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血压、血脂、血糖超过多少,需要吃药?这份专业指南,建议收藏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4-12 04:00:4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下简称“三高”)已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它们就像沉默的“隐形杀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5%,这意味着每4个成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病率也超过30%,而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50岁以上人群是“三高”的高发群体,患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提醒我们,关注“三高”,刻不容缓。

那么,当我们的血压、血脂、血糖超过哪个范围,就需要考虑药物治疗了呢?对于50岁以上的朋友来说,了解这些关键数值,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根据我国最新的相关指南,为大家详细解读“三高”的用药“红线”。

一、 血压多少算高?超过这个“红线”可能就需要药物干预了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长期血压升高会损伤血管,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血压达到什么程度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呢?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对于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控制目标通常会更加严格,尤其是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史、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

药物治疗启动的血压阈值:

一般人群(包括50岁以上):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对于血压显著升高(如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的患者,即使没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也应考虑尽早启动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如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等): 这些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通常更低,药物治疗的启动阈值也会相应降低。具体应遵医嘱。

老年高血压患者(≥65岁):

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一般建议控制在收缩压<150 mmHg。对于能够耐受的患者,可进一步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药物治疗的启动阈值与一般人群类似,但应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和药物的耐受性。

重要提示: 血压的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的启动时机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是控制血压的基础,即使开始药物治疗,也应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二、 血脂高到什么程度需要吃药?重点关注这两项指标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的启动阈值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水平。

重点关注的血脂指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这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最重要的指标。甘油三酯(TG): 过高的甘油三酯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药物治疗启动的血脂阈值(主要针对LDL-C):

极高危人群(如已确诊冠心病、脑卒中等): LDL-C目标值<1.8 mmol/L (70 mg/dL),当LDL-C≥1.8 mmol/L时,应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合并一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3-4期等): LDL-C目标值<2.6 mmol/L (100 mg/dL),当LDL-C≥2.6 mmol/L时,应考虑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中危人群(如高血压合并两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等): LDL-C目标值<3.4 mmol/L (130 mg/dL),当LDL-C≥3.4 mmol/L时,应考虑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危人群(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 LDL-C目标值<4.1 mmol/L (160 mg/dL),当LDL-C≥4.1 mmol/L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时,可考虑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关于甘油三酯:

当甘油三酯≥5.6 mmol/L (500 mg/dL) 时,应首先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对于甘油三酯在2.3-5.6 mmol/L (200-500 mg/dL) 的患者,应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心血管风险较高,可考虑药物治疗。

重要提示: 血脂的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的启动时机同样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最常用的药物,但具体用药方案应遵医嘱。健康饮食(如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控制血脂至关重要。

三、 血糖超过哪个数值就该用药了?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长期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药物治疗启动的血糖阈值:

对于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的启动时机主要取决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糖仍未达标(HbA1c≥7.0%),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对于HbA1c水平较高(如≥9.0%)的患者,即使是初诊,也应考虑尽早启动药物治疗,甚至胰岛素治疗。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HbA1c控制在7.0%-8.0%即可,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个体化制定。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需要终身使用。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7.0%老年患者或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 HbA1c<7.5%-8.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HbA1c<6.0%-6.5%

重要提示: 血糖的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多种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戒烟限酒)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四、 重要提醒:这些数值并非“一刀切”,个体化治疗更重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列出的血压、血脂、血糖数值仅仅是根据指南给出的普遍参考范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合并疾病、心血管风险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药物治疗的启动时机和控制目标也应该个体化。

不要自行根据这些数值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吃药,最重要的是与医生充分沟通,由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语:希望这份关于“三高”用药“红线”的科普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建议您收藏这份指南,并在必要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请将这份信息分享给您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关注“三高”,守护健康。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