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相士不是号称算卦可准了嘛。这不就有人问啦:“相士,你既然算卦能算得那么准,那你能不能算出自己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去世?”
当朱元璋向刘相士问话的时候,只见刘相士神情十分淡然,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皇上,我可不敢瞒您呐,我今儿个这一天就要离开人世啦。”
话说有那么一位相士,不知对朱元璋说了些什么。就因为相士的这一番说辞,朱元璋二话没说,当下便下令赐死了这位相士呢。
到底是相士算得精准无误呢,还是说他其实是在刻意迎合朱元璋内心的想法?
相士的极富极贵
有这么一个相士,名叫刘日新。值得一提的是,在正规的史书当中是能够查到这个人的相关记载的哦。而且,和他相关的那些故事呢,同样也都能在史书中找到踪迹。由此可见,关于他的这些情况并不是后来的人特意去编造、虚构出来的呢。
相传,刘日新在为人算卦这方面极为精准,那可真是个相当厉害的人才。就在朱元璋成功攻下婺州之后呢,他赶忙吩咐手下人,务必把刘日新给请过来。
有这么一个人,他算卦的本事那可真是相当厉害。不过呢,一般人要是想让他给算上一卦,可就太难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呢。朱元璋心里对这情况是清清楚楚的。要知道,朱元璋平日里可是个挺节俭的人呢,可这次为了能让这人给算卦,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干脆就豁出去了,直接就张罗着搞了一场特别盛大的宴席呢。
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朱元璋心里琢磨着,打算邀请刘日新前来,与此同时呢,他也想着要好好犒劳一番那些在战场上建立了卓越军功的将士们。
当然了,朱元璋可没指望着单单依靠这一顿酒席就能让刘日新为之所动,他采取的办法呢,是用酒去灌刘日新,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这样,在刘日新入座之后,朱元璋以及各位将领便开始轮流着,一个接一个地给刘日新敬酒呢。
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况。他们一伙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快要醉倒了呢,可再看那刘日新,却全然没事的样子,就好像他喝下去的不是酒,而是好几壶水一般。
瞧这又是摆宴席又是备上美酒的阵仗,刘日新心里可跟明镜儿似的,早就把朱元璋心里头的想法给瞧出来啦。
话说在敬酒的那个过程当中,刘日新可是特意借着这个机会,仔仔细细地对每一位将领,还有朱元璋本人,都好好地观察了一番呢。这一观察下来,他就察觉到了一个情况,这些人看上去那可都是生来就不同凡响,瞧着那架势,往后肯定个个都能拥有高官厚禄,吃的喝的那肯定也都不会缺。
居然有机会能和这样一伙人有所接触,那可不能扫了人家的兴致。这不,刘日新便开口说道,那些将领们往后可都是会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的,并且还能获得爵位之类的呢。众人听闻这话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刘日新做了这样一个举动,这一举动那可是有着两层用意呢。一方面呢,他通过这个举动回应并解答了众人心中所存在的那些疑问,让大家心里的疑惑能得到个说法。另一方面呢,也可以说是在讨好这些人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些人往后的命运那可都是很不错的,所以刘日新这么做也算是投其所好,跟他们把关系处得更好一些呗。
然而,当轮到朱元璋的时候,刘日新仅仅说出了“极富极贵”这四个字而已。朱元璋一听这话,立马就追问道:“到底能有多富?又能有多贵呢?”
刘日新听完之后,悄悄使了个眼色,这个眼色所传达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示意在场的这些将领们先出去,因为他接下来要和对方单独进行交谈。
朱元璋在看过相关情况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紧接着,他便吩咐众人,让大家都回去好好睡觉休息,不必再做其他事情了。
在众人都离开之后,朱元璋便领着刘日新一同来到了自己所住的房间里。随后,就听刘日新开口解释起来,他说道:“所谓的极富呢,意思就是拥有天下四海,而极贵说的则是身份尊贵到成为天子这般程度。”
其含义已经十分清晰明了啦,意思就是朱元璋已然是那未来将会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人。也就是说,从当时的种种迹象或者相关情况来看,朱元璋具备了成为未来皇帝的条件,或者说形势已经表明,他就是那个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呐,这一点已经相当明显了呢。
从古至今,那皇位可是无数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呢。要知道,在咱们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总共也就才出现了几百位皇帝。想想看,在那么漫长的时间跨度里,有那么多的人存在过,而能够有幸登上皇位,成为这几百位皇帝其中之一的,这概率实在是太低啦,就跟现如今中那种最大奖的彩票差不多呢,真的是太难得了。
于是乎,朱元璋在听闻相关事情之后,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当下就对刘日新给予了重重的奖赏。
老朱心里头确实挺开心的,可对于刘日新所说的那些话,他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也就是说,老朱一方面因为某些情况心里挺高兴的,另一方面呢,又对刘日新讲出来的内容心存疑虑,觉得可能是真的,但又不敢十分确定就是那么回事儿。
不管怎么讲,在当时那个阶段,他也仅仅是起义军里的一位重要的大将领罢了。而且要知道,在那之后还出现了更具统领地位的人物呢,也就是被尊为皇帝首领的小明王。从这种身份关系来看的话,朱元璋在那时实际上就相当于是臣属的角色。
先不说那些臣子方面的情况,在当时那个时期,可不光是只有朱元璋一方势力呢,还有元朝存在,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起义军呢。这些可都能算是朱元璋的敌人,面对这么多敌人环绕在四周的局面,能不能顺利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下来,那都还是个未知数呢。所以呢,朱元璋也没办法提前有什么特别周全的规划,只能是走一步就先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啦。
短暂离别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朱元璋曾经啊,那可是个地地道道吃不饱饭的穷人家孩子呢。在他早年经历里,情况糟糕到了极点,据说有那么些时候,他甚至要和别人家养的家畜去抢吃的,并且不是一回两回,有好几次都险些饿死了,真的是历经了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
可以说,要是没有寺庙存在的话,朱元璋恐怕早就被饿死啦。在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当中,寺庙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呢。当时的他处境艰难,面临着可能被饿死的绝境,全靠着寺庙才得以有了一线生机,不然的话,真的难以想象他会遭遇怎样悲惨的命运,说不定早就饿死街头,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些波澜壮阔的经历了呢。
在那之后,他总算当上了义军的首领,这下可算是能吃上饱饭了。不过呢,这日子可远没那么安稳,依旧是充满了重重危险。要知道,一旦起义失败了,那肯定是逃不过一死的结局,这种危险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呢。
那么,朱元璋在这之后的日子呢,仍旧过得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过好在,后来出现了这么个情况,他面临着来自张士诚和陈友谅这两方势力的大规模围攻呢。要知道,这两方势力可都不容小觑,那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但朱元璋就是厉害,他不但稳稳地顶住了这巨大的压力,而且还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机,干脆利落地把这两方大势力都给除掉了,这可真算得上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啦。
在成功解决了这两个如同心腹大患一般的问题之后,朱元璋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付元朝这件事情上了。
不得不承认,元朝时期的铁骑那可真是强大无比。要知道,当时元朝的那些族人,凭借着超强的战斗力一路征战,竟然都打到了如今的莫斯科那一带呢。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放眼全球,几乎都找不到能与元朝铁骑相抗衡的力量,其强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他们就陷入了落魄的境地。要知道,他们所面对的可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朱元璋面前居然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只能任由局势发展,毫无还手的余地。
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朱元璋率领着他的军队与元朝残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朱元璋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麾下将士们的英勇奋战,成功地将元朝残余势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把他们赶回了漠北之地。在此之后,朱元璋顺势而为,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以及在各方势力角逐中所积攒的威望,建立起了大明王朝。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中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也再度回到了汉人手中,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你瞧,朱元璋这人呐,开局那可真是够寒酸的,就只有一个碗陪着他。但人家可没被这穷苦的开局给难倒,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拉起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就到中期啦。再往后呢,更是不得了,一路发展下去,最后直接当上了皇帝呢。他这整段人生经历啊,在全球的历史长河当中,那都算得上是极为珍贵又特别稀少的一段啦,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碰到的,简直是万年都难遇上一回这样的传奇经历。
朱元璋最终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情况可就充分表明,之前刘日新所做出的预言那是相当准确无误的呢。由此也能看得出来,刘日新这个人那可真是具备真本事、真能力的哟,可不是随便说说、瞎蒙乱猜的。
明朝刚刚建立之初,那可是极度缺乏各类人才呢。大家伙都心急火燎的,到处去苦苦寻觅。在这般努力找寻之下呢,刘日新这个人总算是被找到了,然后他就来到了朝廷之中,得以面见新登基的皇帝朱元璋啦。
当刘日新目睹着曾经那些不过是将领身份的人,如今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诸多感慨。想当初啊,好在自己凭借着精准的推算,预料到了这般情形。并且呢,在过往与之相处的过程中,也未曾与他们产生什么仇怨,所以此刻才能这般相对安然地看着这巨大的身份转变。
朱元璋心里觉得,像这样极为优秀的人才,就那么在外面漂泊游荡着,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呢,朱元璋便起了念头,想要让刘日新进到朝廷里面来担任官职,毕竟在朝为官既能施展才华又能挣得大钱呢。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面对这样的邀请,刘日新把这些好意全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朱元璋见他并不愿意(前文应有所指的某种安排或要求等),便开口询问他究竟想要做些什么。这时刘日新回应道,自己心里所想的是能够游历遍这天下的大好河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有时候静下心来琢磨琢磨,出去游玩一番,尽情饱览那大好江山的美丽景色,这感觉还真挺不错的呢。曾经就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到位啦,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此美丽江山,岂不让人留恋?”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这外出游玩赏景的事儿,确实挺有吸引力,挺让人觉得美好的呢。
朱元璋向来不喜欢勉强他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拿刘日新来说吧,这人喜欢四处游玩,朱元璋知晓他的这一喜好后,觉得既然人家钟情于此,那便顺了他的心意,成全他,让他能够去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要知道,若是外出游历的话,那必定是要经过各地设置的关卡。而经过这些关卡的时候,是得有通关文书才行的哦。就因为这样,朱元璋还特地亲自为刘日新写了一份通关文书呢。
朱元璋在一把扇子上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
其中有这么两句,完全可以说是整首诗最为关键的部分,那就是“持此握一扇,横行天下走”呢。
要知道,正是这后面的两句,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呢,已然成为了刘日新去尽情浏览那山河壮丽景色的极为重要的凭证啦。
原本心里想着,这一次出去以后,大概是不会再和朱元璋碰面了。可谁能料到呢,命运似乎有着它自己的安排,终究还是给这两个人设定了最后相见的机缘。
游山玩水确实是很不错的事情,能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呢。而刘日新呢,随着岁月不断流逝,年龄也越来越大啦。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之路就快走到尽头了,就像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生命的余光也变得越来越微弱了呢。
话说刘日新在外面游历玩耍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这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外面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儿。这不,突然有一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他这次回来呢,主要是为了和家里的亲人们好好告个别。
刘日新在和众人告别之后,便独自一人前往京城,此行他有一个特别的目的,那就是算卦。他怀揣着某种期待,静静地在京城之中等待着,等待那个与自己有缘的人出现,仿佛一切都在命运的安排之中,而他此刻要做的,就是守在这京城,静候缘分的降临。
相士之死
那这所谓的有缘人究竟是谁呢?有人或许会猜测是不是朱元璋?但实际上并不是他哦,而是那位即将面临厄运、大势已去的国公蓝玉呢。
话说在某次战争圆满结束之后,蓝玉那可是威风凛凛地踏上了凯旋回京的路途。就在这回去的途中呢,蓝玉偶然间碰到了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可不得了,据说算卦是极为精准的。蓝玉一寻思,这机会难得,便赶忙让这位老先生给自己好好算上一卦,心里琢磨着,看看自己往后的运势到底如何,说不定借着这一卦的吉言,还能在仕途或者其他方面再往上升那么一个台阶呢。
据说刘日新曾表示,他观测到蓝玉的将星处于梁地这一位置,依照此情形推断,蓝玉日后应当会被封为梁国公。而之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他所料,蓝玉起初确实是被封了梁国公的。然而呢,朱元璋对蓝玉的好些行为都极为不满,就是因为这些不满的因素存在,朱元璋后来便把蓝玉原本的封号“梁国公”给改成了“凉国公”。
另外,刘日新还曾讲过,蓝玉在一周之内将会遭遇血光之灾,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他和蓝玉两人竟然会在同一天离世。
此次,蓝玉压根就没把刘日新所说的话当回事儿。在蓝玉心里,自己才刚刚打完一场仗,而且还立下了赫赫大功呢,这分明正是走好运的时候,怎么可能就到了生命要终结的地步呢?他觉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所以完全没去相信刘日新的那番话。
没过几天之后,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前来向朱元璋告状,称蓝玉有谋反的举动。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这可是个不容错过的时机,于是当机立断,马上命人把蓝玉给抓了起来,并且决意要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事实上啊,朱元璋对蓝玉心怀不满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就蓝玉这人啊,若不是仗着自己打仗的本事还算可以,在这方面能有点用处,朱元璋恐怕早就对他下手,把他给除掉了。那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蓝玉是不是真的打算谋反?答案是否定的,他可并没有要谋反的想法。
在那个时候,蓝玉的行为可真是过分呢。他不但毫无顾忌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肆敛财,把各种财物往自己兜里揣,而且,他胆子大得很,竟然敢直接向朱元璋伸手讨要大官来做,完全没把一些规矩和应有的本分放在眼里。
朱元璋向来对官员贪污的行为极为厌恶。在他身为皇帝的漫长生涯里,针对官员贪污这一现象,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治措施,前前后后竟然杀掉了大约15万贪官呢。
之后呢,蓝玉居然做出了伸手要官这样的举动。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行为可不得了,那是直接就触碰到了朱元璋心里的底线。朱元璋作为皇帝,对于官员的任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原则,蓝玉这般直接索要官职的做法,显然是犯了大忌,让朱元璋无法容忍啦。
对于一位皇帝而言,最能让其察觉到危险存在的情况,便是担心众多官员产生染指皇权的念头。要知道,皇权在封建帝制时期那可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皇帝自然将其视作禁脔,不容他人有非分之想。一旦察觉到有不少官员心怀染指皇权的心思,皇帝就会觉得自身的地位乃至整个王朝的统治根基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呢。
要知道,皇帝这份家业那可是极其难得的。就拿朱元璋来说吧,他能打下这份皇帝家业的经历,在这世间都是极为少见、非常罕见的呢。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对皇权极为看重的一个人呐。就拿蓝玉来说吧,蓝玉居然做出了向朱元璋要官的这种行为。在朱元璋看来,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毕竟皇权在他心里那是至高无上的,容不得丝毫的冒犯。不过呢,即便蓝玉这样做了,朱元璋最后也就是对他进行了惩处,没真的把他处以千刀万剐的极刑,就这,其实都已经算是对蓝玉格外开恩啦。
话说蓝玉到了临终之际,脑海里忽然就浮现出之前刘日新给他算卦的那一幕。想当初,刘日新一番推算,也不知怎的,如今这情形竟真的应了那卦象,自己确实是要命不久矣了。想到这儿,蓝玉不禁感慨万分,随后便大声呼喊起来:“刘先生算得可真是太准啦!”
原本只是不经意间随口讲出的一句话,没承想,这样一句话居然辗转传到了朱元璋那里去了。
当朱元璋听到蓝玉说出那样一番话之后,心里顿时就很不痛快了。为啥呢?在朱元璋的认知里,刘日新已然和蓝玉相互勾结在一块儿了呢。
有这么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居然和一位打仗极其厉害的将领相互勾结在了一块儿。要知道,这两人可都不是一般人,一个能力非凡,另一个在打仗方面有着卓越的本领。他们凑到一起,那可不就相当于强强联合嘛,实力不容小觑呢。
朱元璋心里下意识地就起了疑,觉得刘日新很有可能就是在暗中谋划造反这件大事的关键人物。在他看来,种种迹象或者某些情况让他不由自主地就把刘日新跟谋划造反这件极为严重的事儿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对刘日新产生了这样深深的怀疑。
就这样,朱元璋派人又一次去请刘日新。这一回,刘日新一见到来请他的人,心里就“咯噔”一下,等他跟着来到朱元璋跟前,那种感觉就更明显了,他清晰地察觉到从朱元璋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很重的杀气,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压抑起来。
朱元璋向刘日新询问,问他是否真的给蓝玉算了一卦。刘日新在听闻朱元璋的询问之后,缓缓地点头,承认了这件事。
接着,朱元璋又向他发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离世呢?”
朱元璋看似只是这般询问,可实际上呢,他话语背后的真实意图乃是想要将刘日新赐死。只是呢,毕竟念及以往的那份旧情,他实在是拉不下脸来直接把这层意思给说出口罢了。
刘日新这人相当聪明,那脑子转得可快了。就在当时那种情境下,他一下子就领会到了朱元璋心里头的想法。这领会过来之后呢,他当即就开口说道,自己,就在今天便要离开人世啦。
你看啊,当时那情况是这样的,对方都已经把话给说出来了。这朱元璋呢,就顺着这个势儿,干脆就把刘日新给赐死了呢。
这么来看刘相士的死啊,一方面呢,确实可以认为是他自己算卦算得挺准的。怎么个准法呢?大概就是他所算出的那些结果,可能正好和某些情况对上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能算得上是算得准吧。但另一方面呢,也完全可以说他其实是在有意地去迎合朱元璋的想法。就是他知道朱元璋心里大概是怎么个心思,然后顺着朱元璋的心意去给出那些所谓的相面结果之类的,最终落得这么个结局。
人们常常会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陪伴在君王身边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就如同与老虎相伴一般,时刻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灾祸。但实际上啊,有时候这情况可比伴虎还要严重呢,伴君不一定仅仅是伴虎这么简单,甚至有可能伴的是阎王。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境下,陪伴在有权势之人身边所面临的危险程度,那可跟面对阎王差不多,一不小心,或许就会陷入绝境,连生机都难寻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