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心来自参与者都有希望在A股赚钱---市场如何走牛的关键因素(历史谈)

海泽钧 2024-06-29 20:29:02

(本文较长,要有耐心准备再阅读此文)

中午喝了一罐啤酒,午睡了一下;然后看到很多的愤青,对我反对贸然在没有替代的情况下取消量化高频的谩骂;不禁一笑。互联网就这玩意儿。360的周宏伟说的很对;互联网吧,本来是现实生活中,大家聊不到一块的,但实际就硬聊到一块了。所以良莠不齐,见怪不怪。什么思维的都有。

但是一些学者们,表述的但显得真不职业了。考虑的少,实际水平,说实在的啊,跟西方的金融学专家比起来,按简直差距太大了。一点都不专业。

首先我们说明的是,这市场是投资者真金白银的市场;改革要以投资者的利益为首要考虑对象。

一些专家,就跟神经病似的;硬要强退出高频,那是开玩笑吗?我想问问那些专家,你们要是全部身家都满仓股票的情况下,你们会继续这么儿戏的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4000万股民被深套;3000万股民其实都是满仓状态;无力追加。这个时候,强行去高频量化?

先不说高频量化1200亿的日成交;这个成交量谁来填补?

高频在市场里的基金规模超过几千亿;没有替代,贸然出清,这些基金会进行赎回。因为跟基金投资者签订的契约是高高频交易的。这些资金一撤出,抛盘是多大?心里没点数吗?

这就一二千亿的抛盘,用什么承接那?

那些所谓的专家,就跟脑袋瓜子里进了尿一样的愚昧无知吗。

还讲什么,破除了高频,资金就会来了说?你当你是孙悟空,呼风唤雨那?

得有数据支持啊!得有国际案例啊?!

啥啥没有,靠猜吗?这不是神经病搞的事情吗?

一看某学专家啊,就让我想起了清末的那些白莲教的请神的那些神棍了!

刀枪不入!扶清灭洋!请神上身!

看着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么愚昧无知,野蛮任性;都什么玩意儿那?

建国都75年了,我们的所谓知名学者,仍然是诶呀,我去!啥玩意儿吧?!

这连基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没有;就跟上手术台做大手术,不打麻药一样的凭借病人的意志抵御是吗?

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扯犊子吗?

算罢了,我们不批评它们的无知与愚昧了。

一、我们说说A股的量。

1、先说量化交易,国内正式起源于2006年,第一支量化基金的建立;2012年开始全面高频交易。

量化的包含种类很多,指标的、技术的、价格与数量之间关系的、事件的等等,量化是大词。一切用数量、数据进行分析,作为交易依据的行为,都是量化交易。

所以那些反对的人,都很可笑。它们虽然不精通,但是在市场交易,也是在寻找量化的信息的。

市场现在反对的是高频。并且给予高频很大的坏的名声,扣了很多大帽子。

似乎是高频,把A股搞死了。

其实,从时间上看,量化和高频,都介入到了2005年到2008年的998到6134点的牛市、也介入到了2014年的1600点到5200点的牛市行情了。

实际,量化没缺席牛市。高频没有缺席牛市;美国股市75%是高频交易;那你说美国的高频是好的?我们的高频是坏的?策略都差不多;这个大锅是不是背的有点冤枉啊?

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就说,量化才没有牛市,造成的长期下跌。我说这是扯淡。

2、实际是缺乏买量,造成的没有牛市。造成的长期下跌。

说白了,就是买卖量不平衡。过去5年为啥没牛市,为啥2018/2022/2023频繁救市?

是因为股票发多了,再融资多了,买卖量不平衡了,就自然跌了。机构抛售,是现在当前主要的原因。每天抛售几百亿,外资也抛售。这是关键。机构和外资是主要的卖量。

卖量远大于买量。

说把这个锅,甩给量化和转融通;我觉得量化高频有点躺枪;转融通,是有关系的。但是转融通不太大了。取消了也不大。如果上市标准的、大家都可以参与的股票期货;取消转融通挺好的。取消完了,还不涨,你们还说啥?

还取消啥?

这个市场,谁是最大的卖量?谁?

是高频吗?显然不是呀。

机构抛盘;外资抛盘!对吧,每天卖出几百亿,这是根源呀。

看病的找病根。

散户是干不过机构的,这点是肯定的。对吧?!所以那,机构持续抛,肯定砸下来了。

3、为什么2006年有牛市?2014年有牛市?为什么现在没有?缺什么?

缺的就是庞大的买量;缺的就是持续的、庞大买量。

具体技术性表现,是杠杆率。2005年到2015年,股票市场的场内场外杠杆都很高。融资杠杆10倍、20倍的都有;多了还有50倍100倍的。15年,为什么大跌?就是去杠杆吗。技术性去杠杆,认为这是一种风险。

我觉得规范没毛病。但是你把官方杠杆率从4倍到1倍,并且是指数高位的时候,在5000点的时候,这就跟上屋抽梯一样了;再加上大股东减持当年7000多亿;再融资规模也是破纪录;当然暴跌,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打击场外杠杆配资是对的;治理无序的违法的金融投机是正确的。但是要有度。

实际我国当初的官方杠杆率4倍,也不高。融资是官方4倍杠杆也不高。跟国际的11.5倍的平均值比起来,不高。

乱作为,对于金融市场的量能不理解,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冤谁?

没有杠杆,在一个庞大的市场,就是缺乏买量的象征。机构出逃虽然恶心,但是,细品,也没什么问题。

都在计算。这么大一个盘口,这么低的杠杆率,这么低的买量,怎么往上做?

做不动啊。

第二点、如何焕发A股的买量,来自于技术工具和市场各种参与者都认为在市场内能够赚到钱的持久共振认识。

想形成牛市吗?想长牛吗?简单!

当前,新村长开始的质量因改革,挺好的;节流作用比较好。把能够漏出去的或者产生过多卖量的地方给堵住了。

卖量多的地方就是大股东违法减持、无止境的再融资;过多的IPO发行;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太差。

这几条,是治理卖量的,是堵截卖量的必要措施。

这也会带来信心。

但这就够了吗?质量因主要管的是卖量也能吸引一定的买量,但是不够。

更多的是动力因。

以俄罗斯股市为例子,为什么俄罗斯股市在遭遇俄乌冲突之后,继续上涨?回到牛市区间,最起码比A股强?

买量充沛。控制卖量。

其实,牛市很简单,就这么八个字:“买量充沛,控制卖量”想长期的牛市,就要长期践行这八个字,就能长牛;践行的越好,牛市越长。

那说回来,让市场的各个主体都认为在市场上能够赚到钱,怎么让他们有这样的认识?

谁最重要?

那肯定不是中小投资者;因为现在主力是机构。中小投资者买了,没啥用。机构卖,就是天天跌。

怎么能让机构投资者,集体认为这市场能够长期赚到钱,能够长期买进那?

机构不会听你说什么煽情的话,机构看的是数据。

那就是这八个字的行动的落实“买量充沛,控制卖量”

目前质量因控制卖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了。

那怎么能够让买量充沛?通过何种行为,让买量充沛起来?

这个难找吗?这样的行动难找吗?

如何刺激买量,就是如何吸引增量资金!

怎么才能吸引增量资金?有本事找国家拿3万亿来买股票,象日本一样,那是一个办法。但是国内好像还没到这样的程度;那剩下的规则就是T+0呗、延长交易时间呗,吸引外国投资者、尤其是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增强市场的杠杆率。

1.2倍的融资,我去!

太低了。

这些政策,能够拯救这个市场。有人动辄拿绝对正义的保护投资者,反对T+0、反对杠杆!反对反对!

你反对个毛啊你?!

这是证券市场,这是单边上涨的证券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下跌。

最大的风险,就是持续的下跌。尤其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下跌!

中小投资者扛风险能力低;最大的风险项就是持续的熊市!

为了散户,不能T+0,我日你先人!你们这是保护吗?不学无术!

这是变相坑了投资者!

缺乏买量,长熊,才是害了2.2亿投资者。

振兴买量,就是最大的救市,就是牛市的基础。A股当前,随时都会有牛市。就看是否采用正确的策略了。

振兴买量,控制卖量。

市场管理者,该牢牢的把握这一市场节奏,就能把A股带入到长牛的状态。

因为机构投资者会很清楚,一看到买量远大于卖量的活跃;再叠加A股的长期低估值,增量资金进场的概率就加大了。

并且,比如实行T+0、降低融资保证金30%,延长交易时间2个小时开立夜盘,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数据可查。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买量和投资者数量,都是可以计算的。这样实行起来,有的放矢。

如果实行T+0、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30%、延长交易时间个小时开立夜盘,A股大概率会在半年内上涨至5000点之上。

如果在5000点之上,经济周期匹配、经济复苏良好、能够控制住卖量,不让IPO有较大的扩充;不让再融资有较大的扩大、增加回购注销,再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20%,就可以冲击1万点了。

股票市场,本质就是一场量能游戏。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是必须清楚的。

如果谁不清楚,活该被淘汰。

所以,当前,能不能走牛或者能不能救市成功;我反复强调,只有两个出路来增加买量拯救市场。

1、国家出巨资长期买进股票。数字不低于3万亿;时间不低于10年。(这点代价有点大)

2、继续控制质量因的卖量;积极出台激发市场动力因买量的措施。包括不限于T+0试点、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30%、延长交易时间2小时建立夜盘吸引外国投资者。

在这两条任选1条,都能挽救市场,并催生牛市;股市必上5000点。

如果不采用,仍然是无头苍蝇似得,拿语言、拿一些不着边际的行动,低效的行动,都无法挽救市场,只能看着这市场跌。这就是金融科学,违反了科学规律,自然受到科学的惩罚。

所以,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对于救市的成功与牛市的建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吧。希望早日走到正确的解决市场问题的道路上来。

0 阅读:0

海泽钧

简介: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