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慈禧狼狈逃窜。路过山西的时候,到了首富乔致庸宅院,向乔家借取10万两白银。乔致庸听说后,立马跪倒在地,急切地说道:“30万两也没问题,但您需要拿一样珍宝来交换。”乔致庸话音刚落,慈禧太后顿时眉开眼笑:“这有什么难处!”
1900 年,八国联军猛烈攻城,京城的局势危如累卵,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心急如焚、焦头烂额。
当前的形势已然难以扭转,慈禧太后不得不做出逃亡的决定,西安则成为了她寻求避难的目的地。
此次逃亡极为仓促,随从人员几百人,经费保障成了问题。
当队伍抵达山西境内,慈禧太后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思来想去,她终于想到了山西祁县的富商乔致庸。
乔致庸出身于商贾世家,他接手家业后,把银票行业做大做强,使银票在大半个中国畅行,名声也传入京城。
慈禧想到这里,到达祁县后,就去了乔致庸的宅院。
见到乔致庸,她开门见山地提出:“借取白银10万两。”
乔致庸先是一愣,但马上镇静下来,心想,对于皇室来说,这或许是解燃眉之急的款项,但对于乔家而言,这是一个能够改变家族命运的难得契机。
乔致庸
乔致庸忙扶慈禧坐下,行跪拜之礼后,抬起头,看着慈禧太后开口说道:“太后,何只10万两白银,30万两也没问题,但需要您拿一件珍品交换。”
慈禧眉头紧蹙:“何种物品?”乔致庸低头轻声说了一句:“您的珍贵墨宝。”慈禧听后,笑着说:“好!这有什么难的?”
乔致庸的提议十分直白,银子他愿意提供,但并非无偿给予。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深知价值的相互交换。
慈禧太后的墨宝对于乔家来说绝非普通的装饰品,而是一种有力的背书,一种无形的皇权支撑。
慈禧心想,这个商人聪慧机灵却懂得分寸,既不奢求荣华富贵,也不请求官职的庇护,他仅仅索要一个墨宝,既符合皇室的威严,又给足了我这个太后的面子。
于是,慈禧问道:“写些什么?”
乔致庸心里早就想好了写什么字,跪在地上回答:“恳请太后书写‘福种琅嬛’。”
乔家向来重视文化传承,这四个字既彰显出浓郁的书香之气,又暗含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慈禧
慈禧太后丝毫不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便点头应允。
她铺开纸张,挥毫泼墨,笔迹苍劲有力,神采尽在字中。写完四个大字后,在落款处又写下了“慈禧御笔”。
乔致庸双手捧着墨宝,心中踏实了许多。
乔家的动作极为迅速,墨宝一到手,银子立刻呈上,30万两白银整整齐齐地堆积在大院里,明晃晃地耀人眼目。
乔致庸派人用坚固的箱子装好,毕恭毕敬地送到慈禧太后的马车旁边。
慈禧太后看着这个商人,心中不禁增添了几分好感,离开的时候对他好一番称赞。
慈禧拉着乔家的银钱继续踏路行走,这足足 30 万两银子成功化解了她的巨大危难,她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乔致庸把那珍贵的墨宝请人进行了一番装裱,四周还镶嵌着璀璨的黄金,庄重地悬挂在大院宽敞的正厅,“福种琅嬛”四个大字在大厅内闪闪发光。
来来往往的客人,每当看到这块匾,都要情不自禁地欣赏和夸赞一番,已然成了乔致庸身份的象征。
慈禧
这块牌匾无疑为乔家增添了一层璀璨的皇家光环,使乔家的生意愈发红火庞大,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慈禧在途中,又得到了很多山西商人的赞助,顺利到达西安。到达西安后,还在众多大臣面前夸赞乔致庸。
“福种琅嬛”四个大字醒目地悬挂在乔家大院那宽敞明亮的正厅,一挂就是几十年,它全程见证了乔家生意的昌盛繁茂,也亲身目睹了清朝的动荡与没落。
乔致庸身为一个商人,凭借着自身非凡的智慧和丰富的资源,为家族成功谋取了一条光明的发展道路。这种“商人救国”的英勇行为,清晰地折射出了晚清时期商人阶层地位的细微而奇妙的变化。
商人善于捕抓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