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美航空专家急了:拒绝中国,小心自食恶果,中国自研崛起!

科技的料惊人 2025-02-08 17:59:30

家人们,今天咱得聊聊一件让美国那些“小心眼”坐不住的大事!当地时间 2 月 6 日,美国国会下属的那个“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搞了一场针对“中国制造 2025”计划的听证会。这一听证会,那可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明摆着就是想给进一步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找“歪理”,想炮制些所谓“合理依据”,好继续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实施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

在这场名为《中国制造 2025——谁赢了?》的听证会上,有个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Richard Aboulafia),他一上来的发言就挺“有意思”。他呼吁美国抵制保护主义立场,要在航空制造领域保持国际合作,还说要继续把中国纳入其航空业供应链。嘿,乍一听,还以为他是个“良心专家”呢,可别急,他很快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他警告说,中国在开发商用飞机喷气发动机方面确实面临挑战,但要是美国把中国拒之门外,那可就麻烦了,会加速迫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自给自足。他这话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美国限制中国,最后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阿布拉菲亚还向委员会“献计”,说只有和中国航空业保持融合,保持对中国发展能力的控制,美国才能继续“高枕无忧”。听听,这话说得,“在他们的喷气发动机产业启动、运转起来之前,美国可以控制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这简直就是毫不掩饰要对中国“卡脖子”的险恶用心啊!他还说“但如果我们完全切断与他们的联系,他们将别无选择,只能制造自己的产品,这最终会削弱我们的影响力。”瞧瞧,这就是美国某些人的丑恶嘴脸,一边想遏制中国,一边又怕中国真的发展起来。

这阿布拉菲亚一开始还对中国近十年来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表示了极大肯定。他说自二战以来,在民用喷气式运输机制造领域,准入门槛那是相当高,除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曾“浅尝辄止”地踏进了“半只脚”,还没有任何国家或企业能成功进入。而咱中国和中国商飞公司(COMAC)做到了,成功进入了这个独特的行业。他还提到中国国产 C919 大飞机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垄断地位,如今大型喷气客机“俱乐部”变成了空客、波音和中国商飞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制造 2025”计划在航空装备方面“加快大型飞机研制”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这可是咱中国实实在在的成就,容不得他们不承认。

不过呢,这阿布拉菲亚话锋一转,又开始“挑刺”了。他说虽然中国在发展商用飞机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重大障碍。在重量和燃油效率方面,中国喷气式飞机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机型,还依赖外国航空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进口部件。除非中国能达到西方标准,否则很难真正参与竞争。他这话,虽然有点刺耳,但咱也得承认,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还有差距。但这能成为他们遏制中国的理由吗?当然不能!

**中国要在航空设备领域实现完全独立自主,确实任重道远,尤其是发动机研发方面。**目前拥有喷气发动机制造能力的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以及英国的罗尔斯 - 罗伊斯公司这三家西方制造商,可这三家都拒绝向中国转让任何有意义的发动机设计和生产技术。但咱中国也不是好惹的,为了实现航空自给自足的目标,正在努力研制首款商用喷气发动机。阿布拉菲亚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清楚中国对商用发动机的首次尝试很容易因西方的技术封锁而停滞不前,但中国航空产业政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耐心。

据说中国计划在 2035 年左右推出一款配有纯国产系统和国产发动机的新款大型喷气客机。阿布拉菲亚觉得,以中国的耐心和投入,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基于此,他向委员会提出第一个立法建议,就是别阻止美国供应商与中国在商用客机方面展开合作。他说这样做不仅在政治上有不良影响,还会让中国倾向于欧洲供应商。对美国来说,更可怕的是,中国会加速建立国内的供应商生态系统,实现“中国制造 2025”计划中“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目标。

在阿布拉菲亚看来,美国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中美航空产业关系,维持对中国航空产业的影响力。美国应鼓励其供应商公司与中国商飞合作,但又要作好在“必要情况”下随时介入的准备,比如断供发动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这就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他还说“美国可以采取的行动其实很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保持西方和盟国航空航天工业生态系统的(对华)开放。如果中国希望成为这一全球产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欢迎他们,而且他们也很可能让产业发展繁荣。但如果他们去复制前苏联的经验,那可不是一段令人愉快的经历。”这不是赤裸裸地威胁吗?

此外,这阿布拉菲亚还建议委员会密切关注中国在喷气客机上使用本地设计和制造的部件、系统和技术的情况,以及取代西方部件的进展。甚至中国国产大飞机 C919 的增产效率也被他列入重点关注清单。他还危言耸听地说,尽管目前 C919 的交付量在全球喷气客机市场中还不起眼,但等 C919 年产量达到数十架,甚至超过 100 架时,中国会像过去控制其他领域那样“吞并半数以上的市场”,“那个时候,开放市场将不复存在。”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中国发展航空产业,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为全球航空事业做贡献,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吞并市场”。

这场听证会上,除了阿布拉菲亚,其他专家也没闲着。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教授德鲁·恩迪(Drew Endy)表示,从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到生物制造能力,中国已经在关键领域超越美国,美国正在失去争夺技术领先地位的宝贵时间。他还警告说,如果不对基础研究和创新进行紧急投资,美国可能会把生物技术领域的长期领导地位拱手让给中国。他还着急地敦促决策者们别光讨论,要赶紧采取果断行动。

**这场听证会,说白了就是美国蓄意遏华的卑鄙伎俩。**回顾过去十年,美国政府极力打压“中国制造 2025”,又是关税,又是贸易大棒,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事实呢?事实早已证明,美方的围追堵截根本阻挡不了中国升级制造业的决心和步伐。

《南华早报》去年通过官方及其他权威资料数据梳理得出,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 10 个关键领域,已经实现了超 86%的目标,这足以“证明美国关税和制裁无效”。去年 10 月,美媒彭博社公布的一份长期调查也指出,尽管美国对中国恶意实施了长达多年的关税政策、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但中国依旧按照“中国制造 2025”计划稳步前进,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围堵中成功突围,“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努力正在失败”。

报告显示,对 13 项关键技术的追踪结果表明,“中国制造 2025”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中国已经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以及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 5 项关键技术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正在另外 7 项技术领域迅速追赶领导者。就像彭博社说的,“美国以外的世界正越来越多地驾驶中国电动汽车,使用中国智能手机浏览网页,依靠中国光伏电池板为家庭供电……”这说明美国的遏华政策,不仅让自己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还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重创。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所长亚当·波森也直言,“中国的技术崛起不会被美国阻拦,甚至可能都不会因此放慢速度。”

咱们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美国这些小动作,不过是他们心虚的表现。他们害怕中国崛起,害怕失去自己的霸权地位,所以才想尽办法打压我们。但他们忘了,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是有智慧和能力的。我们不会被他们的威胁和遏制吓倒,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家人们,你们觉得中国未来在航空产业以及其他科技领域还会取得哪些让世界震惊的成就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我们一起见证中国的崛起!

0 阅读:14

科技的料惊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