代化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区域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都市圈统一大市场初步形成。
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区域竞争力大幅跃升,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全面发展,建成经济活跃、创新发展、协调融合、生态宜居的魅力都市圈。
3)总体发展格局:完善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形成陆海统筹、圈层拓展的城镇发展走廊,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的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一心两极:汕头主中心和潮州、揭阳重要增长极。
“三环五射”协作发展轴:环汕头湾协作轴、环潮揭协作轴、环惠来―揭东―饶平协作轴;汕潮揭至粤港澳大湾区协作轴,汕潮揭至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协作轴,汕揭至梅州协作轴,汕潮至赣闽协作轴,潮普至河源、汕尾协作轴。
4)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完善交通枢纽布局,提升快速运输通达能力,实现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赣南、闽西等地区主要城市2.5小时通达,都市圈内部半小时通达。
构建“一横四纵三环”的综合交通格局,提升铁路站场、港口、机场三类枢纽功能,构筑都市圈城际轨道网络,统筹汕潮揭组合港口群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发展。
明确提出推进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扩容升级。争取开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厦门和台湾的水上航线。
5、湛茂都市圈:展望2035年建设成为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核心区域,建成现代化都市圈
1)范围:湛茂都市圈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两市全域,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17亿元,常住人口1327万人,具备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条件。
湛茂都市圈深水港条件优越,湛江港是全国沿海12个战略枢纽港之一,拥有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航道和港口,茂名港拥有全国最大的海上单点系泊原油码头、亚洲最大海底输油管线。拥有七个投资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初步形成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等产业集群,赋予都市圈较强的发展动力。
此次规划期同样为2023-2030年,展望至2035年。
2)发展目标:杠杆游戏注意到规划提出,以打造广东全省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引擎为总目标,以促进湛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现代产业体系协作共赢、全面开放合作格局携手共筑、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共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方位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支撑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以建设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携手茂名一体化发展,将湛茂都市圈培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增长极。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特此感谢)
到2030年,湛茂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约5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控制在1.6以内,基本形成功能明确、集约高效、轴带联动、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等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外市场得到共同拓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效显著,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难题有效破解,都市圈发展共识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
展望2035年,建设成为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核心区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基础设施全面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形成竞争优势,滨海特色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互认共享,区域城乡融合成效显著,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融合互动发展,建成经济效益协同、社会融合协调、生态宜居宜游的现代化都市圈。
3)总体发展格局:加强“双心”协同引领,发挥“极点”一体联动作用,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内外轴向拓展,扩大都市圈经济发展腹地,推动陆海统筹、圈层发展,构建“双心一极点六轴三圈层”都市圈发展格局。
双心一极点:湛江主中心、茂名副中心、空港经济区极点。
六轴:“一横五射”发展轴,湛茂一体化发展轴、湛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轴、湛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轴、湛茂―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轴、湛茂―桂黔川渝发展轴、湛茂―桂湘鄂发展轴。
三圈层:一体化核心圈、紧密协作圈和提升拓展圈。
4)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构建“轨道+航空+港口+公路”的立体集疏运网络,将湛茂都市圈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服务功能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性节点和广东全省重要交通门户。
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五射”的综合交通格局,提升对内对外交通的可达性和连通性,加快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规划提出,大力推动粤西港口群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都市圈港航设施规划和建设,将湛茂港口群打造成为大西南地区出海主通道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门户。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上述规划,特此说明并致谢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广清一体化说了有小二十年吧?带的动吗?
如何切实落实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