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美7大中国传统村落,神奇大地瑰丽风光

古村记实录 2023-08-06 13:00:06

中国西部,新疆。

这是一片广袤、美丽、神奇的大地。在这里众多的民族诗意地栖居、繁衍,营造出了新疆特有的魅力。这里不少古老宁静的村落,焕发着尤其美好的魅力。

一起来看看新疆名列第1批、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的7大古村落,你曾经去过几个?

1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

位于大峡谷南出口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第2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保存最好、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200余户人家。位于火焰山第三道峡谷内,地处大峡谷南端,苏贝希河穿村而过。村子错落有致地沿山势、河势排列,清真寺、宗教会所与七圣人墓形成景观空间轴线。

麻扎村的生土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有“中国第一土庄”的美誉。村中先民就地取材,采用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造房。村中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二层黄粘土或生土建筑。村内由四通八达的巷道连通,户户相通又自成单元。

清真寺是麻扎村伊斯兰教代表性活动场所,寺中高大的礼拜堂、高耸的穹顶和宽阔的院落使其成为村落的中心。

麻扎村佛教石窟建于高昌时期,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最早、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群,沟东、沟西各2处石窟群保存了公元3―9世纪的佛教壁画。

2 哈密地区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

阿勒屯村位于新疆省哈密市回城乡西郊,维吾尔族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黄金之地。这里保留着哈密九代回王的墓地、回王府等,建筑风格既体现了维吾尔族风格,又吸收了中原汉文化的雕梁画栋,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民族文化遗产。

哈密王陵闻名遐迩,是清朝哈密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维吾尔族人将此地称为“阿勒屯勒克”,意为“黄金之陵”。哈密王陵内现存建筑有具有典型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艾提尕尔大清真寺、七世回王伯锡尔拱拜及将中原建筑风格和地方建筑风格融于一体的九世回王陵、台吉陵等。这些既是各族工匠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多种文化互相影响的历史见证。

在大拱拜的对面有一座清真寺,叫艾提卡清真寺,据说是四世回王玉素甫在1760年左右修建的。这是新疆最大的室内清真寺,它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3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0人做礼拜。寺内有9排共108根雕花木柱支撑着顶部,每一根木柱都是未经加工的天山松木,需要两人合抱。四面墙壁绘有绚丽色彩的花卉和阿拉伯文的古兰经,逼真细腻,大殿顶部绘有方格藻井图案,地面是方形青砖。

另外村内还有新旧麦德尔斯学堂、阿伊勒克麻扎、主麻寺、九龙树和古代道路、村落名居等。

3 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

博斯坦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因村子地处戈壁荒漠之中却树木成林,是戈壁滩中的一块绿洲而得名。

“博斯坦”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因村子地处戈壁荒漠之中却树木成林,是戈壁滩中的一块绿洲而得名。博斯坦村以其传统民居、富有特色的生态建筑理念和技术于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城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北城,南北约180米,东西约150米,城墙残高2米,宽3米,城四角有残存的瞭望台。城内有土墩和房屋残垣。南城略成方形,边长约100米,墙残高3米,东北角有一高10米的瞭望台。沿喀尔鲁克渠北上的小土山上,每隔500-1000米便有一座烽火台,共有十余座之多,古城郊外还有佛寺遗址多处,城西一千米处还有古墓葬,该古城系汉、唐遗存。

博斯坦村传统民居有着非常强的“形式追随气候”的特点,主要建筑材料是取自当地的生土,其中夯土墙与土坯所用的原料均为黄土、麦草。博斯坦村将传统民居与现代环保理念相融合,成功打造低碳、环保的生态村庄。

博斯坦村随处可见到残存的城墙。在一条小路的边上,一段用土夯成的城墙屹立在厚厚的土基上,墙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一个10米左右高的古城瞭望台还耸立在村子里。

4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

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村内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村庄四面环山,房屋依水而建。

琼库什台村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是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原木搭的,有的房子是将原木从中间一分为二,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起来的。在棚圈部分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剥离。

这里夏季多雨、潮湿,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因松、杉树木质坚硬,经久耐用,从而使当地的木构建筑没有变形,使用寿命长。加之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各家各户对自己的房屋用心保护,故村落中大量的民居保存完好,部分民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琼库什台村以木构建筑作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居住建筑看,这无疑是牧民们从流动性居住方式向永久性居住方式的演变。目前还保留着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哈萨克族游牧民族特色的木屋。另外这里还保存有锡伯族西迁节、锡伯族传统婚俗、伊犁鹅、锡伯族刺绣等民俗文化。

4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艾杰克村

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艾杰克村,是新疆15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是克州唯一入选的村落。

该村主要是柯尔克孜族聚居区,面积约280平方公里,海拔2600米。山区深处,海拔较高,如同世外桃源。自古以来,村民就近捡石头盖房子,再用泥巴填充抹平。木头屋顶上雕刻着柯尔克孜族特色花纹。屋顶总是长满绿草,与自然融为一体。远看无法分清那是一座山包还是房子。

这里自然壮美,高大的山峰耸立村庄两边,在清晨和黄昏“燃烧”现出惊人的美。村头成片的松柏,有两棵最大的松树和柏树最特别,它们相绕而生,像一对永远不分离的恋人,村民称为“夫妻树”。

艾杰克村还保留着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约隆歌、白毡帽、艾列切克、柯尔克孜族美食等。

5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禾木村

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被称为神的自留地。是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位于北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湖东侧约30公里处。

禾木村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它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景致,秋天时节,万山红遍的醉人秋色,美不胜收。

6 阿勒泰地区哈纳斯景区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

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白哈巴村(白哈巴景区)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

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族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的村落,具有浓郁的图瓦人风情。

阿尔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金黄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

秋季一到,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犹如一块调色板,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一幅完美的油画景象。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