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时空与丰子恺对话:竹刻大师移植偶像家风,让无数家庭受益

米开小姑凉 2022-12-19 09:19:44

作者:翟立华 :付洋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明玉,丰子恺先生的这幅字你刻的时候一定注意力度,刻出书法的质感和风骨来。”

初春的阳光从窗口斜照进屋里,光影中,73岁的叶瑜荪老人弯腰站在老伴秋明玉身后。夫妻俩都很专注,室内只能听见刻刀和竹板的摩擦声。

竹刻大师叶瑜荪斋号“容园”,194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他是“桐乡竹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版有《容园竹刻》《竹刻技艺》等专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然而,对于自己身上的标签,叶瑜荪最认同的却是“丰子恺研究会会长”。

“丰子恺先生的好家风,让我们一家人受益终身!”叶瑜荪说。

01

正直为人,宽厚待人

在叶瑜荪的记忆里,家乡浙江省桐乡市是个出文豪的地方,丰子恺、茅盾都是桐乡人。“丰子恺,原名丰润,号子恺,堂号缘缘堂,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鼻祖’……”对于丰子恺的履历,叶瑜荪烂熟于心。

小时候,父母对叶瑜荪的学习管得很严,希望他走出石门镇吃上“皇粮”。叶瑜荪对父亲说:“丰子恺先生有那么高的成就,也没像咱家这样管孩子。他不但让孩子玩,自己还陪着一起玩!”桐乡人没有不敬重丰子恺的,父亲闻言半信半疑:“人家那么忙,哪有空儿陪孩子玩儿?”

叶瑜荪就找来丰子恺的漫画给父亲看:“你看看这漫画上,丰子恺先生带着孩子去放风筝、踏青春游,可你就知道让我学习!”

父亲一看,马上转变了态度:“丰子恺先生是大艺术家,他的做法肯定没错!我还要干活儿,陪你放风筝是不可能了,放假让你玩半天吧。”叶瑜荪高兴得一蹦三跳,去找同班好友玩儿。

好友的母亲丰桂是丰子恺的堂侄女。她告诉叶瑜荪,丰子恺的家训是: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他一直教育子女先学做人,才能谈学问和艺术。为人要正直,不能弄虚作假。

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兴建时,监工为了不浪费地,把东墙建成歪墙。丰子恺发现后坚决反对,因为他相信住在正直的房子里,才能涵养孩子正直的品性。丰子恺还教育孩子要认真做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他待人宽厚,对家里的保姆也非常和善。

从丰桂老师那里,叶瑜荪还经常能听到一些丰子恺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学习丰子恺的愿望像一颗种子在叶瑜荪心中破土发芽。

他搜集有关丰子恺的资料,整理丰子恺的故事,走访丰家后人,去丰子恺故居缘缘堂旧址探访。在那里,他隔着时空和丰子恺对话,把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尽情倾诉。

18岁时,叶瑜荪下乡插队。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学校老师秋明玉。同为桐乡人又都喜欢手工艺术,让他们越走越近。1979年初,两人结婚,年末儿子叶炬出生。

婚后,夫妻俩一直感情和睦,凡事有商有量,为数不多的一次分歧是因为扫地。他家住在二楼紧邻楼梯处,所有住户都要从他家门口经过,有时会随手丢下一些垃圾,比如烟头、果皮、瓜子皮,夫妻俩经常打扫,并无怨言。

楼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盏灯,但只有叶家门口的灯彻夜长明,日日如此。叶瑜荪解释说:“虽然多交一些电费,但夜里需要上下楼的邻居和行人就不会摔倒了。我的能力有限,就为大家留一盏灯吧。”

他对邻居宽厚,对亲人更是如此。叶瑜荪有一位上了年岁的舅舅长病在床。他经常探望老人,嘘寒问暖,买营养品送去。母亲过世后,他也坚持每年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舅舅。“感到疲惫时,想起丰子恺和堂叔的故事,又能坚持下来了。”叶瑜荪说。

02

认真做事,夫妻学艺

因为崇拜丰子恺,叶瑜荪7岁学画,12岁学篆刻。他临摹丰子恺的书法,画丰子恺的漫画,研究丰子恺的写作风格。他觉得丰子恺就是自己的人生导师,像一座灯塔引领自己向理想前进,同时也谨记“认真做事”这4个字。

1979年,叶瑜荪结束了14年的知青插队生活,在手工艺品服务部(桐乡工艺美术厂前身)任美工设计。在工作中,叶瑜荪了解到中国的竹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篆刻基础的他萌生了把丰子恺的诗书画做成竹刻的想法,并虚心向老师傅请教。

当时,全国从事竹刻的人不超过30位。老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小叶,你要是想用这门手艺挣钱就别学了。竹刻是小众艺术,而且三五年都不一定能学成。”叶瑜荪回答说:“我学竹刻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想把传统竹刻工艺和丰子恺的诗书画结合起来,让两种文化碰撞,成为咱们桐乡闪亮的文化名片……”

老师傅被他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不仅把竹刻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且分文不收。

好工也需好料,不是所有竹子都适合雕刻。为了采到适合的竹片,叶瑜荪每隔两年就要去一次安吉竹林。竹片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加工:烧煮、脱脂、晾晒……他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正是这种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叶瑜荪的丰子恺竹刻作品享誉海内外。

竹刻之余,叶瑜荪还一直致力于传播丰子恺文化。1982年,他在写《次人言贝》一文时,因为对一些细节不太了解,又不肯弄虚作假违背“认真做事”的原则,就尝试着给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写信请教。

让他惊喜的是,丰一吟待人温和宽厚,不但对叶瑜荪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还对他孜孜不倦研究传承父亲的文化遗产表示由衷感谢。从那以后,叶瑜荪和丰一吟频繁书信来往,两家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丰一吟把父亲留下的很多珍贵资料,无偿提供给他研究,还把父亲的朋友介绍给他认识。

中国台湾的林海音、新加坡的广洽法师都给予叶瑜荪很多帮助。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1992年,叶瑜荪牵头成立“丰子恺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后任会长)。此后,他笔耕不辍,参与编纂《丰子恺全集》《写意丰子恺》《缘缘堂子女书》等著作。

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叶瑜荪的家庭却遭遇不幸。2005年,秋明玉被查出癌症。叶瑜荪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妻子治病。但做完手术后,秋明玉一直郁郁寡欢。因为长期从事竹刻工艺,叶瑜荪心境平和但也沉默寡言,不擅安慰人。他像当年对父亲那样,找来丰子恺的漫画给妻子看:“看看这些有趣的漫画,你就不觉得闷了。”渐渐地,秋明玉的心情好了许多。

叶瑜荪又鼓励妻子:“你也会雕刻,何不玩玩儿竹刻呢?”在丈夫的鼓励下,秋明玉振作精神拿起刻刀。刚开始,在滑溜溜的竹片上,她感觉无从下手,刻刀不听使唤。叶瑜荪就耐心地指导,手把手地教她,两人既是夫妻又是师徒。

慢慢地,秋明玉感受到竹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当她专注竹刻时,全然忘记了病痛,身体康复得很快。她从在竹片上雕刻墨竹、兰花,到后来也跟着丈夫雕刻丰子恺的诗书画。她的竹刻技艺自成一体,也成为“桐乡竹刻”浙江省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夫妻俩常常一起欣赏丰子恺的作品,一起从事竹刻创作,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叶瑜荪和秋明玉身穿中式服装,联袂展示竹刻技艺。一人雕刻,一人传拓,在竹片上完美呈现丰子恺的作品,让国际友人赞叹不已,成为一段艺坛佳话。

03

移植家风,惠及他人

多年来,丰一吟每次对叶瑜荪说起父亲,都是满脸崇拜:父亲除了要求他们“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以外,并不强求他们学什么或做什么。他会因人而异,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的特长。

丰子恺反对把孩子打造成“小大人”,说小孩就是小孩,该玩儿就玩儿,该闹就闹,到成熟的时候自然就会成熟。在他的影响下,丰一吟兄妹7人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充分释放天性。如今,在各自热爱的领域中成为佼佼者。

叶瑜荪深受启发,决定把丰子恺的家风家教移植过来,在自己家里传承下去。一次,他去上海拜访丰一吟回来,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对妻子说:“我学到了,我学到了!”

当时,儿子叶炬刚上初中,性格开始叛逆,因为偏科,成绩直线下降。秋明玉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苦恼不已。当过老师的她一心想让儿子考重点高中,将来读重点大学。她请了各科辅导老师帮助儿子提高成绩,可毫无效果,语重心长地劝过,言辞犀利地训过,非但不起作用,反而让孩子更加逆反。

叶瑜荪把丰一吟讲的教子故事转述给妻子,然后说:“咱们别逼孩子了,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他不爱学习,说不定别的方面很优秀呢!儿子就像一棵树,只要正直做人,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在他的劝说下,秋明玉不再逼迫儿子补课。通过认真观察,夫妻俩发现叶炬在电脑方面很有天赋。一个中学生,就能把家里的电脑拆开再组装起来。而且对电脑构造了如指掌,听主机运行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这台电脑哪里出了问题。叶瑜荪兴奋地对妻子说:“放心吧,就凭儿子在电脑方面的天分,将来不愁没饭吃!”秋明玉这回对丰子恺的家教之道心服口服,彻底转变了观念。

在父母的尊重和陪伴下,叶炬顺利度过叛逆期,考取杭州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杭州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他还拥有了美满姻缘。夫妻不仅关系和睦,还都认真做事,双双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有趣的是,叶炬夫妻在杭州居住的房子,正是丰子恺小儿子的旧居。

“虽然没有完全复制丰子恺先生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叶炬的教育上,我们是受益了!”叶瑜荪说。

自家受益后,叶瑜荪决定将丰子恺的家风家教理念传播开来。他每年做有关丰子恺文化的公益讲座十几场,让无数家庭受益。2021年11月,叶瑜荪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如今,叶瑜荪和秋明玉两位老人身体大不如前,却没有停下传播丰子恺文化的脚步。他们也收了竹刻徒弟,但分文不取,只为传承。他们对徒弟只有一个要求:正直。

天气逐渐回暖,屋里洒满阳光。年逾古稀的叶瑜荪背手站在老伴身后,看着丰子恺的身影在她的刻刀下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他静静伫立,仿佛在与先生隔空相望,聆听谆谆教诲。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移植”丰子恺家风,竹刻大师的别样“追星路”》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