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昀新剧,赵露思《神隐》各看4集,一个弃剧,一个追到底

心晴不忧伤呢 2025-02-17 11:03:24

国产剧,有人爱它如痴如醉,有人吐槽它一无是处。最近两部热播剧,《鸣龙少年》和《神隐》,一个主打现实主义校园,一个走奇幻仙侠路线,恰好成了国产剧两种发展方向的缩影,也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国产剧,究竟该往哪儿走?

先说《鸣龙少年》,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反套路”。它没有落入国产校园剧的俗套——车祸、癌症、堕胎、出国,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更普遍、更真实的青春期阵痛:原生家庭的阴影、师生关系的冲突、对未来的迷茫。一个寄宿在雇主家,吃饭不能上桌的“校霸”,一个在家被继父安装摄像头却不敢声张的女孩,这些角色设定或许有些沉重,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部分青少年的生存现状。剧中,心理老师的一句话更是振聋发聩:“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句话戳破了“唯高考论”的焦虑,也引发了观众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年轻人去探索更多可能性,这在充斥着“成功学”焦虑的当下,显得尤为难得。

《鸣龙少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现实的精准捕捉。导演丁黑曾在采访中表示,他希望这部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而不是仅仅提供娱乐。主创团队深入走访了多所高中,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力求还原真实的校园生活。这种对现实的尊重,也体现在剧集的细节处理上,比如学生们的服饰、教室的布置,都力求贴近真实,避免了悬浮感。数据显示,《鸣龙少年》播出期间,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讨论量超过500万,这足以证明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反观《神隐》,则暴露了国产古偶剧的诸多通病。首先是剧情老套,依旧是“虐女主”的老套路:女主救了男主,男主却爱上了女二,女主被各种误会、折磨,最终与男主修成正果。这种缺乏新意的剧情,很难再调动观众的胃口。其次是特效粗糙,号称“S+巨制”,但特效却像塑料玩具一样廉价。火凰玉像个玻璃球,仙兽像劣质的动画贴纸,这些都让观众大呼辣眼睛。在特效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粗制滥造的态度,无疑是对观众的敷衍。

演员方面,《神隐》也未能幸免于难。赵露思和王安宇的颜值虽然在精修图中颇为养眼,但在剧中却显得状态不佳。加上瞪眼、嘟嘴等夸张的表演方式,更是让角色显得空洞无物。这种“颜值即正义”的选角标准,以及对演技的忽视,是国产古偶剧的另一大顽疾。在观众越来越注重演技的今天,仅靠颜值已经无法赢得市场。据统计,《神隐》播出期间,虽然热度一度较高,但口碑却持续走低,豆瓣评分甚至跌破4分,这无疑是对流量至上模式的当头棒喝。

《鸣龙少年》和《神隐》的对比,不仅仅是两部剧的优劣之争,更是国产剧两种发展方向的碰撞。一边是扎根现实,关注社会议题,以真实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题材;一边是沉迷于虚幻世界,追求流量效应,却逐渐失去观众的古偶剧。这两种方向,哪一个才是国产剧的未来?

答案或许并不绝对。好的电视剧,无论是什么题材,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精良的制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现实主义题材剧的优势在于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反映社会现实,而古偶剧则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的精神世界。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两种类型的优势结合起来,创作出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的作品。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国产剧已经开始尝试这种融合。例如,《觉醒年代》将历史题材与青春元素相结合,既弘扬了主旋律,又吸引了年轻观众;《山海情》则将扶贫故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既展现了时代精神,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国产剧并非只能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二选一,而是可以通过创新和融合,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发展中,国产剧需要更加注重内容创作,摆脱对流量的依赖,回归到讲好故事的本质上来。同时,也要加强对制作水平的重视,提升特效、服化道等方面的质量,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视听体验。此外,还要鼓励多元化题材的创作,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让国产剧真正成为一面反映时代、引领潮流的镜子。

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剧产量超过300部,但真正能够被观众记住的精品剧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国产剧市场虽然繁荣,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认可。

《鸣龙少年》和《神隐》的出现,为国产剧市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希望未来的国产剧能够汲取经验教训,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找到平衡,创作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这不仅仅是创作者的责任,也是观众的期待。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