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_扬州民生,九派教育】
女学霸杨慧。乔云 摄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1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88.361,成功获批2项实用新型专利……近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杨慧以学术实力成功“出圈”。2019年,杨慧获得硕博连读资格,成为扬州大学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位博士。在此期间,她主要从事光催化材料方向的研究,荣获2019年、2022年国家奖学金、2次博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及2020年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并且参加6场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作英文汇报。
走出舒适圈
她靠努力明确求学目标
2017年,杨慧成功考取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初期的杨慧是一位学术“小白”。“因为本科是应用化学专业,硕士阶段主要从事光催化材料方向的研究,专业方向的变化让我感到有些迷茫,难以进入状态,也不清楚自己要往哪方面努力。”这时,导师徐斌教授给了她很多指导和帮助。“我是徐老师带的第一个研究生,所以和导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开组会时,导师会抛出一些新的知识点和选题给我,然后我会疯狂补课。”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杨慧不是在图书馆,就是泡在实验室。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逐渐明确目标,和导师商定了研究方向。
坚持不放松
不断实验培养科研自信
面对困难与挑战,杨慧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化学专业的同学来说,重复实验是非常基础和关键的环节。由于缺乏经验,起初杨慧连重复实验都无法完成。一次次失败和误差,让杨慧的科研之路略显坎坷,但也让她更加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我对科研的自信就是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树立起来的。”通过不断摸索,杨慧慢慢地叩开了科研的大门。2018年,在研二第一学期,杨慧发表了第一篇以自己为“一作”的SCI论文,这也让她成功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并成为扬州大学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位博士。2019年,她的第二篇SCI论文发表,满满的成就感让她更加坚定地追求学术理想。
科研不含糊
敢于反驳导师的观点
平时文静温婉的杨慧,在科研中非常较真和执拗。在组会上,当和导师有了不同想法时,杨慧会勇敢反驳导师的观点,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学术讨论中,杨慧一直是比较‘刚’的。”导师徐斌教授说。
读博以后,杨慧接触到了更高端的表征手段,拥有了更多的实操经验和文献积累,实验中试差的时间也缩短了许多。效率提高了,成果也接踵而来。从2018年至今,杨慧已手握11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杨慧认为,学习中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提高执行力才能有所收获。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杨慧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抓住机会多参加学术会议,勇敢地向老师和前辈们请教。通讯员 王贵洲 王浩 记者 乔云
都是学术垃圾,有没有对社会没一点作用
一篇文章从写到投再到发表一般经历6-12个月,五年时间11篇,确实高产,高产的背后是多少时间在做科研?一作的文章都是自己做的?有没有被挂名文章?有没有成果分配不公?不否定努力的人会短时间内获得多篇文章,但过分捧高容易引火上身!
灌水大王
又是生化环材,论文好发,工作难找[笑着哭]
[点赞]化工类发SCI的难度比其他学科低一些,但也很厉害了。有的人就是有科研天赋。
光催化搞烂了
没什么用这玩意,一般材料找不到好应用就灌个这个[呲牙笑]
看题目都猜到是化工生物学科的。
敌意都好大啊,不知道在坐各位都什么水平,是酸了还是自身过硬。[666]
扬大读博,起点低了,建议自己考顶流大学。
路过,只看照片
平台很重要
我反正不信
前两年一年一篇,后面是怎么发9篇的
花钱买文章。
果然是化学
还有累积影响因子,呵呵
论文牛逼。实用新型专利就算了。
既有论文,还有2项实用型专利,厉害厉害
来我金属材料里面试试,三年能写两篇就算你牛了[笑着哭]
才貌双全
没说具体情况,只知道很多理工做实验的研究,出一个新结果就是一篇,网上有某晶体实验室一个实验员一年70多篇的壮举。当然出优质结果还是不容易的。[呲牙笑]
论文专家[点赞]
评论区里面的诸位应该都是诺奖获得者或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吧。[得瑟][得瑟][得瑟]
第一.选学术方向 第二.是导师的第一个学生 其他就是自己的加油努力
别人家的孩子
厉害
我草,我们专业发一篇sci top级别的论文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论文高产者
好巧,同光催化[笑着哭] 师兄一个半月一篇,去了香港
她厉不厉害先另说,我发现评论区里凡是嘲讽她的人,连基本的句子都说不利索[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