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那些梵音古刹的故事

昕瞳看历史 2024-03-15 07:57:14

清代,吉林城里城外,颇多寺庙与道观,世俗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它们的故事,自然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蟠桃园

从前,吉林“老八景”之一有“桃园晓日”。

桃园在城外北面玄天岭与望云山间,有十里之广。每当仲春时节,桃花盛放,花香袭人,花海如云,姹紫嫣红一片,宛若天外飘落的霞锦。最美的是拂晓时分,山间云岚缥缈,霭气氤氲,托举得一片花海犹如天上仙境。这一处桃花海,自然也是游览胜地。游走花海之间,花光顾盼,人影流连,两相依依,饶是江山信美。东北各地,多知“吉林桃花园”的美名。耆老口传,以园中蟠桃制成的桃脯,很多年里一直是宫廷贡品。桃脯以山中的野蜜腌制而成,香美异常。

吉林的两大道教寺观:玄帝观和蟠桃宫,都在桃林掩映之中。玄帝观的“悬梁吊柱”,乃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观,大殿中一梁一柱皆空空高悬,见者无不惊异。而“悬”即“玄”“吊”即“空”,其中隐喻的“玄而又玄”“空空即道”的道家妙理正在其中……蟠桃宫创建于同治十年(1871),是吉林全省的道教总会,亦是全国道教丛林之一。很多耆老记忆,每有庙会,道士们都会施医舍药;那里也有许多高人,轻功武术功夫不凡,飞檐走壁不是瞎话……

蟠桃宫亦称碧云宫。诗人孙介眉曾作“碧云宫记事”,叙写碧云宫之胜:其地“北枕山坡,坡多矬松,随风作涛。西接望云山,横亘玄天岭。岭巅有砖制坎宫卦图,并炮台废址,尽入眼帘”。“绿杨荫里,花开满径,殿阁魏巍。”花径过处,香气袭人,蜂蝶惊飞。诚是“一幅天然画图”。诗人顾晋昌有诗《访桃园道士马元虚监院》两首,其一:“独向桃园访道仙,元师静坐悟真诠。愧余未换凡胎骨,难得金丹秘密传。”其二:“竹杖芒鞋步当车,蟠桃园里遇通家。同吟游遍仙园内,不见桃花见菊花。”记写访问马元虚监院的情景。民间口传,这位马元虚精于医术,秘制一种红色小药丸,一般的婴儿时疫,服之即愈……

今天,“桃园子”“桃园山”的地名还在,只是桃园已无,胜景也已成为纸上的陈迹。

济公庙

民国初年,热闹繁华的河南街与通天街之间的牛马行地方,突地矗起一座济公庙。这里本是通衢之地,人流熙攘,非是清静之处,并不适宜建庙,说来却有一段故事。

巴虎门内的观音古刹

民国初期,曾任延吉道道尹的张焕臣卸任之后,来吉游览。张氏乃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首届毕业生,才华横溢。虽身在官场,却不甘束缚,一心向佛,尤爱济公活佛那一种癫狂济世的精神,自认是济公的弟子,心心念念欲做其衣钵传人。

张氏一番游历之后,就深深爱上此间山水,喜其不但有江山之胜,且佛道两教俱香火鼎盛,正是梵音福地。当即醵金买得这一处闹市间的土地。选址在此,是因张氏认为:济公活佛的一生貌似疯癫,经常一袭破帽、破扇、污垢的衲衣,却是精神伟大的高僧。他最喜游方市井之间,拯危济困,救死扶伤,惩恶扬善。“济颠”者,“济”乃救济人间;“颠”者实是对人间的悲悯。兴建此庙,非是只为个人静修,发愿是在这红尘深处的闹市里弘扬佛法,为民解困济危。济公活佛一生行迹如此,愿心精神亦在此。愈是人稠处,愈是渡劫济难之地……

因为这里地在闹市,最多贫民,富商牛子厚将赈济饥民的粥棚也设在此处。庙成之后,果然香火大旺。张焕臣也在庙中剃度出家,法号“如莲”,一心一念以济公活佛为范,为民纾难解困……

曾在美国留学的胡体乾博士,乃民国初年吉林著名才子。他从美国归来后,即在吉林大学任教务总长。对于乡邦文化建设,颇有贡献。他曾作诗抒写吉林庙观文化蕴藏的深厚,凡人物皆有来历:“佛门净土,人才之府;三教九流,藏龙卧虎。既有大内,更有文武;既善禅理,又善医卜。不吝绝技,传世造福;善哉寺观,有目共睹。”诗中所说“文武”即张焕臣、广济和尚一班人物,张焕臣身为朝廷命官,文才非一般人可比;顺山街(今德胜路)凌云寺的广济和尚武功高强,人传有“手擒飞鸟”之能。

他们皆久历社会江湖,文才武艺都是一时之选,堪称社会才俊,只因人生偃蹇,方才走入空门,以另一种方式济世救人。所谓“大内”,却是说的乾隆东巡吉林,内侍李玉爱极了北山的龙虎风光,祈请在此出家为僧。乾隆当即恩准,并赐以建庙之资。传说中,这位李玉就是后来的宽真和尚,就是他创建了北山玉皇阁,是为玉皇阁开山祖师。一段诗词里,隐藏的是吉林寺庙几百年的风景。

喜庆寺

吉林城外西郊欢喜岭上,曾有喜庆寺。

乾隆十九年(1754),高宗(乾隆)皇帝东巡吉林。将近吉林城时,乾隆驻马岭巅。此山亦为吉林门户,岭下大江城池一览无遗:松阿里乌拉天河一线,逶迤北去,城市随山形就江势,形如琵琶,随口吟成一句:“吉林城,琵琶弯。”想先祖康熙两度来此,安边定国,天虑周详,圣训言犹在耳。今履祖迹来此,望祭长白,展报精诚,实我朝盛世之举……喜悦之际,不禁朗朗然笑出声来……

百余年后,清王朝已日渐沉沦,内外交困之际,吉林将军长顺力图有所振作,念及乾隆东巡的盛世辉煌,正可做振兴国祚的鼙鼓之声,于是奏准朝廷,在乾隆当年驻马的岭巅兴建寺庙:庙名喜庆,岭曰欢喜,都为纪念高宗乾隆东巡吉林而起。深意则是:当年的盛世图景,即是今日颓败国运下起衰振弊的再造之楷模……

既有先皇圣迹,又是将军倡言、朝廷恩准,因此,庙成之后,香火一时很旺。但是,清朝此时已是颓运难挽,十数年后,便告灭亡。之后,这里则一度成为市民春秋郊游的风景之地。值得一记的一件余事是:在1928年于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中小学生绘画与作文大赛上,毓文中学二年级学生赵朴以欢喜岭和喜庆寺为背景创作的大幅油画,以及城内省立模范小学五年级学生赵翔以北山玉皇阁做背景的油画,和永吉县立模范小学赵慧玲的作文《欢喜岭游记》、省立模范小学齐光的诗歌《夜半钟声传各家》同获二等奖。齐光虽仅小学三年级,诗却颇有韵味:“塞外边城一枝花,松江水澈见鱼虾。北山之巅玉皇阁,夜半钟声传各家。”吉林的美景,经由孩子们的画笔和诗文,一时传遍欧陆大地。

天北古庵观

清代,蛟河市天北乡宝泉山麓(今名三个顶子)曾有一座古庵观,宝刹虽然地处山中,路途偏僻,却是香火鼎盛,且有一段神奇故事。

嘉庆二十年(1815)夏季,于体和、于体臣、丛体玉三位道士从山东登州府云游来到此地。三人皆出于登州府文登县之名门巨族,只因幼而好道,遂皈依崂山明霞祠孙祖门下修真系金山派。因为爱好山水,于是远游大东。来至宝泉山地方,看这里山清水秀,岩峰高矗,石罅里清水潺潺,实是洞天福地,远胜南海仙境风光,即决意在此结庵修持。三人在山间平旷处搭建了茅棚,设置观音牌位,日日拜谒,敬慎修习。又自耕自樵,淡食破衣,一切省俭,但有积蓄,都为建庵之用。

次年春天,三个人犁地播种时,从地里发现观音菩萨铜像一尊,又有左右配像。三人伏地便拜,感动无极,就在观音菩萨铜像现身地方建设古庵观。三人一切皆赖自身之力,“未费他人一钱,未伤他人一力,不三五年而庙貌功成”。

这时,已是道光二年(1822)。观音示现之事,迅速传闻四方,吉林将军富俊闻得此事,甚感神奇,是“诚可格神道神灵,能感人心,殆斯之谓欤!”而“古庵观一无山王,二无庵主,又无领袖,所有诸许经营,佥道士之自力”,其精神更堪嘉许,于是倡言应勒石刻碑“以志斯地斯事”。不久,“古庵观记事碑”成。碑有两通,一大一小。将军首倡,襄赞者众,捐资刻碑者达六百多人。一碑不能备记,故此分隶两碑。

此后,古庵观一直香火旺盛。至清朝灭亡,始渐衰落。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这里已是瓦砾遍地,庵观早已不存。但两通石碑尚完好无损,只是小碑的碑额已经残缺。观内还有一棵古榆树,直径一米有余,枝柯苍苍如蟠龙,风吹簌簌作响,如诉如说,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九顶莲花山铜佛殿

舒兰市青松乡北有九顶莲花山。

一处小平原上耸起一座奇山,山形如莲开九朵,翩然舞蹈,似在向人间做吉祥致意。1928年,吉林、辽宁、热河、黑龙江四省慈善会合力在此创建三教寺。此后多年,这里一直香火鼎盛,每年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庙会,都是热闹非凡,甚至有远从千里之外来赶庙会者,毫不输于吉林北山和舒兰凤凰山的庙会。

寺名“三教”,是为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崇。寺庙格局开阔,规模宏大,大殿三层,殿前有仙人堂、十不全殿。三层大殿,一层殿供奉着“持国”“广目”“多闻”“增长”四大天王,二层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后殿则别具一格地高悬巨匾两额,一书“苦口婆心”,一书“妙手回春”,意在让人在静默之中感悟儒心的光明、道心的广大、佛心的慈航可渡……

尤称辉煌的是院内的三栋殿,一栋供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又一栋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千手千眼观音,第三栋供奉无生老母。三大殿里,三皇五帝,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观音与无生老母,皆为铜铸。刷金烧蓝,美轮美奂。法语梵音里,钟磬声声,愈显庄严法相。内中的观世音佛、千手千眼观音与无生老母,都高四米有余之巨,重有四五吨之多,是当时吉林省内仅有的一处铜佛殿。

《舒兰县文物志》记载,这数尊铜佛不仅造型高大,铸造工艺也十分精湛。惜于十年内乱时庙宇建筑和铜佛都被毁。

本文选自2021年民生读本,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木城往事》,作者高振环,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方式转载,违者必究!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