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CPI数据。
6月CPI同比增幅为0,环比下降0.2%。
这个数据一出来,又有很多人喊通缩。
特别是6月的PPI指数是同比下降5.4%。
很多人就说,你看,PPI都同比下降5.4%,这还不是通缩吗?
但这样说的人,很多连PPI是啥都不知道。
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代表生产端的价格,所以PPI指数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是高度绑定。
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是有强烈的周期属性,有暴涨,就会有暴跌,比较难出现长期单边走势。
所以,PPI指数也有强烈周期属性,在2021-2022年大涨之后,最近这一年大跌是很正常的。
而且,PPI指数在经过这两年大跌后,整体仍然还是高于2019年的水平。
2021年的PPI指数同比增长一度飙到13.5%。
这主要也是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翻倍式暴涨所导致的。
2021年,包括石油、铁,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暴涨。
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让国际油价在2022年3月一度达到139美元的峰值,这也让PPI指数在2022年上半年有一波冲顶。
但随着国际油价过去一年,从139美元的峰值,是一路回落到现在75美元左右。
除了油价之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也都有较大跌幅。
这才是当前PPI指数有较大同比跌幅的原因。
所以,不单单我们国家,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PPI指数最近半年都出现较大跌幅。
PPI指数暴涨,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于资源进口国来说,会有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PPI指数暴跌,也会带来一些输入性通缩压力。
但并不会把PPI和通胀通缩直接关联。
因为PPI指数所绑定的大宗商品价格,是有周期属性,特别是暴涨后的暴跌,只是价格回归正常,很难因此说是通缩。
比方说,油价从去年130美元,跌回当前75美元左右,这个油价仍然高于过去十年的均值。
而且油价跌回正常区间,对我们这样的石油进口国来说,也是好事。
结果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拿PPI指数下跌,就拿来唱衰我们经济,渲染我们经济药丸的氛围,是有点离谱。
再说说CPI同比持平的事情,其实这个也跟油价有关。
石油不但是工业之母,对生产价格影响很大,油价对消费端的影响也很大。
我们只要看一下6月CPI的细分选项就知道,大部分细分选项,比如食品烟酒的价格是同比增长2%。
唯独交通通信是出现同比负6.5%的大幅下降。
而交通通信的选项里,主要就是交通工具的价格,也就是汽车价格。
还有交通工具用燃料,也就是汽油价格。
这里,交通工具的价格是同比负增长4.3%,这是上半年汽车价格战比较激烈所致。
还有就是交通工具用燃料,也就是汽油价格,是同比负增长17.6%。
去年6月中旬,国内汽油才达到峰值,全国大部分地区的92汽油价格是9.3元/升。
今年6月底的油价,92号汽油普遍降到7.5左右,降幅达19%。
油价相比去年6月同期大跌,是当前CPI指数一直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
去年上半年,油价暴涨的时候,很多人叫苦连天。
结果现在油价降回来了,这本来也是好事,结果带动了CPI同比保持低位,也被很多人刻意渲染通缩氛围,来唱衰经济。
我们CPI的影响权重里,除了油价外,猪肉价格影响也很大。
前几年猪肉价格权重更大的时候,CPI指数甚至有猪肉指数的称号。
而今年猪肉价格,整体也处于低位,最近两个月还有进一步下跌。
这也是当前CPI指数整体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价和猪肉价格,这两大CPI权重,今年整体都保持低位,CPI指数也保持低通胀水平,并不奇怪。
要以此就断定当前处于大通缩,是比较片面的。
因为,能源和猪肉价格,都是有明显的周期属性。
跟PPI指数一样,是不能因为周期性的价格涨跌,就断定通胀或通缩。
而且,前几年猪肉价格大涨的时候,一堆人说要大通胀。
猪肉价格大涨,整体来说,对我们大多数人是比较不好的。
现在猪肉价格跌下来,虽然对猪肉相关企业是比较不利,但至少对消费者来说是比较有利,结果猪肉带动CPI下降,经过一些人刻意唱衰包装,就变成动辄药丸。
其实,我们从去年油价和猪肉价格走势,也可以稍微推断未来半年的CPI走势情况。
比方说,去年下半年,油价开始大幅下降。
去年7月底,油价就从9.3元/升的峰值,下降到8.5元/升的水平,降幅很大。
这意味着从下个月开始,油价下跌对CPI的拉低影响,会开始降低。
不过,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是有过一波较大涨幅。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如果继续横盘低位,没有出现较大涨幅的话,那么猪肉价格会相比去年同期会有较大跌幅,这会拉低下半年的CPI水平。
这意味着下半年的CPI整体仍然会在1%左右的低通胀水平徘徊。
这个水平,即代表不了要大通胀,也代表不了要大通缩。
我们并不需要去过度解读。
其实刨除油价和猪肉价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价是涨是跌,大家自己应该都有亲身感受。
那些说大通缩的人,建议多去超市里逛逛,不要为了唱衰,就无视了现实。
我反驳这些动辄就大通缩,经济要完的言论。
我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经济有多好。
经济下行压力大,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事情。
经济好不好,大家自己也能有亲身体会。
现在全球高通胀,导致欧美消费萎靡,全球整体经济都不景气,我们自然也很难独善其身。
我们经济有下行压力,这个是需要我们重视。
但某些人完全是为了唱衰而唱衰。
CPI一涨,就要大通胀。
CPI一跌,就要大通缩。
人民币一升值,就说出口要完。
人民币一贬值,就说经济要完。
在他们嘴里,左右都要完。
我更多也只是反驳这种为了唱衰而唱衰的言论,不代表我觉得现在经济有多好。
但拿PPI同比下降,就渲染通缩氛围,完全不看前两年PPI大涨的前提,这种言论是比较离谱的。
像欧洲去年通胀率一度两位数,都还没完。
像日本这样,过去两年日元最大贬值幅度达到32.4%,目前也都还没完。
日本贸易逆差是已经连续22个月贸易逆差,要是我们连续22个月贸易逆差,都不知道会被唱衰成啥样。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经济数据的波动,不要被带节奏,搞得很情绪化,还是得理性辩证去看待。
前两年经济还好的时候,我还会比较经常去跟大家提醒风险,分析一些问题,给大家泼泼冷水。
但今年整个经济形势确实不好,面对一些制造恐慌的舆论氛围,我反而会更多跟大家做做心理按摩。
这不代表我多看好当前经济,只是反驳刻意唱衰的观点而已。
经济运行有其周期规律,我们有经济繁荣周期,自然也有经济低谷周期,面对正常的经济周期规律,我们在遇到低谷期的时候,一味唱衰,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经济的预期是很重要的,如果社会所有人都悲观预期,很容易陷入螺旋恶化。
所以,我们面对经济低谷周期,在正视短期风险的同时,也要对经济长远未来抱有信心,这也是一种自我预期管理。
不管是前两年去提示风险,还是当前做心理按摩,我都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
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市场更缺少什么,我就会去做什么。
人性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在市场比较情绪化的时候,要去呼吁理性,压力自然很大,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作为自媒体作者的社会责任。
我是希望,我们的舆论场能尽量别那么的极端化,能多一些理性的声音。
总之,我们得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不好的地方,我们确实要正视,并想办法解决,也不要低估我们自己的经济韧性。
但一些刻意唱衰的言论,单纯只是为了制造恐慌,我们该反驳,也还是要反驳。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通缩只是一点相对的影子。国家4年来,从200万亿元以下的M2,到了2023年6月的287万亿元人民币M2总量。钱只不过是因为经济下行、投资回报率低甚至是负数,投资减少而已。后面经济上行了,这些M2就是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