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想吐的感觉,《无所畏惧》大结局,是我今年看过最荒唐的结局

心晴不忧伤呢 2025-02-17 11:04:02

最近一部名为《无所畏惧》的电视剧以高收视率收官,却引发了观众口碑的两极分化。一边是节节攀升的收视数据,另一边却是评论区如潮水般的批评声,这不禁让人思考:一部剧集,究竟是收视率重要,还是观众的口碑更重要?《无所畏惧》的成功和争议,恰恰戳中了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一个痛点:在追求流量的时代,作品的质量和价值观是否还能坚守?

这部剧讲述了都市女性罗英子在遭遇丈夫出轨、闺蜜背叛、巨额债务等一系列打击后,努力重振旗鼓的故事。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充满励志色彩的女性成长故事,但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却发现,女主角罗英子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令人费解的逻辑和令人窒息的操作。

让我们先来看看罗英子的父亲,一位法学教授。按理说,这样的身份应该代表着理性、公正和对法律的信仰。然而,在女儿遭遇不公时,他却反复强调“以德报怨”,甚至在妻子被气成植物人后,依然劝女儿原谅伤害她的人。这种与身份设定格格不入的行为,不仅显得突兀,更让观众感到荒唐和难以理解。一位法学教授,不去寻求法律的帮助,反而寄希望于道德感化,这究竟是人性的光辉,还是对现实的逃避?

除了这位令人费解的父亲,剧中另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是小保姆兰兰。这个原本与主线剧情无关的人物,在大结局中突然变得重要起来,似乎在为下一季的剧情埋下伏笔。这种强行制造悬念的操作,不仅显得生硬,更让人怀疑编剧的创作意图。是真心想要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还是仅仅为了制造话题和热度?

与罗英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二号邱华。面对同样的背叛和伤害,邱华展现出了清醒和理智,她的反应更符合常理,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相比之下,罗英子的“圣母”行为则显得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些脱离现实。她不仅同情背叛自己的闺蜜,甚至还试图理解渣男的苦衷。这种“恋爱脑”式的思维模式,在当下强调女性独立和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显得尤为格格不入。难道女性的“无所畏惧”,就体现在对渣男的无限原谅上吗?

罗英子在面对渣男时的表现,更是将“恋爱脑”的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机场与渣男重逢的场景中,她没有愤怒,没有控诉,反而眼含泪光,似乎还在期待着对方的解释和道歉。这种对爱情的执念和对渣男的幻想,让人不禁为她的智商和情商感到担忧。一个即将三十岁的女性,难道还没有认清渣男的真面目吗?难道还要在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中继续沉沦吗?

整部剧看下来,罗英子的“成长”更像是一场自我感动式的表演。她没有真正地从痛苦中走出来,也没有真正地获得独立和成长。她的“无所畏惧”,更像是一种自我麻痹式的精神胜利法,是在逃避现实,而不是直面问题。

而这一切荒诞剧情的背后,似乎与编剧的个人经历和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网友爆料,编剧本人的感情经历与剧中罗英子的遭遇相似,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部剧如此强调“原谅”和“理解”,而忽略了对女性的保护和赋权。在编剧看来,“当面问他一句为什么,比给他定罪更重要”。这种价值观,无疑是对女性独立和自我意识的否定。难道女性在面对伤害时,不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反而要寻求一个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吗?

尽管剧情备受争议,但剧中演员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热依扎,将罗英子的纠结和挣扎演绎得十分到位。然而,再好的演技也无法拯救一个糟糕的剧本。一部剧的成功, ultimately 取决于 its story and the values it conveys.  演员的出色表演,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无所畏惧》的高收视率,或许可以归功于其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捕捉和对观众情绪的撩拨。然而,这种建立在争议之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其价值观上的缺陷。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要 entertaining,更要 thought-provoking,要能够引导观众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而《无所畏惧》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扭曲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是对女性独立和自我意识的误读。

数据显示,该剧的收视率峰值突破了2.6%,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然而,在各大评分平台上,该剧的评分却低得可怜,评论区更是充斥着观众的批评和吐槽。这种收视率与口碑的巨大反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影视剧评价标准的思考。究竟是收视率更能代表一部剧的成功,还是观众的口碑更重要?在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警惕这种为了追求流量而牺牲质量和价值观的做法?

《无所畏惧》的失败,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打着“女性独立”旗号的电视剧,最终都沦为了“恋爱脑”的窠臼。这反映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过于单一和片面,缺乏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对女性力量的真实展现。真正的女性独立,不是对渣男的原谅和理解,而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独立生活的追求。

希望未来的影视作品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创作出更多真正关注女性成长、展现女性力量的优秀作品,而不是继续用“恋爱脑”的套路来消费女性观众。真正的“无所畏惧”,不是对爱情的盲目追求,而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对人生的勇敢探索。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