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4亿中国人,吃饭是头等大事。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却大量依赖美国进口,90%以上都是转基因品种!
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人不禁疑惑,中国为何舍近求远,不买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呢?
信源:我国粮食够吃,为什么还要进口? 新浪财经 2022-09-13
中国大豆进口
中国有14亿人口,耕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粮食进口成为必然,进口粮食中,大豆占据重要地位,超过进口总量的一半。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美国竟成为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地,其供应量甚至超过巴西,要知道,美国所种植的大豆,超90%均为转基因品种。
邻国俄罗斯不种植转基因大豆,且地理位置更近,那中国为何舍近求远,大量购进美国转基因大豆呢?
归根到底,无论购买何物都应货比三家,国家进口粮食也是如此,性价比最重要。
美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早,在1954年就已经开始实现,转基因大豆抗虫且抗药,产量颇高,成本低廉,现今美国一亩大豆生产成本仅为718.64元,平均亩产达220公斤。
然而,邻国俄罗斯依旧采用传统种植方法,这致使产量不稳定,成本也颇高。
就像我们以前传统种大豆,成本都901.53元了,亩产才100-300斤,2023年俄罗斯大豆产量才670万吨,跟美国1.124亿吨比,差太多了。
除了价格之外,运输过程也得好好考量一番。
虽然俄罗斯跟我们挨着,但大货物运输,关键是方式,不是距离。
海运比陆运便宜多了,同样的距离,陆运成本是海运的7倍,俄罗斯大豆主要产在远东,虽然距离我们也不算特别远,可运费并不低。
更关键的是,转基因大豆更契合工业用途,数据表明,转基因大豆含高含油量基因,可提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出油率达18% - 22%,而普通大豆出油率仅为16% - 18%。
同时,转基因大豆做的豆粕里氨基酸也多,适合做饲料。
农业农村部说我们吃的豆腐豆浆的,用的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主要用来榨油和做饲料。
由此看来,我们进口大豆不是为了吃饱饭,是为了工业需求。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
事实上,不少人对转基因的安全性忧心忡忡,但实际情况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多被用于榨油和制作饲料,并非直接供人食用。
榨油过程中,转基因成分会被去除,所以转基因大豆油和普通大豆油在成分上没有太大区别。
此外,所有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及相关产品都经过了国家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放心使用。
俄罗斯从2016年开始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因此他们出口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的。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从俄罗斯进口大豆,2019年首次进口超过4400吨,此后进口量持续增长。
与俄罗斯合作进口大豆对中国有很多好处,可以实现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所有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及其相关产品均历经国家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可放心使用。
不过,美国还是我们进口大豆的主力,这原因就复杂了。
我们国家有18亿亩耕地红线,大豆种植面积只占1.7%左右,就算用上了集约化种植和先进技术,国产大豆产量还是不够,特别是工业用大豆。
另外,历史原因也对大豆进口格局有影响,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孟山都公司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大豆,通过商业手段控制了中国的大豆油市场。
这场“大豆战争”让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也提醒我们,得加强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长期战略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这涉及是否加大转基因大豆研发力度,如何平衡国内生产与国际贸易,以及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
中国进口大豆并非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综合考量成本、效益、历史因素、国际关系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复杂因素的决策结果。
笔者认为
美国转基因大豆以其低价、高产、优质的特点,在短期内仍是中国的主要选择。
然而,随着中俄合作的深化以及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大豆进口格局或将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