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处决以后,遗体会被如何处理?家属能不能直接领回家?

科学多一点 2024-08-25 14:42:45

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司法的作用。

中国是兼具法理与法情的国家,尽管犯人穷凶恶极,被判处死刑,但是他们的遗体却是不能亵渎的,应该得到正确的对待。那么死刑犯的遗体究竟是如何处理的呢?家属能不能直接领回家?

死刑与死刑犯

自古代以来,各种刑罚层出不穷,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即便是王公将相,只要犯了重大过错,也免不了被审判,犯罪情节过于人神共愤者甚至有可能被拉到朝门外斩首。

到了秦朝,司法的高墙进一步提升,为了让普罗大众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也为了打压犯罪行为,将犯罪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盛行将死刑犯运送到闹市中斩首示众的做法。用鲜血淋漓的行刑现场,警示老百姓切勿违法犯罪,这种当众行刑的做法虽然在很长时期内控制了犯罪率,也被后世诟病为“不行人道”,有辱人格。

死刑犯通常是犯下难以饶恕的重罪,其犯罪行为充满了反社会性,因而被判处死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死刑都是司法体系中最严酷的刑罚,需要彻底付出生命的代价。

虽然有“性命的训诫”,但仍旧有不少犯罪分子屡屡冲破底线,做出对社会有恶劣影响的犯罪行为,妄图游离于法网之外,殊不知“法网疏而不漏”,在司法和情理的双重审判之下,最终被判处死刑。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有些性情嚣张跋扈、目无王法的死刑犯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仍旧不知悔改,等到了真要上刑场的那一刻,双脚便没来由地发软,肩膀和手臂也不可抑制地抖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懂得悔过。

虽说如此,社会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通常认为,死刑犯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的罪过已由生命抵过,其遗体应当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正确的对待。就连在以武力强弱定夺天下的罗马时期,都有“不拒绝”将犯人的遗体交给家属安葬的规定。时至今日,社会文明更为进步,那些死刑犯的遗体究竟能否得到安置?为何有说法说不能还给家属呢?

揭秘死刑犯遗体的处理流程

很多人都好奇死刑犯被执行死刑之后,他们的遗体该何去何从?会不会如同传闻中所说的一样被弃之于乱葬岗中?其实,国家刑法在严厉惩处死刑犯的同时,对他们遗体的去留展示了充分的尊重,也明文规定了处理方式。针对死刑犯遗体的处置方式虽然在不同的地域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整体来说处理方式还是比较趋同、成熟的。

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渴望,希望魂归故里,让遗骸有一个“庇护所”,能够让家人悼念。但一般情况下,死刑犯的家属是不能够将其遗体领回,死刑犯在被执行死刑之后,其遗体就会被推入火葬场进行火化。

在这个过程中家属是不能够观看的,但火化结束之后相关部门会通知死刑犯家属到规定的场所领取骨灰。出于“执法必严”的考量,死刑犯的尸体一般不能被家属直接认领回家。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当死刑犯的遗体完成火化时,家属可以根据通知将死刑犯的骨灰领取回家进行安葬。这是司法温情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人性关怀与尊重,展现了法理与情理的共同进步。

当然,中国地大物博,地域管辖具有差异性,有些偏远边陲之地,没有执行火化的条件,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司法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让家属将死刑犯的遗体认领回家,让其另行安置。

只不过在“应允”之前,司法机关会再三核查死刑犯已被彻底执行死刑,并且做好相关记录,经由层层许可之后才会“放人”。为了确保家属将死刑犯遗体领回后不产生影响恶劣的悼念行为,司法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会叮嘱家属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此外,也会存在特殊的情况,诸如死刑犯家属不愿意认领其骨灰,亦或者死刑犯已经没有任何亲人在世,在这种情况下死刑犯经由火化的骨灰,基本是要长眠于殡仪馆之中,任由历史和时间遗忘在无人角落里。

也有一些死刑犯生前突然领悟,想要做一些助益社会的事情来抵消自己的罪过,以此寻求心理上的减负。这些死刑犯会签署捐赠人体器官的协议书,当他们被司法机关执行死刑之后,遗体就会被用于医学解剖,亦或者救助他人上。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遗体还给家属?

至于家属为什么不能讲将死刑犯的遗体领回?这个问题背后蕴藏着太多复杂的原因,主要包括“执法必严”的规定、社会影响的好坏、死刑犯家属的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量。

法律虽然监视着众生百态,但法律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震慑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避免违法犯罪的行为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并不是为了一味地将人处死。

这也就意味着,当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死刑并且执行死刑的那一刻,是因为他的罪孽实在太过深重,以至于对社会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果不将其绳之以法,将会带来一系列的恶性效应。基于这种立场,在死刑犯的身上需要彻底贯彻“执法必严”的法理精神,为了确保死刑犯的性命在执行死刑之后,具有不可逆性,核实死亡再进行火化是最稳妥的方式。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被执行死刑的犯人生前势必穷凶恶极,其言行对社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在这种人心向背的情况下,如果法律和司法部门不能确保死刑犯得到应有的处置,那么将会引起“人心动荡”,引起社会大众对司法的质疑。

最后,是从死刑犯家属的心理考量,毕竟是血浓于水的亲属关系,看到亲人被执行死刑,内心难免受到震荡。在这种心理创伤和失衡的情况下,如果任由家属将遗体带回家中,大肆举办悼念活动,一传十十传百之后,无疑扩大了不良影响,甚至会激起“民愤“。

死刑犯的遗体处理流程并非秘而不宣,法律条文中就载有明确规定,只不过受制于法理、情理以及社会的影响,才使得此事“隐秘化”、低调化处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2 阅读:198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