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牵动着经济学界的神经。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内需乏力,特别是房地产下行掣肘。有专家建议国家“发行特种国债”,帮助各主体改变资产负债状况,包括“建立国家收储基金”,把冗余的房地产库存部分转化为公用事业资产等。
“是否真会走到发行特别国债那一步?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否真的要发生了呢?”原房改课题组组长、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孟晓苏与财视传媒对话时表示。
孟晓苏认为,“如果用国债去弥补地方债务缺口,这不是赌上国家信用吗”?“房地产项目由国家收购,这不是良性循环”。还有人主张用国债去炒股云云,“这些都不是好主意。”
孟晓苏
孟晓苏被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他思路敏捷,条理清晰,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对行业发展有着深邃的洞察力与战略性大视野。孟晓苏认为,如果取消商品房限购,释放出潜在的消费需求,那么就没有必要发行“特种国债”。他不太相信大规模发行国债会成为现实。
以下为对话实录:
财视传媒:有观点认为,居民长期只存钱、不消费的情况下,国家用发行“特种国债”方式,由中央把银行的存款借出来花,把地方负债与企业负债转化成中央负债,帮助各主体改变资产负债状况。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孟晓苏:这些专家提出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发行“特种国债”过去不是没有做过,我国发行过五次“特种国债”。国债用掉最后怎么还?我曾经跟央行货币委员会的专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不是通过印钞来直接偿还的,而是用财政收入来偿还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包括印钞收入。有些国债投资能够产生效益和还债,有些就没有收益,要靠国家发行货币来偿还。对整个国家与社会体系来说,发国债短期内有用,但从长期来看,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
图源:摄图网
有些专家误以为,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通过发国债能够冲销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他们恰恰弄反了。大量发债并通过未来逐年印钞偿还债务,会增加本币供应量,加大本币贬值预期,而不是升值。贬值与升值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靠发债怎么能缓解贬值呢?
国内需求萎靡不振,人们认为贬值对出口有好处,其实好处有限,因为不少外贸订单是把汇率锁定了的。而如果人民币未来要升值,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内需求。升值对进口有好处。英国的主要贸易方式是服务贸易而不是出口,引入游客和大量留学生就是服务贸易的方式之一,这种贸易方式增加了本币强势。我们的国内需求本来也旺盛,在保持内需规模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才有回升的动力。
有的专家看到人民币贬值,认为中国跟美国的经济差距在拉大,就要赶快发债。认为国家还有信用可以利用。这种思想混乱的情况,真让人担心导致非理性之举。
“发行特种国债”的话题最近议论比较多,“特种国债”的特点就是不进入财政赤字。从1998年以来,这种特种国债发行了3次,延期2次,总共是5次,总发行规模是4.7万亿元。1998年就通过发行特种国债注入国有银行,剥离了不良资产。
现在是不是又到了这种时候了?不过当年全国在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那时是搞基建的好时候。但现在再投向基建已不合时宜,收益好的项目基本上都建完了,没有那么多好项目可投了。本来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是消费阻塞,财政发债却转向新的投资,有点文不对题。本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财视传媒:有专家提出,应该把资金用于救助地方上接近破产的信用体系,您咋看?
孟晓苏:这个问题十分棘手,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开始救助一些地方,其它地方就会跟风不还债,大家都不还债,整个社会就会“躺平”。
地方债规模大约在50万亿元-75万亿元之间。如果用国债去弥补地方债务缺口,不是就赌上国家信用了吗?把地方投资项目由国家收购回来不是好主意。本来我们就担心投资收益差,做REITs(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能挑出好资产来不容易。如果基础设施不是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而是通过国家背债来解决,最后持有在国家手里,这不是良性循环。
一些专家提出,用国债把开发商各种楼宇买了,买到国家手里;这可不是好主意。一方面在限制居民购买房产,另一方面又让国家发行国债购买房产,迫使国家负债规模扩大,这条路子很怪异,不符合思维常理。
图源:摄图网
当前股市状况不如人意,是与人们缺乏信心有关。有人提议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股市,“建立股市稳定基金”,动用国家力量去炒股。我可不认同这种非市场化的行为,这与股市的本质相背离。股市的活跃有赖于经济活跃,需要市场机制的发挥,而不能依靠政府做庄推升股市。
财视传媒:这两年楼市走低。您曾经讲过“三个5万亿”的故事,一直呼吁取消楼市限购。现在的观点是否有所变化?
孟晓苏:谈到发国债就要谈到楼市,我讲的“三个5万亿”就是楼市低迷引发的事情。
第一个“5万亿”是去年楼市低迷,商品房屋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急剧跌到13.3万元,失去了5万亿元的销售额,窟窿巨大。这是别的产业堵不上的。全国汽车市场一年新车销售总额才4.6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平均一年4万亿元,引进外资全年是1.2万亿元。去年楼市的萎缩,相当于丢了一个车市,丢了一个基建投资年平均额,或是丢了4个全年引进外资的总额。
这么大的窟窿,今年若再不堵上,就相当于上顿饭少了两个馒头,下顿饭仍然少两个馒头,每顿饭要少几个馒头,卡路里怎么补得上?
今年怎么能够把5万亿堵上?楼市销售额若要增长回18.2万亿,增长幅度就要达到32%,因为去年跌了27.6%,反算上去的话,就是32%。现在对这事不着急,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反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这是我说的“第一个5万亿”。“
第二个5万亿”是我在年初提出的倡议,鼓励居民拿出“15万亿元新增储蓄中的1/3”购房消费。这是我对有钱居民和政策管理层的呼吁,希望采取措施让有钱居民拿出钱购买房产,拉动装修与家居等需求,还要采取相应政策来促进实现。然而我的这个呼吁遭遇网民的网暴,可能吓住了其他人,没有被采纳。
图源:摄图网
过去我们曾经用过鼓励信心促进楼市销售和“楼市去库存”的方法,都很有效。然而,这些方法现在已不再被采用。眼下的情况是,楼市在今年进一步滑落,眼看今年有可能再丢掉5万亿的楼市购买力。
“第三个5万亿”,就是现在热议的要不要发“5万亿特种国债”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有人存钱但缺人用钱。一方面居民与机构源源不断往银行里存钱,另一方面却没有适合的主体借钱用。民营主体现在越来越缺乏发展能力;国有主体普遍负债率太高,企业与政府都缺乏好的项目;剩下就是居民家庭贷款,自今年年初以来,限制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禁令纷纷被取消,允许居民购房贷款给了银行很大鼓舞。但是没有想到是,居民的购房与贷款意愿都不高,不仅没能增加多少居民贷款,反而出现了居民提前还贷的情况。
钱堆在银行,没人愿意借钱生产或消费,这就使资金无法用于建设,使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提出由国家借款即“发行特种国债”的方案,我希望不要走到发国债那一步,如果非发不可,也希望不要是“五万亿”那么多。很明显,这三个“五万亿”是前车后辙的因果关系。
财视传媒:如果不得不走向发国债?您对此持什么看法?
孟晓苏:如果经济低迷不得不走向发国债,就要先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造成的,而不是在居民消费正常发展中出现的。其实中央本来已经看得很清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第一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提出了“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图源:摄图网
如果居民消费需求在充分释放后仍然不足,国家通过财政力量刺激消费是可行的。但现在却在继续实行着“楼市限购”政策,卡住脖子不让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再通过发国债来促进消费,这是不是很怪异的行为?难道这个扣就是解不开,非要死死地缠绕在限购里?
我的观点是:如果能够充分释放出消费需求,那就可能没必要发行国债,即使发行国债也不需要规模那么大,更不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发行国债体系。
国债最终总是要偿还的,仅通过正常财政收入增长来偿还国债,可能性不大。在财政收入中印钞是一项可信的收入来源,过去被称为“铸币税”。然而用印钞来偿还国债,将会摊薄货币的内涵价值,不利于民生和未来的发展。
国债最好的用款方向之一就是补贴贫困人群。本来在政府调节功能中,就包括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来促进社会公平。各国各地的经验都是向高收入人群征税,再把这些税收通过转移支付与社会扶助,用于低收入群体或低收入的地区,我国多年来也是这么做的。
不少国家使用财政补贴资金帮助贫困人口。例如近些年美国年收入低于6万美元的家庭是可以领取政府补贴的,已连续补贴了三次,冲抵了美国通货膨胀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
我认为,我国如果真的发行国债,需要将部分资金用于补贴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不需要这些补贴,向所有家庭普遍发钱没有必要。现在高收入人群正不断将钱存入银行,如果再向他们提供补贴,他们还会将补贴款存入银行。只有低收入家庭急需资金增加生活支出。
普遍消费补贴最好是提供购物券,在消费过程中进行补贴,意味着只有在购物时才能享受到补贴,不购物就没有补贴。在某些生活必需品购买上,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比例更高。因此,资金补贴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而且有助于解决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这是基于为人民谋利益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理念。
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补贴,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衣、食、住、行都是必要的支出,但住房消费应是最大头,应该重点补贴住房。面对城市高企的租金,很多年轻家庭和新市民家庭支付困难,可以考虑通过补贴房租来缓解生活压力,同时可以促进实现租售并举。
图源:摄图网
对于那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低收入群体,要给他们建设保障房。保障房要定向卖给或租给低收入群体,这就既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这些保障房的租售价格都不高,因为土地是成本价供给,地方政府不从中收多少地价。未来还要允许租房的家庭购房获得房屋产权。按照当年房改政策,在居民获得房改房产权几年之后,允许其进入商品房市场交易。现在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与新市民家庭,也应当允许享受一次房改政策。那么随着未来的经济增长与房价升值,他们就可以跟当年参加房改的老职工们一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财视传媒:如何让房地产市场尽快复苏?有何建议?
孟晓苏:我可没有讲过“救楼市”的话,我认为楼市不需要救,只需要把掐住楼市脖子的这只手松开。金融系统已经把限制楼市的政策都去除了,而对楼市的“限购政策”却至今没有解除,这就相当于还掐着病人的脖子。与其给病人做人工呼吸加输氧,不如把掐脖子的那只手松开。这样不输氧他也能慢慢缓过来。
我并不是说让某些部门做什么,而是希望这些部门不做什么。只要有关部门不作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力量就会弱化。当然从旧轨道转向新轨道也需要作为。但如果已到了需要靠发国债来救经济的时候,却还在通过“限购”掐住经济的脖子,这不是很滑稽的事情吗?
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限制楼市,抑制住了居民购买力。由于楼市购买力下滑,就造成了家电,家居市场的低迷,和相关联的大宗产品生产,包括煤炭、钢铁、水泥、建材、陶瓷、有色等一系列产业的低迷。
2014-2015年时,楼市低迷造成相关产业下滑,钢铁与煤炭卖出“白菜价”。是中央提出的“楼市去库存”放开了楼市,很快钢铁、煤炭等产业就恢复正常了。钢铁协会会长和煤炭协会会长都跟我说过,不知道为什么市场就好起来了,我们并没做什么呀。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国家通过“去库存”重启了房地产业,才带活了相关行业。
图源:摄图网
现在我们又走到了这么一个节点上。2016年还敢于提出“去库存”,现在楼市情况和去库存前的情况不仅很相似,而且更加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人敢站出来再提“楼市去库存”呢?
这次又是楼市低迷拖累经济,而不是别的行业。我觉得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一些能够释放市场潜力的事情没有去做?
我相信在研究发行国债前会考虑,到底是什么原因逼得我们必须要走这一步?而不是能采取一个更加平缓的办法?总不能憋在墙角里不知道回头。2008年就是因为及时回头,用信心救了当时低迷的楼市与经济;2016年又是及时启动“去库存”,把楼市与相关产业都给救了。现在回头也不晚,回头就天高地阔。
这些都是我国的经验,为什么就不能把过去做对的事情再做一遍呢?如果那样做,就不至于让经济学界有这么大的迷惑,支一些很怪异的招。
而当第一批“特种国债”开始发行的时候,那就要关注用到哪里,是不是会用它补贴消费?如果是继续限制民间消费,再通过国债把消费压力转移到由国家承担,就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了。
那个姓孟的也只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从他的谈话和发言水平只那样,有什么资格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发言,他只会站在房地产对他有利的角度考虑问题,财经传媒地位太低,找不到人采访了,找这种半吊子
这人不是提出要收农民的自建房十万一年连收十年吗?其实不是还一个办法,直接查资产,超过一百万的直接没收补房地产的窟窿,深圳那种值几千万的房子要么用现金补齐上缴,要么直接没收。
没有500万亿,根本救不了。[笑着哭]
太好了,房地产赚钱归个人,欠钱烂摊子大家分摊[笑着哭][笑着哭]
不消费,不生产,不进行一切经济活动。房子卖了,每天解决两顿就睡。
关键这种国家对房地产的国债还有没有人买,这才是关键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楼市的发展全靠忽悠总是要露馅的,堵窟窿靠的是真金白银,忽悠是不顶用的
恒大就占了一小半
姓孟的說法比前凢次說得好些
中国就有那么一群人,不能看老百姓吃一顿饱饭,老孟就是其中一个。
作者是来搞笑的吗?病入膏巟的人去与黑心药堂商量如何买药?
问他,他连自己的年龄都已搞不清楚了。
写文章这个作者肯定也,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