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低头12小时,浙江女白领紧急送医!一查差点瘫痪

半岛晨报 2025-02-18 16:41:04

这段日子,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等科室接诊了不少“脖子僵硬”的病人,有些是因过年期间长期低头看电子产品导致病情加重的,有些是开工后加班导致“老毛病”复发,还有些是在街边按摩后变成久病的。

“脖子僵硬不是小事,小征兆不注意易发展成大毛病。”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钱宇教授介绍,随着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疾病正变得愈发年轻化。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相关调查显示,过去十余年,男女颈椎病患病平均年龄分别下降约5.9岁和6.9岁。若你对这个数字没概念,不妨再来看一组最新数据:2020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浙江省中医院诊断的颈椎关节强硬患者男性平均年龄为32.3岁,女性为32.6岁。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正在看屏幕的你,也许就存在颈椎问题。

脖子僵硬不能乱按

有人捏完一侧身子没知觉

62岁的李阿姨(化名)退休前是名会计,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多年来颈椎一直不好,偶尔也会出现脖子僵硬的情况,因此她常会去社区按摩店找“熟人”帮忙捏一捏。

约半年前,李阿姨突然出现左脚麻木的情况,灵活度也有所下降,自觉可能是最近太累的她急忙来到按摩店“理疗”。

结果按完后,下肢麻木的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为严重,这种酸胀麻木感蔓延至整个左侧身子,各种烦恼接踵而至——就拿睡前泡脚来说,明明右脚感觉水温正好,可左脚却毫无感觉,哪怕是加了大半桶热水下去,脚面发红,都烫出水泡了,也没任何反应,觉得情况不对的家人这才带着李阿姨来到浙江省中医院就诊。

骨伤科杨万雷副主任医师接诊后,经全面检查,发现李阿姨左侧身体自颈部以下的感觉都已基本消失,手脚的力量也小了很多,右侧的肢体出现了正常人不应该出现的“病理征”。通过CT及核磁共振进一步检查,发现其第一节和第二节颈椎的椎管出现严重的骨性狭窄,同时还存在脊髓变性。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之后,经全院多学科MDT联合讨论,大伙一致认为,从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已压迫脊髓,保守治疗很难有效缓解症状,手术应是优选方案。术后的李阿姨恢复不错,目前已顺利出院。

每天低头12小时

年轻女白领险些瘫痪

在日常生活中,李阿姨的故事并非个例,千万别觉得年轻,就能任意挥霍自己的健康。女白领小洪(化名)就是这样的中招,若不是就诊及时,下半辈子还真有可能得在轮椅上度过。

故事要从年前说起,赶业绩的她每天少说有近一半时间抱着手机,连上厕所都没时间。

而在某天干活时,小洪突然感到腰部一阵酸麻,起初没在意,谁知随后这种麻木感逐步传递到腿部,“用手掐,拿针刺,甚至用热水烫都没感觉。”

硬扛一周后,连路都走不稳的小洪实在没辙了,连忙找到钱宇教授求助。

结合小洪的症状表现,钱宇教授初步判断其为颈椎压迫导致脊髓型损伤,而在完善检查后,CT报告提显示:洪女士脊柱颈椎第三至六节段均有压迫,其中三四节中央有明显突出,压迫脊髓最明显。

“从检查影像报告看,若不及时手术,很可能导致瘫痪。”钱宇教授耐心告诉小洪,“脊椎颈椎微创手术技术现在已非常成熟了,我们把压迫脊髓的部分剔除,就能恢复你下半身的知觉。”

之后,小洪被收治入院,术后小洪的下肢麻木感明显减弱。

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颈椎部位神经组织密布,脊髓就像是一条线路密集的电线桩。”方斌介绍,在临床上,颈椎病主要可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大类,形象来说,脊髓型颈椎病是压迫到电流干道,而神经根型则可理解为支流受到压迫阻断。“像小红这样长期低头导致颈椎变型压迫脊髓的颈椎病,往往损伤不可逆,保守治疗方式只能延缓损伤速度,但无法彻底修复,通过手术把压迫解除才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斌特别提醒,发现症状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当然,颈椎病也并非无迹可寻。

若出现肩颈僵硬、上肢酸麻疼痛没力气、拿不住筷子、解不开扣子、身四肢不听使唤,还有脚踩棉花、走路发飘等情况,都可能是颈椎病加重的信号,建议尽早就诊。

来源:潮新闻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