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一生瞧得上的有几人?一个对手,两个兄弟,三位同僚

飞翔历史说 2025-01-23 09:18:43

世人皆知张翼德性如烈火,怒目圆睁能吓死夏侯楙,一声吼断长坂桥,让数万曹军闻风丧胆。可又有谁知道,这位威震华夏的虎将,内心深处也有柔情的一面?

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被张飞俘虏后不卑不亢,竟让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张飞躬身下拜;有两位结拜兄长,让他可以不惜性命相护,肝胆相照;还有三位同僚,令这位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猛将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张飞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对这几个人如此推崇备至?

从三国名将到性情中人

说起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可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当时的战场上,但凡提起"长坂桥上的黑脸汉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围困刘备于当阳,张飞在长坂桥一声怒吼,吓退数万曹军。当时曹军大将夏侯杰不信邪,率先上前挑战,结果一个回合都没撑过去就被张飞一枪刺于马下。另一员大将夏侯楙被张飞的吼声震慑,竟然连人带马滚下山坡,摔得筋折骨断。

这便是张飞在战场上的威名,可世人只知其骁勇善战,却不知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在张飞刚跟随刘备起兵时,曾在徐州遇到过一位老将。那位老将名叫陈到,是徐州本地的名将。陈到年过六旬,却仍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飞与陈到在战场相遇。

张飞初见陈到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长矛立于阵前。张飞当时正意气风发,对这位年迈的将领并未放在眼里。然而交手之后,张飞却感到十分惊讶。

只见陈到虽然年迈,但招式精妙,进退有据。双方激战数十回合,竟然不分胜负。这一战,让张飞对这位老将刮目相看。

战后,陈到不顾年迈,主动请缨加入刘备军中。张飞得知此事后,亲自到刘备帐前为陈到举荐。从此以后,这位老将成为了刘备手下的得力干将。

正是这次经历,让张飞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因为对方年迈就轻视。这次遭遇,也让张飞的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后来在益州之战中,张飞遇到了另一位让他敬佩的老将严颜。如果不是之前与陈到的经历,或许张飞就不会对严颜如此以礼相待了。

不仅如此,张飞还因为这段经历,对军中的老将们多了几分尊重。在许多人眼中,张飞依然是那个性如烈火的猛将,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威震华夏的虎将,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惺惺相惜的对手严颜

益州之战爆发时,张飞奉命率军从荆州出发,准备支援在益州作战的刘备。临行前,诸葛亮曾与张飞打赌,看谁能更快到达战场。张飞闻言,立即带兵日夜兼程,直奔巴郡。

当时巴郡太守严颜已年过花甲,却仍亲自率军把守要道。张飞率军到达巴郡时,严颜早已做好了准备。两军相遇,严颜不顾年迈,亲自披甲上阵。

这一战打得极为激烈。严颜虽然年迈,却丝毫不落下风。他与张飞连战数十回合,直到体力不支才被擒获。张飞本以为这位老将被俘后会服软求饶,却不料严颜被带到帐前后,不但不低头,反而怒目直视张飞。

张飞问道:"你已经被我生擒,为何还如此倔强?"严颜不答,只是冷冷地看着张飞。张飞又道:"你若归顺,我可以保你富贵。"

谁知严颜闻言,不但不领情,反而厉声责问:"你们刘备集团有何道理,竟敢来犯我益州?"这一声质问,让帐中众将都为之一惊。

张飞性格暴躁,听到此言顿时大怒,拔剑就要取其性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严颜突然大喝一声:"巴郡太守,宁可做断头将军,决不做投降之臣!"

这一声断喝,震惊了帐中所有人。张飞手中的剑停在半空,久久未落下。他想起了当年在徐州见到的老将陈到,也是这般刚正不阿。再看眼前的严颜,白发飘飘,却依然傲骨铮铮。

张飞立即放下手中的剑,亲手为严颜解开绳索。他取来自己的战袍,披在严颜身上,对众将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汉室忠臣!"

严颜见张飞如此重义,当即表示愿意助张飞平定巴郡。在严颜的帮助下,张飞顺利通过了巴郡各个关隘,比诸葛亮更早赶到刘备身边。

后来严颜便留在刘备军中效力。每当张飞提起严颜,总是赞叹不已。他常对身边将士说:"严老将军虽然年迈,却有着年轻人都比不上的血性。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敬重。"

从此以后,严颜成为了张飞最为敬重的对手之一。两人虽然年龄相差甚远,却因为这次交手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后来的征战中,严颜多次为张飞出谋划策,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知遇之恩的两位兄长

桃园之约后的第三年,三兄弟在徐州遭遇了一场重大变故。当时吕布趁刘备外出征战,占据了徐州。一时间,刘备军队溃散,关羽被曹操俘虏,三兄弟天各一方。

张飞得知关羽被俘的消息后,立即带着残部向北追击。一路上,他抓住了一名曹军士兵。这名士兵告诉他,关羽已经投靠了曹操,还在曹营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张飞听闻此言,怒不可遏,当场就要斩杀这名士兵。就在这时,那名士兵又道:"将军且慢动手!关将军之所以留在曹营,是因为刘使君的家眷都在那里。他日日守在府门,就是为了保护刘使君的妻儿!"

这番话让张飞如梦初醒。他想起当年在涿郡时,大哥刘备就曾说过:"世人只知关羽勇猛,却不知他最重情义。"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后来在徐州重聚时,张飞第一个冲上前去,对关羽深深一拜。关羽连忙扶起张飞,说道:"当日我在曹营,每日都在打听大哥的消息。得知你们安全,我才能安心照看大哥的家眷。"

这次分别又重聚的经历,让张飞对两位兄长的感情更加深厚。他常说:"大哥待我如亲兄弟,二哥护我周全。我张飞此生能遇到这样的兄长,死而无憾!"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麦城遭遇不测。当消息传到成都时,张飞正在军营操练士兵。听闻此噩耗,张飞当场瘫坐在地,泪如雨下。

当晚,张飞来到刘备的宫中。往日里总是直呼"大哥"的张飞,这一次却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陛下,请让臣为二哥报仇!"

刘备见状,也是老泪纵横。他拉起张飞说道:"你我本是兄弟,何必自称臣下?二弟之仇,我岂能不报?"

两人相对而泣,当即决定发兵东吴。不料东征在即,张飞却在军营中遭人暗害。临终前,张飞紧紧握着刘备的手,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大哥,对不起...没能为二哥报仇..."

据说在张飞死后,刘备整整三天没有进食。他对左右说道:"云长忠义,翼德侠义,如今二人都已离我而去,我刘备还有何面目独活于世?"

这便是桃园三兄弟最后的结局。从涿郡初识,到徐州失散,再到蜀地称帝,二十余年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张飞对两位兄长的那份赤诚之心,始终未变。

才能相当的三位同僚

在刘备麾下众多将领中,张飞对三位同僚最为敬重。其中赵云追随刘备最早,诸葛亮运筹帷幄最强,庞统则是智勇双全。

赵云初到刘备军中时,张飞并未对他另眼相看。直到建安十三年的长坂坡之战,一场危机让张飞对赵云彻底改观。当时曹军追击刘备,大军溃散。忽然有士兵来报,说赵云策马冲向曹军阵营。

张飞闻言大怒,拔剑就要去追:"若赵云真敢背叛,我必取其首级!"正在这时,刘备叫住了他:"子龙向来忠义,此去必有缘由。"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赵云浑身染血,手抱阿斗,从数万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原来刘备的家眷在混乱中走散,赵云为救主公家小,独自一人七进七出曹营。

张飞见状,立即接替赵云守住长坂桥,为他断后。从此以后,张飞对赵云便多了几分敬重。每当后辈问起赵云的事迹,张飞总是说:"子龙此战,胜我百倍!"

至于诸葛亮,则是在另一场战事中赢得了张飞的尊重。当年在新野,刘备初遇诸葛亮时,张飞还不以为然。一次军议上,诸葛亮建议弃守新野,张飞当场反对:"我军士气正盛,为何要退?"

诸葛亮不慌不忙,取出一份情报:"曹操大军已至汝南,若我军死守新野,必成死地。不如暂退,寻求转机。"张飞仍不服气,但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三日后,曹操大军果然抵达新野。多亏提前撤退,刘备军队得以保存实力。此后每逢军议,张飞再不敢小觑诸葛亮,常常主动征询他的意见。

庞统的事迹则更为有趣。他初到荆州时,因相貌丑陋,被刘备委任为县令。张飞听说此人整日饮酒作乐,特意前去查看。

庞统见张飞来访,也不起身,只让他稍坐。一会儿功夫,衙役带来了积压的公文,庞统饮了一口酒,拿起笔来刷刷几下就判决完毕。

张飞好奇问道:"此案为何这般轻易就判了?"庞统笑道:"百日公务,不过尔尔。曹操、孙权我尚可应付,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这番话让张飞大开眼界。他立刻向刘备举荐庞统,后来庞统果然成为了蜀汉的重要谋士。每当提起此事,张飞总是感叹:"若非亲眼所见,险些错过这位奇才。"

正是这三位同僚,让张飞明白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虽然他们各有所长,但都为蜀汉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张飞性格的另一面

在成都的一次军议上,有位年轻将领提到张飞时说:"将军威名远扬,恐怕除了吕布,当世无人能敌。"张飞闻言,却摇头说道:"昔日与吕布交手,不过是逞一时之勇。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那些明知不敌却依然坚守节操的人。"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颇感意外。在他们的印象中,张飞一向以勇猛著称,很少听他说出如此深沉的话语。其实早在徐州时期,张飞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印象的一面。

当时有个叫李进的小将,在战场上救过张飞一命。战后张飞请他喝酒,李进却推说自己只是尽本分。张飞对左右说道:"此人不贪功,必成大器。"后来李进果然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

在军营中,张飞从不以资历压人。每当有新兵犯了错误,其他将领往往要严惩不贷。但张飞却说:"打仗需要勇气,更需要经验。这些年轻人没见过血,难免害怕。与其责罚,不如教导。"

在益州平定之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一次军中宴会,有人提起他在长坂坡的威名,张飞却说:"那不过是一时侥幸。若非赵云先行断后,我也未必能守住长坂桥。"

张飞对待降将也很有一套。当年在巴郡收服严颜后,他对待其他投降的将领也同样以礼相待。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对待降将如此宽厚。张飞答道:"你见过秋后的蜘蛛网吗?虽然脆弱,但正是因为柔韧才能结网。"

在军营生活中,张飞常常和士兵同吃同住。有次一名士兵在值夜时打瞌睡,被张飞发现。但他没有处罚那名士兵,而是亲自替他值了一夜的岗。第二天那名士兵知道后,感动得跪地请罪。

即便在为关羽报仇之时,张飞也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当有人建议趁夜偷袭东吴军营时,张飞却说:"报仇不是寻仇,我们要光明正大地打败东吴,这才对得起二哥的在天之灵。"

这些事迹表明,张飞远非史书中描述的粗鲁莽夫。他既有大将风范,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的那样:"翼德雄壮,见于佳传。然其中情,实难尽述。"

建安二十四年秋,张飞在军营中遇刺。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亲兵说了最后一句话:"告诉大哥,我此生无憾,只恨未能继续效力。"这位驰骋沙场数十载的猛将,最终以这样平和的语气道别人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