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样,只是村口的老槐树又粗壮了几分。母亲看到我,眼眶红了,紧紧抓住我的胳膊,父亲则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我知道他心里还是不理解我当初为什么执意要离开。十年前,我高中毕业,执意要到大城市闯荡,父母极力反对,村里人也议论纷纷,说我不懂珍惜。可年轻气盛的我,哪里听得进去,背起简单的行李就踏上了远行的路。
城市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高中文凭在城市里根本不值钱,我只能在建筑工地搬砖、在餐馆洗碗,住着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冬天冷得刺骨,夏天热得像蒸笼,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有次高烧不退,躺在简陋的床上,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动摇。这时,我的室友老王,一个在城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年人,递给我一杯热水,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年轻人嘛,苦点没关系,关键是别丢了志气。”他的话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也让我明白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年后,我攒够了钱,报名参加了电工培训班。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常常累得倒头就睡。培训结束后,我顺利考取了电工证,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我租了一间小房子,虽然简陋,但至少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我认识了小芳。她是我住的小区里一家便利店的店员,一个和我一样为了生活来到城市打拼的邻省农村姑娘。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渐渐熟络起来,开始约会,一起在路边小摊吃面,一起在公园散步,日子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快乐。
两年后,我成为了一名技术主管,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这时,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病倒了,需要做手术。我立即请假回家,带着积蓄回到老家,看到病床上消瘦的父亲,我的心揪了起来。我联系了县城最好的医院,安排父亲入院治疗。手术很顺利,但父亲需要康复治疗,我决定留在家里照顾他,顺便看看能否在家乡有所发展。
家乡的变化让我吃惊。县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返乡创业。许多以前和我一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回来。我萌生了在家乡建民宿的想法,并和小芳商量。她起初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支持我的决定。
我利用积蓄,在村口靠近山腰的地方买了块地,开始设计民宿,我希望它既保留乡村的质朴,又能提供城市人所需的舒适。建筑材料尽量使用本地的石头和木材。当地的一些老人看到我的举动,都摇头不解,觉得我在城里待傻了,回来建这么大个房子,不会有人来住。面对质疑,我只是笑笑,继续我的工作。
三个月后,民宿的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小芳也办好了离职手续,带着她之前做便利店积累的经验来到我的工地,说要和我一起闯出一片天地。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仿佛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有了小芳的加入,民宿的建设更加顺利。半年后,我们的民宿“山水间”正式开业。开业当天,我们邀请了村里的乡亲们来参观,父亲和母亲站在一旁,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仅仅通过网络推广,第一个月我们就接待了二十多批客人。他们中有带着孩子来体验农村生活的城市家庭,有寻找灵感的艺术家,还有想要放松身心的上班族。客人们对我们的民宿赞不绝口,看到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在小溪边捉鱼,我的心里充满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我在城市里从未体会过的。两年后,我们的民宿成了县里有名的旅游点,每到假期,房间基本都是预订满的。更让我欣慰的是,受我们的影响,村里又有几户人家开始尝试发展乡村旅游。
在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和小芳坐在民宿的屋顶平台上,看着夕阳西下,我向她求婚,她笑着答应了。我们的婚礼在村里的大槐树下举行,简单而温馨。婚后不久,小芳怀孕了,九个月后,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为“山”。如今,儿子山已经五岁了,他喜欢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里,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今天,是我们民宿开业十周年的日子。回望这十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家庭主人。从最初的不理解和质疑,到现在的支持和认可,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民宿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小芳也开办了一个手工坊,教游客和村里的妇女们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儿子山也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但通过互联网,他也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站在民宿的屋顶,看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村落,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和平静。十年前,我离开这里是为了追寻梦想,而如今回到家乡,却是因为明白了梦想的真谛。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陪伴你的人。傍晚时分,一缕炊烟从厨房升起,小芳在准备晚饭,父母在院子里和邻居闲聊,儿子在田间追逐着晚霞。这就是我的家,我的世界,我的全部。在这个小山村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收获了最珍贵的幸福。而火车上偶遇的那个姑娘,后来成了我的顶头上司,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