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和唐棣华这对革命伴侣的故事像一条小溪般静静流淌,他们的日子里装满了清贫和原则,在那个年代里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连儿子结婚都只骑了一辆自行车,这种朴素的背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黄克诚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在苏北那段日子里跟着战士们一起种地,他总是光着脚丫子到处转悠,背着装满粪的竹筐在田地里走来走去,白天打仗晚上就忙着种地,那种不要命的劲头让人看了都害怕。
有人说他这样太辛苦了,可他总是笑着摇摇头,说这些年打仗都没死掉,种地总不会要命,更何况现在敌人在外面打,我们在家里种地,这样也能多给战士们一口吃的。
战士们都悄悄地说,这个老师长真是个怪人,明明当了这么大的官,却偏偏要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干活,有时候还会看到他蹲在地里拔草,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在打仗一样。
每到收获的季节,黄克诚总是最开心的那个,他会数着粮食说今年又能多养活一些战士了,虽然脸上沾满了泥土,但笑容却格外灿烂。
部队里的人都记得,有一次打完仗回来,黄克诚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自己种的地,结果发现庄稼长得特别好,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在地里转来转去。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艰苦,但黄克诚却觉得特别充实,他说这种生活才是真正的革命生活,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是来添麻烦的。
战士们都说,跟着这样的长官打仗特别有劲,因为知道他不是那种只会说不会做的人,而是真的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
湖南刚解放那会儿,黄克诚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可他第一件事就是立家规,说什么都不能用公家的东西,这话说得特别认真。
有一回他侄子要去爬长城,工作人员想借个车,结果被他直接回绝了,说要去就坐火车去,车费我出,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近人情。
连他儿子结婚都只能骑自行车去接新娘,周围的人都觉得这样不太好,可他就是不松口,说结婚又不是去打仗,骑车怎么了。
家里人都觉得他太死板,可是他说这就是原则,原则这东西比子弹还要硬,打破了就是打破了,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黄克诚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晚年生病的时候都不愿意多花国家的钱,说自己已经干不了活了,就不该再花公家的钱。
连他老婆唐棣华都被他影响了,有次看到司机要送孙子上学,她直接把人拦住了,说这是违反家规的事情,宁可自己打伞送去车站。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对待自己的亲家也是一样的态度,即使是岳父犯了大错要被处决,他也没有说过一句求情的话。
黄克诚和唐棣华的婚礼简单得让人心疼,就是把两个人的被子放到一起,连个像样的仪式都没有,这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唐棣华从小在富贵人家长大,但是她对那种生活一点都不留恋,反而觉得父亲那种奢靡的生活方式特别讨厌。
两个人刚结婚的时候就分开了,各忙各的工作,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但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战争年代里,黄克诚把刚出生的孩子就送到了岳母家,这种事情放在现在肯定会被人说没人性,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常态。
唐棣华特别支持丈夫的工作,从来不抱怨什么,她说革命党人就应该这样,要把个人的事情放到后面去想。
他们这样的婚姻在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年代却很普遍,革命夫妻就是这样,感情都是在战火中培养出来的。
后来有人问唐棣华后不后悔嫁给这样一个不懂浪漫的人,她笑着说,革命本来就不是什么浪漫的事情。
黄克诚临终前拒绝了所有的特殊待遇,他说自己这辈子没有麻烦过组织,死也不想麻烦。
唐棣华看到丈夫这个样子,心里难过但是什么都没说,因为她知道这就是丈夫的性格。
最后写悼词的时候,唐棣华特意把突出两个字删掉了,她说要尊重逝者的意愿,这种细节特别让人感动。
工作人员都觉得应该给黄克诚一个体面的告别,但是唐棣华坚持要按照最简单的方式来办。
有人说他们这样太固执了,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也是对得起那个时代。
黄克诚走后,唐棣华表现得特别平静,她说死亡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没有必要太过伤心。
周围的人都担心她受不了这个打击,但是她却表现得比谁都坚强,这种态度让人特别敬佩。
这样的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了,因为他们这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