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父母离婚那年,我九岁。当时的我根本搞不懂,为什么前一天还一起吃饭的爸妈,第二天就变成了两座冰冷的山,谁都不愿意多看对方一眼。我记得那天晚上,妈妈在卧室里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爸爸拉着行李箱出门,连头都没回。我愣愣地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空得像被掏了个洞。“你跟妈一起过,好不好?”妈妈蹲下来,捧着我的脸,眼睛红得像兔子。我本能地想问:“那爸爸呢?”可我没问出来,因为我已经看到,爸爸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楼梯间。从那天起,我的世界彻底变了。爸爸走了,连带着家里的欢声笑语也一起带走了。妈妈变得很沉默,总是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抽烟,眼睛望着远处,好像在看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她对我的关心也变得疏离,虽然日子还是照样过,饭还是按时做,但少了温度。我经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发呆,听着墙上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心里想:如果我再乖一点,是不是爸爸就不会走?如果我学习更好一点,是不是妈妈就不会老是皱着眉头?可惜,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被爸爸妈妈牵着手,我都会默默地把头埋得更低。我不喜欢被人问起家里的事,每次老师或者同学提到“你爸爸呢?”我都会假装没听见,转身跑开。我害怕别人知道,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时间过得很快,我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一个少年,再变成一个青年。但小时候的那道伤口一直没愈合。我变得害怕亲密关系,不敢轻易相信别人。每次谈恋爱,刚开始都还好,可一旦对方对我好一点,我就会莫名地慌,甚至开始找茬吵架,好像这样我就能在被抛弃之前先把对方推开。我的朋友们都说我“有病”,可我自己清楚,那不是病,那是从小埋在心里的伤,没办法治。直到我二十八岁那年。那天,我陪妈妈回老家整理外婆的遗物,意外翻出了一封信。信是外婆留给妈妈的。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能看清内容——“你已经受够了,你值得更好的生活。”“不要再为了那个男人忍耐了,他不会改变。”“带着孩子走吧,妈妈永远支持你。”我愣住了。小时候,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离婚是她主动提出的。更没人告诉我,她是因为忍受不了爸爸,才带着我离开。我一直以为是爸爸抛弃了我们,结果真相却是——妈妈在保护我。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气问了妈妈。她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你小时候不记事,但其实你爸……脾气很坏,他喝了酒就容易发疯。”她的声音很轻,可每个字都像是一把刀,剜进我的心里。“有一次,他喝醉了,把你从床上拽起来,推到地上,说你哭太吵了……那天晚上,你一直发烧,我抱着你去了医院,我就在想,如果我再不走,可能真的会失去你。”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多模糊的画面突然涌了上来——冰冷的地板,耳边的怒吼,角落里的哭声,还有妈妈紧紧抱着我的温度。原来,我一直误会了她。原来,我不是没人要的孩子,而是妈妈用尽全力保护下来的孩子。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人狠狠撞了一下。原来,我的生命从来不是一场被抛弃的悲剧,而是一场被拼死守护的逃亡。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第二天,我给女朋友发了一条消息——“对不起,我以前太怕失去,所以总是逃避。但我想试着改变,试着相信,试着去爱。”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彻底走出来,但至少,从那天起,我不再是那个一直活在阴影里的孩子。我想试着,成为一个更温暖的人。因为我终于明白了,爱不是永远不离开,而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把你带离深渊。就像我的母亲,曾经为我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