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换盆修根千万注意,居家阳台角落管理,三周恢复期调控,根系修剪视频教程
在繁花似锦的绿植世界里,多肉植物宛如一群萌态可掬的小精灵,深受大家的喜爱。它们小巧玲珑,形态各异,有的像圆润的珍珠,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精致的莲花座,每一株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多肉植物具有极强的耐旱性,这是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能在相对干旱的环境中生存,这也使得它们成为居家阳台养植的热门选择。
然而,不少朋友在养护多肉的过程中,却经常因为换盆修根不当,导致多肉状态不佳,甚至夭折。就像一位网友分享的,他在网上买了盆超可爱的姬胧月,满心欢喜地把它换盆,结果因为没注意修根的细节,一段时间后,原本饱满饱满的姬胧月叶子变得瘪瘪的,颜色也灰暗,看起来毫无生机,这让他特别懊恼。
你知道吗?多肉换盆修根可是有诸多讲究的,其中时间的选择就很重要。一般来说,春秋两季是多肉换盆修根的绝佳时机,在这两个季节,多肉生长旺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是在夏季温度过高或冬季温度过低时换盆修根,风险就比较高。比如在炎热的广州,夏季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这时候给多肉换盆修根,很容易因为高温和浇水不当导致多肉根系腐烂。而在寒冷的东北,冬季气温可能低至零下二十摄氏度,此时换盆修根,多肉根本无法适应低温,存活的概率很低。
那到底该如何给多肉换盆修根呢?首先就是准备合适的土壤。不同的多肉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是关键。一般来说,可以用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还有啊,换盆前一周左右要停水,让土壤微微干燥,这样方便脱盆,也不容易伤到根系。
脱盆的时候要动作轻柔,慢慢把多肉从原来的盆中取出。这时候就能看到根系的状况了,对于一些老化、腐烂或者干枯的根系,要用剪刀或者镊子小心修剪掉。比如,在云南的昆明,气候四季如春,非常适合养各种多肉植物。但当地的花友小李曾经就因为没有修根就移栽肉肉,刚移栽完没几天,肉肉就开始发黄落叶,后面发现是根系没有处理好,烂根导致的结果,后来经过修根处理后,慢慢恢复了生机。
修根完成后,就要对根系进行晾干消毒,一般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个 3 - 5 天就差不多了,具体的时间和环境要灵活调整,比如天气干燥通风好的环境,可以缩短时间,天气潮湿的南方,那可能需要 7 天左右。避免阳光直射,不然根系可能会失水枯萎。
处理好的根系就可以准备上盆了。用准备好的土壤填到新盆中,然后把修好根的多肉种进去,轻轻压实土壤。刚上盆的多肉不能大水浇透,要用浸盆法或者小水沿着花盆边缘浇一点水,让土壤微微有湿度就行。然后把多肉放在居家阳台的角落,或者办公室的窗台,避免直接阳光暴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光照条件,对多肉的养护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光照充足的南方,如海南三亚,多肉在换盆后的三周恢复期内,不能长时间接受强光暴晒,要给它们适当遮荫,防止叶片被晒伤。而在光照相对较弱的北方地区,如漠河,适当可以给予一定的光照,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也要避免中午强光照射。
多肉在不同的地区,养护的差异很大。在云南,因为有明显的干湿季,养护多肉就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浇水频率,而像新疆的哈密,昼夜温差大,在给多肉换盆修根后的恢复期,更要注意温度的把控,避免夜间温度过低冻伤多肉。
在多肉的恢复期内,浇水也要有讲究,大概每 7 天左右浇一点水就行,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如果浇水太勤,根系无法充分呼吸,容易导致黑腐。就像在四川成都,气候湿润,好多肉友抱怨说,自己家乡气候和东北差异大,家乡多肉换盆后,因为浇水太勤,导致根部老是长菌丝,烂根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观察多肉的生长状况。大约 15 天左右,如果多肉开始重新长气生根,叶子也开始饱满,这说明恢复得不错。到三周左右,就可以正常养护了,根据不同地区和养护场景,给予适当的光照和浇水。
除了姬胧月,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多肉品种适合换盆修根和居家养护。有冷门的玉露,它的叶片晶莹剔透,像一个个小小的绿宝石,在散光的环境就能生长得很好,比如在阴湿的四川盆地,只要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偶尔浇浇水就挺好。
还有熊童子,它的叶片上长着像熊爪一样的小尖角,十分可爱。它对土壤的肥力要求比其他很多多肉高一些,在换盆时,土壤中适量添加一些缓释肥会让它生长更茂盛,不过,像在云南大理这种土壤本身肥力就很不错的高原地貌里,就相对没那么需求那么大。
另外,银星也一种颜值很高的多肉,它的叶片顶端会长出白色的丝状物,在干燥的环境中更有观赏性,所以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地区,如甘肃的武威等地,换盆修根后养护相对轻松,而在一些湿度大的南方,就得多注意通风,不然很容易滋生病菌。
在居家阳台角落,我们还可以把不同的多肉组合摆放,营造出一种绿色生态的感觉。比如把色彩丰富的晚霞之舞放在中间,周围环绕着小巧玲珑的佛珠,或者是叶片肥厚的吉娃娃。这样不仅美观,还能让每株多肉都能在合适的小环境里生长。
然而,在养护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朋友会发现,多肉在换盆后出现了徒长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有可能是光照不足或者浇水过多导致的。在光照时间长的地区,如西藏的林芝市,多肉生长能充分见光,徒长概率会小,而在光照少的地区,就要控制好浇水和光照。
还有的朋友发现多肉在换盆后,叶片开始发黄脱落。这有可能是温度的变化或者是土壤的酸碱度不合适造成的。比如在北方的室内,有暖气的环境下,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多肉水分散失过快,叶片发黄。而在南方的酸性土壤地区,如果直接用碱性土壤养多肉,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避免这些问题。比如在换盆前,我们要了解多肉原产地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在阳台摆放时,也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来调整位置,像雨季来临前,就要把多肉搬到淋不到雨的地方,像在雨水多的江南水乡城市,每年雨季,很多阳台上的多肉如果没搬好,就会被雨水泡烂根。
多肉的世界丰富多彩,每一株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它们,掌握正确的养护方法,就一定能把多肉养得健健康康、漂漂亮亮。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在养护多肉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问题呢?欢迎一起在评论区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