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茂德是二战时期的外交官,于1882年12月10日出生于鹿儿岛县日置郡苗代川村。
1901年9月,从鹿儿岛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新设立的第七高等学校杂子馆(现鹿儿岛大学)。
1904年9月,东乡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德意志文学系学习,此时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德国文学学者。
1908年7月,东乡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德意志文学科。由于他请假休养,因此比原先多花了一年时间才毕业。
之后,他在明治大学担任德语讲师,后来又通过三次外交领事考试,进入外务省工作。
1919年至1921年,东乡作为日本驻德国使团成员被派往柏林。
此时,一战刚刚结束没多长时间,德国正处于动荡时期,但日德关系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德国逗留期间,东乡茂德结识了德国犹太裔报纸记者埃迪·德·拉朗德,并且因为共同喜欢歌德的浪漫诗集,而让两人坠入了爱河。
从德国回国后,东乡茂德说服了反对这门婚事的父母,并于1922年在帝国饭店举行了婚礼 。
1937年至1938年,东乡茂德出任驻德国大使,但此时纳粹已掌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国外,德国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在德国内部,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愈演愈烈,纳粹甚至烧毁了柏林的一座犹太教堂。
一直对德国文学有着浓厚兴趣、对德国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东乡茂德,不禁对纳粹产生了厌恶,并与按照陆军意愿与纳粹联手的驻柏林陆军武官大岛宏和想与日本联手的纳粹外事官里宾特洛甫发生矛盾,导致其被解除驻德大使职务。
1938年,东乡任驻苏联大使。此前,因为日本于1936年同德国所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而导致日苏关系恶化。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东乡积极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日苏渔业协定和诺门坎事件爆发进行沟通,成功通过谈判建立了相互承认的关系。
因为,东乡茂德被誉为“热情维护日本国家利益的外交官”。
接着,日本为了改善与美国日益恶化的关系,并摆脱中国战场的泥潭,开始了日苏中立条约的谈判。
其中,日本方面提出的条件是:
一是苏联政府停止对蒋介石政坛提供援助:
二是承认“满洲国”的地位,并在苏联——伪满洲国边界实现非军事化;
而苏联方面所提出的条件为:
一是日本停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确保苏联远东边境的安全;
二是日本放弃北库页岛的石油、煤炭开采权;
三是日本要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此外,苏联还暗示了在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后,将减少或断绝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日苏之间的中立谈判条约,在东乡茂德的努力下,几乎快要完成了。
然而,随着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由于陆军反对放弃在北萨哈林的利益,东乡茂德被勒令返回日本。
外务大臣松冈洋介含蓄地要求东乡主动辞去外交部职务,但东乡不予理睬,反而要求将其免职。
随后,松冈洋介顶替东乡茂德,主导了日苏中立条约的谈判,并成功缔结了该条约。
条约的内容除了要求相互中立义务外,只有日本政府通过承认蒙古国独立,来换取苏联政府承认“满洲国”的独立。
日本政府虽然保住了在北萨哈林的利益,但苏联政府也依旧在大力支持蒋介石政府。
话说回来,日苏关系虽然就此缓和了一下,但日美关系却由于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等事情而恶化了。
故而,美国此时选择加强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所以,从结果上来看,《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苏联防范纳粹德国的入侵,还间接支持了日本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南进。
这与原先所期望的,改善日美关系以及帮助日本脱离中国战场泥潭,可谓是大相径庭。不仅日美关系更加恶化了,而且日本军队也更加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之中。
故而,东乡茂德对于《日苏中立条约》签订的结果,是相当不满的。
1941年10月,东乡茂德加入东条内阁,任外务大臣。
东条英机向来是日军内部中主战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而东乡茂德则是主张要尽力缓和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主战派的东条英机为何会选择主和派的东乡茂德,来充当外务大臣的职位的。
对此,有这么一种说法是,东条英机接受天皇敕令组阁的时候,昭和天皇竭力要求其要尽力避免卷入对美战争后。
这使得东条英机被迫立即改变态度,并任命主张与美国合作的东乡为外务大臣。
话说回来,东乡茂德出任外务大臣后,立马组建一个代表团队,去与美国进行艰苦的谈判,以避免日美战争的爆发。
东乡茂德在对美谈判中,提出了多个方案。
其中,“A方案”为折衷方案,也就是日本承诺在25年内撤出驻扎在中国华北、满洲、海南岛等地区的部分兵力。
但在中日两国实现完全和平的前提下,日本军队方才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完全撤军。
然而,A方案由于日本陆军的强烈反对和美国的强硬态度(要求日本全面撤军),导致谈判难以达成。
为此,东乡茂德又连同币原喜十郎等人,提出了“B方案”。
B方案的大致内容为:
一是日美双方都不得武力进入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实现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非军事化;
二是恢复日美通商条约,美国要恢复对日本石油的供应;
三是日军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撤离到北部;
四是美国不能干涉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和解过程。
然而,美国对此的答复却十分强硬,要求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地区,撤离全部军队,并放弃在中国的全部特殊利益。
东乡茂德得到美国的答复后,感到非常失望,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谈判,而是在要求日本单方面投降。
从此以后,东乡茂德认为日美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日美谈判就此破裂,接着日本通过帝国会议决定,对美发动太平洋战争。
第二年,东乡茂德辞掉外务大臣的职务。
随着1944年7月9日塞班岛沦陷后,东乡茂德意识到日本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1945年4月,东乡出任,负责帮助日本体面结束战争的铃木贯太郎内阁的外务大臣。
5月,德国战败后,日本国内兴起一场运动,寻求通过苏联进行调解,实现“非无条件投降的和平”。
在5月中旬举行的最高战争领导会议第一次成员会议上,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指出,自德国战败后一直对日本保持中立的苏联已开始向远东调动大批军队,并讨论了与苏联进行谈判以防止苏联参战的必要性。
东乡茂德因此提出以苏联为调解人,寻求和平谈判。
对此,陆军大臣阿南惟近反对东乡的观点,表示日本既然没有输,与苏联谈判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阻止苏联参战,而不是谈和。
最终,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出面干预,决定以阻止苏联参战、保持友好中立为首要目标,视苏联反应再进行和平谈判。
会议同意,为防止苏联参战,日本所同意给出的退步,将包括归还萨哈林岛、转让捕鱼权以及中立化南满洲。
然而,当时苏联已经早就决定要对日本宣战了,故而这样的条件并不能够让苏联满足。
而苏联为了迷惑日本,故意不给日本一个明确的答复,让日本一直保留着一丝希望。
随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布后,东乡茂德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接受这个公告,但由于苏联未签署该公告,其内容又有歧义。所以,日本政府应该探讨苏联与该公告的关系,并通过与苏联的交涉,澄清其中歧义之处。
于是,东乡茂德到皇宫与天皇商议此事。
最终,天皇同意东乡茂德的意见,即宣言的具体内容应该通过与苏联的谈判来明确。
但陆军大臣阿南则强烈反对东乡茂德的观点,并坚持彻底否决《波茨坦公告》。
而且,原本主张和平的铃木首相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对《波茨坦公告》也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天真地认为“无视这个公告也没有多大用处,只有通过与苏联谈判才能实现和平”。
最后决定日本政府决定采取“不接受也不拒绝波茨坦公告,而是观望事态发展”。
然而在美国政府的眼中,日本政府的这种不予置评的态度,被认为是拒绝了《波茨坦公告》。
随后,美国政府为了迫使日本政府同意《波茨坦公告》,选择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同时苏联也正式对日本宣战。
为了应对形势的突然变化,8月9日上午召开了最高战争领导委员会。
东乡茂德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是,要求盟军不对日本皇室做出惩处,海军大臣米内和枢密院议长平沼喜一郎对此表示支持。
但陆军大臣阿南提出四项条件:除保证皇室安全外,由日方实施裁军,将占领范围最小化,东京不属于占领目标,战犯将由日方亲手惩罚。
接下来,东乡、米内、阿南三人之间,便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激烈争论。
在争论中,阿南表示“本土之战,我们有胜算”。
但东乡反驳道:“即使我们能打败第一波登陆部队,我们的战斗力显然也会在那里耗尽。敌人肯定会发动第二波登陆。此后,我们就没有获胜的把握了。”
在这次会议期间,美国政府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然而,会议一直持续到当天深夜,都没有结束。一直到昭和天皇的出席,将其演变为皇家会议之后,铃木首相向天皇表示,讨论已陷入僵局,并表示应由天皇做出严肃决定。天皇表示同意外务大臣东乡茂德的建议,并解释道,这样做的原因是陆军和海军对于在本土进行决战完全没有准备,如果继续这样战斗下去,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将不复存在。 就这样,日本政府选择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与此同时,东乡茂德敦促驻瑞士公使加濑俊一指示他通过瑞士政府等组织对原子弹爆炸表示抗议,并表示:
“迫切需要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新闻宣传运动,揭露和攻击美国的非人道暴行……把30万无辜平民全部投入地狱。那将比纳粹还要残酷数倍”。
之后不久,一向主张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陆军大臣阿南选择切腹自杀,并留下遗书“以死忏悔我所犯下的重罪。我坚信神州永不灭亡”。
东乡茂德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流过泪,但听到阿南自杀的消息后,他泪流满面地说:“我明白了,他是自杀的。阿南真是一个好男人。”
战争结束后,东久迩亲王内阁曾请求东乡茂德继续留任外务大臣,但他以“若被指控犯有战争罪,会给新内阁带来麻烦”为由拒绝了,并携妻女退居轻井泽别墅。
9月11日,东乡茂德的名字与前首相东条一起被列为第一个起诉对象。
盟军最高统帅下达了对东乡茂德的逮捕令,但他因病逃避拘留,并在康复后于9月底自首接受讯问。
最终,盟军指控东乡茂德等人策划了整个侵略战争,不仅是针对英国、美国和荷兰,还对发动包括针对中国的战争负有责任,并且犯下了一般的战争罪行而没有阻止这些罪行。
1948年11月4日,盟军法庭认定东乡茂德有罪,并判处他20年有期徒刑。
之后,东乡茂德一直想写一本有关文明史的书,解释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但心脏病加重和牢狱生活使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相反,他在狱中写了一本关于外交官生活的回忆录,题为《时代的一个侧面》,以期为未来的文明史学家所用。
然而,就在手稿即将完成时,他的病情却恶化,在转送到美国陆军第361医院后去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