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全国人口数量不足1000万人,制约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侃堪看史记 2024-04-09 21:00:45

前言:我们国家的人口已经突破14亿了,相比较古代而言,人口多了数十几倍,保持着巨大的人口基数。但在古代时,人口数量仅仅只有几千万人,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在近代才实现的,那在古代制约着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呢?

自周时已有统计,对人口开始重视

据《周礼·秋官》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历史上早期的人口统计是按照赋税的情况来进行统计的,虽然统计不一定准确,但与总人口数应该相差不会太多。周朝时已经有了统计户籍人口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就曾提到过对人口的重视,孟子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这也是促使人口进行快速增长的原因。

战争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制约增长

纵观古代的人口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战乱及动荡,是制约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汉初期实行了“与民生息”的休养政策,这时候的人口数量开始得到快速增长,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初登帝位的时候,这时经历过长达数年的战乱,据估计,这时候的人口数量仅仅只有大约1650万人,在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以及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下,仅仅几十年的功夫,到了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就增长了2.5倍,到达了3600万人,并且后来不断增长,直至西汉末年的时候,这时候人口数量已经逼近6000万大关。

后来到了新莽时期后,由于群雄乱战,各地狼烟四起,造成了环境的动荡,以及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减少,直到东汉初立时,西汉原有的5600万人就变成2800万人了,通过这也能看出来,战乱以及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里有个更为惊人的事实是,东汉末年,各地混战严重,具体能严重到什么程度,仅百年多的时间,人口数量由东汉后期的5600多万人,锐减到约767万人,三国鼎立时甚至更少,当然这只是统计的民户数量,但也可见群雄之间混战的惨烈程度。

粮食的产量少,生产力的低下,制约增长

粮食的产量以及生产力同样也是制约人口增长的因素,古代生产力低下,以农业经济为主,受到生产力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就是每个人能够能够种植管理的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就算再多,生产力的低下,也会出现干不完这些活的情况,导致减产。这时候如果想要提高生产,能做的只能是再度投入劳动力,或者是种植高产量的农作物。

但是古代人口的增长一直伴随着一个规律“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以及低增长率,高出生率所带来的好处被效率低的生产力影响,并且随着高死亡率,使得粮食的产量几乎是差不多的,这也就导致了人口的数量一直得不到飞速的增长,在清中期以前,6000万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个大关口,人口的数量也是在这个数量左右徘徊,所以说,古代效率低的人均生产力也是制约了人口增长的因素。

能够高产的粮食作物促使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北宋时期人口能够破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推广了越南占城稻,这种稻谷,与晚稻相结合,能够达到一年两熟的情况,提高了粮食的年产量,而产量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的快速增长。

明朝嘉靖时期,玉米进入了中国,玉米的亩产量比水稻产量高达两倍之多。但是刚进入中国时,种植的人数不多,后来又在南方试种土豆和红薯,直至清朝乾隆时期,这三种农作物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并且这种农作物能够在贫瘠的土地种植,能够适应各种差的环境,这时粮食的高产量极大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明清时期,也是古代人口急速增长的时期,所以高产量也是制约人口增长的原因。

制约着古代人口增长的还有许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比如古代医疗水平的低下,造成的平均寿命短。土地赋税制度的影响,按照人口数量收税,就会减少生孩子的热情。科技的低下,无法适应一些恶劣的生存环境,等等。

感谢广大读者阅读,欢迎关注我们,我们会继续努力,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汉书》《晋书》《通典》《周礼·秋官》《中国人口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