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江西省宜春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了“宜春方满年处理30万吨含锂尾泥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受理情况的公示。此举标志着宜春市在推动锂产业绿色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项目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八角亭工业园,总投资额高达1亿元,旨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对含锂尾泥进行综合利用。项目将采购来自宜春市吉马实业有限公司、宜春市银泰矿业有限公司、宜春市银兴矿业有限公司和宜春市金地锂业有限公司的尾泥作为原料,这些尾泥是锂矿石提取锂元素过程中的副产品,经过浓密压滤后形成沉渣。项目将通过除铁、分级、旋流、浮选、压滤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将这些尾泥转化为锂云母和陶瓷原料。
具体而言,项目将年产48.5万吨陶瓷原料和1.5万吨锂云母。尾泥分级后的细泥与除铁后的高岭土一同经过压滤等工艺生产陶瓷原料,而锂云母则是通过进一步的提纯和加工获得的。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将为宜春市的锂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锂渣处理领域,上市公司中已有不少企业进行了布局。其中,国轩高科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宜丰国轩锂业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矿尾泥及碳酸锂尾渣的处理与利用。而盛新锂能则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开展锂渣的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工作。此外,科力远、金石资源以及正在冲刺IPO的新明珠集团、九岭锂业等企业也在积极攻克锂渣处理相关的技术难题,努力提高浸出率和回收率。
宜春市作为“亚洲锂都”,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据自然资源部门最新探明数据显示,宜春地区的氧化锂储量超过900万吨,折合超过2000万吨碳酸锂当量。这些丰富的锂资源为宜春市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宜春市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聚集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预计到2025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上游端采、选、冶一体折合碳酸锂产能将达到5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40%以上;中游正极材料产能7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73万吨,锂电池产能140GWh。到2030年,碳酸锂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70万吨,占全国锂盐消费量的50%左右;正极材料产能10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80万吨,锂电池产能220GWh。
在锂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众多行业巨头纷纷在宜春市落地超百亿项目。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赣锋锂业、欣旺达等企业先后在宜春市投资建设了锂电池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宜春市锂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