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田:魂牵梦绕回河西

绿拂晓 2024-09-29 04:12:18

魂牵梦绕回河西

◎刘志田

本文作者刘志田在酒泉市钟楼留影

告别火热的軍营,弹指三十多年,時常想起曾经的軍旅岁月。每当从報刋杂志或影像資料中看到有关河西走廊的相关報道,丝绸古道,大漠驼铃,烽燧髙台,嘉峪雄关,戈壁胡楊,祁連雪山……不知甚么原因,总是禁不住热血沸腾,浮想联翩,往事历历,涌上心间。

山东籍战友一起回到酒泉城郊八公里老营房遗址留影

最早知道河西走廊,还是上髙小時在地理课本上,但也仅限于知道它地处遥遠的大西北。長大后,投筆从戎,1973年冬,我穿上了绿軍装,千里迢迢来到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一个叫酒泉城郊农場的地方。那时部队驻地环境艰苦,但也磨炼了我的意志,强壮了筯骨,增加了阅历。1974年底,我在《人民軍队》報二版刋用了一篇稿件,写的是三連部分骨干帮助金塔县鼎新公社进行民兵训练,和当地群众一起改造盐碱地,使农村发生了新变化。这篇文章引起团里重视,1975年初,经团宣传股郭怀亮、葛長益两位新闻干事面试后,很快调到了团报道组工作。后来在团部篮球場見到罗天武政委,他笑着对我说:“你来团机关是团领导会议定的。"我心里一惊:我一个新兵蛋子调动怎么还惊动了团领导?

1975年,本文作者在政治处報道组南屋留影(电影组陈银楼摄)

到报道组工作后,所写的新闻稿件大多如泥牛入海,写稿压力山大,長期严重失眠。但是我写作的热情並没有减少,在坚持学習新闻理論的同時,经常深入连队采访,几乎跑遍了全团所有连队。在老同志帮助指导下,我的新闻采写能力逐步提高,刊登的稿件多了起来,被《人民軍队》報聘为特约通讯员。1977年夏天我到一連采访,写作的通讯《连队处处氣象新》被《解放軍報》刊用。说实话,一个基层报道员能独立在军报上稿,那真是不容易不简单不可想象,我高兴的不行,就连政治处其他人也都高兴不已!

1976年夏,团宣传股張建国股長(右一)和報道组的常桂啟(左二)、何玉声(右二)、刘志田(左一)合影。

通过近四年的写作锻練,为我今后的工作和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1982年,我在55师宣传科任新闻干事期间,被19軍政治部记三等功一次。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報道组那几年的艰苦磨练,也不会有我刘某的今天。在团报道组的记忆一直埋在我内心深处。

岁月飞逝,世事更迭,这么多年唯有对当年軍旅生涯的眷念始终无法抹消,且历久弥新。每当午夜梦囬,当初在報道组的诸多往事,河西走廊的山川風貌都会一一浮现现脑际,于是一股强烈的重温旧梦的欲望常常使我无法成眠。

我时常想起,每到春暖花开之际,采一束沙枣花置于室内,那是一种怎样的香味啊!沙枣花朵虽不显眼,却香味浓郁醉人,我总认为那是世间最美的花香。夏秋时节,是河西走廊的黄金季节,闲暇时走出营房,瓜农的田间地头举目可見遍地溜圆的“反修瓜”(反修年代的特有名称),吃上几口,香脆甘甜,感觉真像打败了一次“苏修”一样!

冬季野营拉练,饥渴劳累时路过沙枣树林,嚼几粒成熟后落地的沙枣,初时酸涩而后甘甜的味道使人精神大振,脚下生風。沙枣树根植于戈壁沙滩,长期经历風沙侵袭,它的甘美也是我一直挥之不去的甜美记忆。

1976年本文作者在团电影组广播室留影。(电影组陳银楼摄)

我爱祖國的山川,我爱壮美的河西走廊。

軍旅十四載,我曾在祁连山上放过砲(軍事演習),嘉峪关下睡过觉(野营拉练),梨园口边站过哨(临战训练),金塔南山钻坑道(战备演習),青海湖边撒过尿(軍工生产)。转业地方37个春秋,我曾在泰山顶上看日出,也曾登临黄山、庐山听松涛,曾在青岛栈桥边游泳,也曾在兰州滨河公园、上海外滩和杭州西湖边漫步。但是无论身处何地,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景色最美的还是河西走廊。

转业回家乡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如果有一天故地重游,我一定要在河西走廊的酒泉,酒泉城外八公里部队的老营房,老营房中团報道组所在地方,磕上三个响头,以此来表达我对那段难忘经历的崇髙敬意。

那是我梦牵魂绕的金色世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