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于争强好胜,家长要注意了

迷彩的星 2020-12-27 17:40:06

儿子快四岁的时候,开始有了竞争意识。事事都要争第一。吃饭要第一,爬楼梯要第一,跑步要第一,如果不是第一就会气急败坏,哭闹发脾气。那时候我也担心他一直是这种状态。输不起,自己难受,也不能好好跟其他人相处。

孩子大概在3、4岁的时候开始有竞争意识。刚刚出现竞争意识的时候,不能接受输。这个是可以理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适应,大人的引导,这种反应会逐渐转弱。

竞争意识在我们的世界里无处不在,这是一种本能,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可以让孩子在和别人的对比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让孩子变得有进取心。

但是,如果孩子过于争强好胜,体现的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害怕失败,只有成功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他在乎的是结果,是外部的评价而不是自身的进步。对待比他成功的人是嫉妒和诋毁。有时为了成功甚至会动用一些手段。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孩子面对竞争,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能够坦然接受失败,知道成功需要努力,会努力练习争取成功。另一种是过于在乎输赢,输会让他焦虑不安。在乎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孩子过于在乎输赢多与周围的环境和父母对待输赢的态度有关。父母过于功利,只关注结果。比如当孩子考试得了高分的时候,给予奖励,否则就是责备贬低。让孩子感受的是有条件的爱。

那对于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如何引导呢?

一、家长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让孩子感觉无论输赢,父母会一如既往地爱我。认同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过份地夸赞结果。

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因为你前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这次考试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真不错。你自己也为自己骄傲吧?”孩子的自我价值由外在的评价转为自己对自己努力的肯定。

二、面对刚刚出现竞争意识的孩子,家长的引导会让孩子尽快摆脱这样的困扰,勇于接受失败,也有想要成功的勇气。

比如一开始猫仔和爸爸玩游戏的时候,由于他反应激烈,爸爸一开始会让着他一点。当爸爸输了的时候,我会大声地说:“爸爸也很棒。”猫仔就会疑惑地问:“为什么爸爸很棒啊?”我说:“因为爸爸输得起。”这个时候猫仔就开始自己思考,重复我的话。

慢慢地爸爸就开始不让着他了。孩子输了的时候有时候还会着急。这个时候会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输的时候,也有赢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想赢,那你就需要多做练习。”

以后当有人超过他时就会问我:“妈妈,是不是他赢了也没关系。我想赢的话多练习就可以了?”然后在某些时候他也会乐意去练习。

过了不久,猫仔就能坦然地接受输赢了。当玩游戏时爸爸得意地说:“哈哈,我赢了。”猫仔:“你赢了就赢了,没关系,下次我争取赢你。”

当孩子过于争强好胜时,家长需要放弃功利心,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去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让孩子明白输赢是人生常态。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

0 阅读:2

迷彩的星

简介:喜欢看书与写作,留下思考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