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一回:汉语终于等来了AI,中文VS英文,五大优势遥遥领先

诗一世界 2025-02-16 22:39:0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个春节,DeepSeek让外国人从惊掉下巴到认清现实,偷偷抄起代码。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即便是偷到了技术,掌握了秘诀,却发现要想“弯道超车”,就得学会中文!

这真不是夸张,你看看百亿票房的《哪吒 2》,里面台词超燃,句句封神,然而有一句道家台词“急急如律令”的英文翻译冲上了热搜:“quickly quickly,biu biu biu”,目前官方未明确给出翻译,不过《哪吒 1》海外版“急急如律令”翻译为 “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你觉得哪个翻译好呢?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英文好长啊!就像鄙人上长城第一句,一定是这句粗俗:“长城真TM的长啊!”若我是李白,那或许是“长城直破九万丈。”

本文将围绕从AI模型、语言演变、文明融合能力三个维度,对中文优越性进行分析:

一、中文模型与英文模型训练水平对比

DeepSeek 这几组数据直接让重金打造“马其顿防线”瞬间倒塌:

训练成本上,GPT-4 耗资逾 1.2 亿美元、Gemini Ultra 的成本达到了 1.91 亿美元,DeepSeek 仅用 557.6 万美元;

使用耗材上,DeepSeek 仅用 2048 块英伟达 H800 芯片进行训练,性能仅为 H100 的 20%;

技术优化上,单卡训练效率达到传统方法的 27.6 倍。这些数据背后,是语言文字先天特性的影响。算法、秘诀都可以学,然而语言文字先天上的差距则无法弥补。

根据美国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模型处理中文时,其运算和逻辑推导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语言。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也就是说不仅是英语,还包括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主要语言。

1.字母密度大。

因为汉字的信息密度远远高于拉丁字母的信息密度,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中文训练的模型完成任务平均时间比使用英语训练的模型缩短了3.7 倍。

好比,汉字信息密度犹如铝的密度( 2.7 克 / 立方厘米),而英语则是实木的密度(约 0.7 克 / 立方厘米)。

这其实不难理解,用中文书写只需几页纸,若是英语则可能需要几十张纸。

正因如此,在AI训练上,中文模型之所以更加高效率,那还是咱们祖先留下了优美而简洁的汉字。

2.文字载体长期领先世界。

中华文明之所以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间断文明,不仅仅是汉字简洁,更在于祖先智慧高超!

在中国人发明印刷术之前,在文字记载载体上,我们古人选择竹简,而西方则是羊皮纸。

而羊皮纸价格极其昂贵,只有教会才用得起,欧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大多是文盲。

《史记》之所以能写出来,还得感谢祖先发明了竹简,这才不至于令中国陷入欧洲教会统治般的“黑暗中世纪”。

中华文明还是早慧的农耕文明,我们又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当中国贫困才子在吟诵《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时,欧洲许多封建领主还都是文盲,以至于英国宫廷闹出讲法语的笑话。

我们这个民族不仅早慧,还是一个富于创新的民族,当下已经完全实现数字社会,国外基本还在刷信用卡……

奉劝各位,出国时候少说普通话,说点方言才有密码功能……

其实,现如今粤语、闽南语、客家话这些“堡垒”也被一个个攻破了……

3.信息含量极大。

5000年不间断文明又赋予了中文独特属性。

我们有堪称文字压缩包的成语,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顶万句的唐诗宋词,还有着流淌数千年的“瓮中捉鳖”等历史典故……

说白了,就是“中文家底厚着呢”!

也就是说,中文不仅载体长期领先世界、信息密度大,更是一句顶万句。

一说“鸿门宴”,谁能不秒懂?

4. 准确度还高。

我们老说翻译的时候追求“信、达、雅”,信是基础!

同样是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他们还发现使用中文训练准确性又比英文高出 13%!

这直接“四杀”了,以至于OpenAI o1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再进行处理,然后再将结果翻译成英文……

没招!中文更能准确把握信息的核心要点,从而提高 AI 模型的准确性。

5.中文模型暴增。

2020 年,全球使用中文训练的 AI 模型占比仅为 10%;

2024 年,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 35%,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这是不是中文模型对英文模型的“五杀”呢?

其实文明棋局的较量,这才哪到哪呢?

二、中文的自适应力与英文的对比

1.当今的普通话早已“面目全非”。

汉语在历史上历经多次官话演变。可以说是城头变换一次王朝,官话就得变一次。

先秦时期雅言是关中地区周王室标准语(东汉郑玄在注释《论语》时提到 “雅言,正言也”)。

秦汉则演变为通语,秦朝以关中方言为标准语,而汉朝则融入楚地方言(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来自楚地,其身边的许多重要人物也多为楚人)。

到了唐宋官话又变了,再到清朝时期,则融入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翘舌和儿化音,这就是普通话。

这就看出“普通话”具有极强适应力,这是一个无惧时局和历史变迁且极具包容的语言。

2. “普通话”还会吃“方言”。

“五胡乱华”客观上令北方语系更加统一,基本上长江以北,谁的方言大家都听得差不离,这就降低了沟通成本。

即便是保留古汉语较多的粤语(总感觉粤语歌,歌词比较有旋律、富诗意,很优美),“普通话”也在吃“粤语”:比如“巴士”“靓仔”“靓女” 等。

当然了,也不可以随便乱用的哦!

若是你夸一个女孩子很漂亮,你用闽南语翻译成普通话那就是“你很水!”

女孩子估计会觉得,你智商堪忧……

3.“普通话”还吃“外国语”“网络语”。

我们中文真的是“宰相肚子能撑船”。比如严肃点有这些:“社会”“政策”“政府”“医学”“科长”这些都是来自日本。

还有生活娱乐的这些:“寿司”“榻榻米”“动漫”“漫画”“动漫”“卡拉 OK” 也是日本舶来词。

此外,我们还吸收大量网络词汇,如 “点赞”“网红”“直播” 等,比如刚才“五杀”此类电子竞技词语……

4.英语演变并不明显。

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5 世纪,当时盎格鲁 - 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带来了古英语。

随后,1000多年里,法国人入侵了英国,引入了大量的法语词汇,但其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体系相对稳定。

不像中文官话与王朝变更几乎成正相关关系。

随着英语的发展,出现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然而他们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还不如漳州人的闽南语和泉州人的闽南语差距大……

此外,英语不断在创造新词,不过多是通过合成、派生等方式产生的,这与汉语通过新概念和事物直接创造词汇不同。

比如,英语中的 “internet”是由 “inter - ”(相互)和 “net”(网络),不像汉语直接来个“互联网”这个新词汇。

这也就是为何使用中文训练会比英文准确13%的重要原因。

语言演变的轨迹,是衡量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明对外来文明包容与吸纳能力的直观标尺。

三、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能力的数据对比

(一)中华文明天生的“文化大熔炉”。

中国独特地理为伟大文明孕育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这里注定要孕育伟大的文明。

(有人说美国,那是邻居无强国,要不然真就一马平川,把美国这地理放在东亚,早“寄”了。)

还有人要说印度了……就喜马拉雅这么一个制高点,还不是手拿把攥?此外印度还守不住西边的小山口……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这个文明展现出世界第一的融合能力(你也可以举出反例?):

世界最大单一民族汉族怎么来的?

融合再融合!

三皇五帝时期,中华儿女,那就是炎帝、黄帝先联合打败蚩尤大帝,然后华夏、东夷和苗蛮等族群继续融合,这就实现早期华夏基本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政策,汉族为主族群有北宋版图那么大。

两汉时期,远征匈奴、经营西域400年,这就奠定了中华民族基本盘。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等各族纷纷南下,与汉族相互融合。

到了唐朝,李家王朝更是有着少数民族血统,呈现出“胡汉一家” 的繁荣景象。

这个“胡汉一家” 的开放度,更是达到了世界各国与中华民族“胡汉一家”的程度,这就为唐诗光明顶奠定了环境基础。

中华文明,天生就是一个开放的文明,一个对外来文明展现出“贪吃蛇”的文明。

(二)西方文明充满着冲突与分裂

世界大战发源地都在欧洲,这必然有其内在文明缺陷。

三十年战争,发源地欧洲,造成欧洲800多万人死亡;

一战,发源地是欧洲,造成了 1000 多万人死亡,

二战,发源地还是欧洲,造成5000多万人死亡。

时间来到当下,2016年,英国脱欧,欧盟统一前景蒙尘。

至于美国,世界级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最恐惧的就是欧洲文明的正统性问题,随着欧洲裔人口比例下降,拉丁族裔、黑人族裔纷纷提出想法,亨廷顿预感美国恐将陷入分裂困局。

这会否与美国当下更加严厉移民政策有关呢?

一个移民国家,“自由灯塔”这么多年,依旧无法很好融合少数族裔,可见其文明内核融合基底有多么薄弱!

为此,亨廷顿还刻意将日本文明从中华文明单列出来,更是将俄罗斯强行拉入西方文明,足见其内心有多么恐慌,以至于世界级学者亲自入场。

反观。中华文明有着极强融合能力,“普通话”正在“屠杀”方言,中国人则习以为常,我闽南人,和兄弟交流已经完全普通话,子女全是儿化音。

方言的消失,正是中华文明融合能力的一个最好缩影。

若是AI时代背景下,英语不幸沦为方言,那么,也请做好消失的历史自觉。

看见更大的世界,认知更真的世界!

老规矩,喜欢我可以点赞转发评论分享,这样可以帮到诗一世界哦!

参考资料:

1.“汉语热”又起,哪国人最爱学中文?澎湃新闻 2025-01-21

2.汉语等了几千年,终于等来AI了!英语法语日语都将变成“方言”!百科密码 2025-02-13

3.《透过地理看世界》,李不白,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2-06-01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塞缪尔·亨廷顿 新华出版社 2018-08-01

1 阅读:423
评论列表
  • 2025-02-18 08:59

    英语原本就是一种落后文字[鼓掌]

  • 2025-02-18 11:58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然是好东西[呲牙笑]

诗一世界

简介:你的认知值得更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