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80年5月4日,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在卢布尔雅那溘然离世,享年88岁
铁托是红色阵营内,同斯大林与毛主席齐名的伟大领袖,作为南斯拉夫的领导人,他带领着自己的国家在二战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中,为苏联站稳阵脚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然而他本人不仅从未见过斯大林,甚至终生没有访问过苏联,毫无疑问,苏联曾经是南斯拉夫最为重要的盟国
然而铁托与苏联无缘的真实原因,还因两国已期盼许久的蜜月期,比想象中的,还要短暂
苏南蜜月在之前的视频当中,我曾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三度暗算南斯拉夫
斯大林为争取英美的支持,不惜一度将铁托领导的南共当做砝码,同英国进行交易

南共领导人铁托
不过铁托与南共并没有因斯大林的小动作,而选择在战争中就同苏联撕破脸,同时也因南共的活跃
在战后,他们以极其强势的姿态,成为了南斯拉夫的合法领导者,避免了因英苏交易而沦为阵营交锋的前线
不管过程如何,对于铁托而言,南斯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结局,正是他想要的
因此当斯大林向他表示,愿意尽释前嫌,并邀请铁托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时,铁托表示欣然接受,而且愿意为苏联充当先锋
斯大林并非不知道,自己在铁托面前像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然而一方面,苏联庞大的体量,确实可以对刚刚掌权的南斯拉夫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刚刚从二战走出来的苏联,对南斯拉夫也有着极为明确的需要,为了满足南斯拉夫的需要,苏联也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讨好铁托
苏联之所以需要南斯拉夫,原因在于红色阵营在东欧与南欧的一系列盟国当中,只有南斯拉夫一国的共产党组织

斯大林与苏联
是靠自己收复绝大部分国土,并通过国内选举的手段上台,而对于匈牙利与罗马尼亚这样,被苏联架着抬进红色阵营的国家而言
其执政党在国内的地位并不稳固,同时其国民也并非主动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将南斯拉夫拉入红色阵营,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实现腾飞,不仅能为苏联提供一个强而有力的小弟,同时也能作为正面典范,帮助其他由苏联扶持的红色政权稳定国内局势
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斯大林以政治、军事与经济上的全面支持,成功挽回了铁托的友谊,南斯拉夫也投桃报李,极其积极地扮演着红色阵营二当家的角色
1947年的欧洲,冷战的铁幕逐渐落下,为了扶持西欧国家尽快走出冷战阴影,并加入西方阵营对抗苏联
美国决定以金钱为武器,推行大力支持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对于南斯拉夫而言,他同英美在二战中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自然有资格去申请美国的援助
不过铁托拒绝了美元,并在苏联之前,首先对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马歇尔计划”进行了抵制

五星上将马歇尔
同时为了向斯大林表示忠心,南斯拉夫在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中,也有着重大的贡献
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目的,从表面上看是代替共产国际,为红色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然而因苏共的话语权过大,共产党情报局实际上会成为苏联遥控指挥其他国家的指挥部
虽然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大都由苏联扶持,可是贸然加入这样一个组织,很容易面临国内的巨大政治压力
在各个加盟国犹豫不决的时候,南斯拉夫第一个跳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加入,而这就像一剂强心针,成功让其他东欧国家放下戒心,愿意遵守苏联在战后拟定的国际秩序
面对南斯拉夫的“忠心”,苏联在七大经济领域向南斯拉夫进行了援助,并计划武装35-40万南斯拉夫军队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斯大林与铁托的友谊在1948年戛然而止,这件事情,还要从南斯拉夫在自我认知上出现的偏差说起
矛盾暗生苏联与南斯拉夫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并在许多事关阵营的外交问题上保持步调一致,这对于两者而言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可是在与苏联的相处当中,南斯拉夫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并非是苏联的小弟,而是红色阵营的二当家
铁托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南斯拉夫从各种意义上讲,都是红色阵营的二号国家
南共在国内的合法性,几乎超过了所有红色阵营国家,同时在二战结束时的新一轮领土划分后,再次获得扩张的南斯拉夫
无论是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相较于除苏联外的其他红色国家,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不应该是“父子”一样的支配关系,而应该是“兄弟”一样的合作关系
实际上苏联在战后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中,也积极邀请了南斯拉夫进行共同商谈,而这种超然于其他红色国家的地位
才是南斯拉夫愿意同苏联保持步调一致,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甘当阵营马前卒的真实原因
然而当视角转换到斯大林与苏联时,事情却是另外一副样子

布拉格之春
在斯大林的眼里,南斯拉夫虽然比苏联的其他红色阵营盟国大一些,但是在庞大的苏联面前,他们都只不过是一个个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小国
因此,无条件服从苏联的领导,对于这些国家而言,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苏联之所以会在战后的两年间,积极邀请南斯拉夫参与阵营布局
也是因为南斯拉夫是这一阶段内,苏联唯一一个靠得住的盟国,随着红色阵营内的其他国家逐渐稳住阵脚之后,南斯拉夫便不可能再保持其在阵营中的超然地位了
苏南决裂1948年2月,苏南保三国会议在莫斯科召开,然而这次红色阵营之间的内部会议,却一反常态地充满着火药味
在帮助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之后,南斯拉夫要求,自己应该扩大在所属地区内的影响力
南斯拉夫要求以自己为核心,联合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等国成立巴尔干联邦

巴尔干联邦示意图
将整个巴尔干半岛转变为一个巨大的红色国家,然而该计划虽然能令南斯拉夫的国力产生本质提升
但却需要苏联直接面对有美国支持的希腊反共分子,同时,整合了整个巴尔干的南斯拉夫将会过分强大,很有可能威胁苏联在东欧的绝对统治地位
所以斯大林对于这一计划,不仅没有投入太多的热情,甚至在南斯拉夫单独行动时,还有意无意的进行阻挠
在苏联的放任下,希腊共产党最终没能在内战中建立政权,希腊加入巴尔干联邦一事化为泡影
而南斯拉夫想同阿尔巴尼亚合并一事,也在苏联积极扶持以霍查为首的亲苏派的背景下告吹
苏联霸道的行事作风令铁托愈发不满,他表示南斯拉夫同其他东欧国家不一样,南斯拉夫是靠着自己争取到的独立,理应由自己决定南斯拉夫的命运
然而苏联根本不想尊重铁托的想法,在苏南保三国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指出“南共在对外政策上没有养成与莫斯科商量的习惯”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
不过虽然说是商量,但铁托比谁都清楚,与苏联商量意味着事事都要遵从苏联的安排
因此在莫洛托夫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之后,铁托觉得苏南之间就没必要再谈下去了
1948年3月18日,苏联撤走了支援南斯拉夫的全部技术专家,两党开始以信件的方式进行论战
在苏南论战的三个月当中,斯大林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一方面完全不吝于以最严厉的语言批判铁托的“特立独行”
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却一厢情愿地幻想,铁托能顶不住压力,并最终屈服于苏联
可是铁托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本身拥有浓厚的独立色彩,苏联方面的压力,只会让他不断坚定走自主道路的决心
最终,在苏南双方进行了三个月的论战之后,斯大林终于明白铁托已经不可能回头了
为了报复南斯拉夫的叛逆,苏联开始以共产党情报局为媒介,联合小弟们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全面批判
并最终将南斯拉夫剔出了这一机构,铁托从没想过这一个在自己的积极倡议下成立的组织,会第一个开除自己

晚年的铁托
事已至此,南斯拉夫与苏联终将走上不同的道路,然而斯大林并没有准备轻易放过这个“忤逆”自己的人
苏联与南斯拉夫的恩怨,此时才刚刚开始
尾声苏南危机之后,“铁托”在红色阵营内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词语
在斯大林的影响下,苏联内部与东欧各国之内,都掀起了“清除铁托份子”的运动
这场运动为刚刚建立起的苏东阵营带来了一场浩劫,东欧国家内有三位总书记,一位国家主席以及数十名其他高官,在这一次的清除运动中都沦为了反面份子
苏南危机也彻底带走了铁托对于苏联的好感,他看透了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已经蜕变为霸权主义国家
即使在斯大林逝世之后,他也没有努力将苏南关系恢复到1946年那种状态
最终,苏联与南斯拉夫都在新世纪前迎来了相同的结局,而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