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见文化传承|千年传承,镌刻非遗印记

浅文聊生活 2025-03-20 18:28:57

江南灵秀地,古越风雅乡。

这里,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底蕴深厚。

文化赋能,以文兴城。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在《提问2025》采访中,聚焦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剖析绍兴“文商旅促融合”发展路径。我们将从文化历史、考古非遗、宜居宜游三方面作专题推介,讲述绍兴的故事。本期聚焦绍兴历史文化遗产,分享。

悠悠岁月,如潺潺流水,淌过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数不尽的故事与传奇。当稽中遗址的考古手铲掘开时光的封印,缓缓开启了绍兴2500年历史底蕴的大门,引领我们走进那深邃而迷人的文化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在采访中提到:《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绍兴文化底蕴深厚,要保护好、传承好,还要以更强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会,稽中遗址因首次在古城内发现越国和汉代高等级建筑基址入选发布,绍兴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历史名城再度成为全国考古界的焦点。2024年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浙江绍兴发现越国王都遗址”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5年3月1日,稽中遗址入选“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再次体现了该遗址的重大考古价值和意义。

稽中遗址(越国和汉代高等级建筑基址)

稽中遗址位于越城区的稽山中学,自2024年2月至今,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累计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在这里,越国和汉代建筑基址重见天日,各时期水井、马坑、灰坑(窖穴)等遗迹多达80余处,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珍贵遗物更是数以万计,琳琅满目。这些遗存跨越了从东周时期至民国时期的漫长岁月,而其中以东周时期至汉六朝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稽中遗址出土文物,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

战国水晶环、汉代盔甲片、汉代墨书陶片、六朝时期青铜壶

稽中遗址佐证了越王勾践公元前490年建都的历史,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了越国大型建筑基址的存在,为探寻越国都城的历史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越王台

稽中遗址考古实证绍兴古人的辉煌成就,不仅是对绍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次生动诠释,更是引领我们迈向探索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桥梁。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历史的厚度,更是文明传承的无限可能。

在这2500年的漫长时光里,绍兴宛如一座文化的宝库,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非遗明珠。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绍兴12人榜上有名,位列全省第二(点击查看)。目前,绍兴共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3项,代表性传承人167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1项,代表性传承人445人。

绍兴,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始终彰显着文化高度,洋溢着文化自信。

绍兴,因非遗而厚重,因传承而鲜活。来绍兴,感受非遗的魅力。

// 品味非遗 //

黄酒,作为绍兴的一张金色名片,承载着千年的酿酒技艺。绍兴黄酒酿制技艺,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蒸米、落缸、开耙、压榨、煎酒、封坛……每一坛黄酒,都贮存着酿酒老师傅的辛勤劳作和对完美工艺的执着追求。

绍兴黄酒 | 吴学文

在那古色古香的酒坊里,糯米与酒曲在时光的催化下,相互交融,孕育出醇厚馥郁的黄酒。当那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轻轻荡漾,馥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轻抿一口,舌尖触碰到那丝滑的酒液,醇厚感在口腔中蔓延,微微的甘甜与淡淡的苦涩相互交织,恰似人生的滋味,丰富而悠长。

绍兴的酱,亦是一绝。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2009年6月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酱油酿造

那散发着浓郁酱香的酱料,无论是涂抹在鲜嫩的肉上,还是与翠绿的蔬菜搭配,都能瞬间提升食物的风味。原材料选用上白面粉和优质黄豆,在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华丽的变身,成为绍兴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腐乳,则是时光馈赠的另一抹惊喜。绍兴腐乳制作技艺,2016年12月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腐乳制作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绍兴腐乳便已声名远扬。绍兴腐乳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酒香韵味、细腻松软的口感以及入口即化的美妙体验。

// 触摸非遗 //

嵊州竹编历史悠久,以编制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嵊州竹编,2006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竹编 | 文 旅 嵊 州

嵊州竹编,精巧细腻,以竹丝交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编制方法粗细并用,细者,能在一寸之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则巧插妙编,粗犷豪放,既展现自然之美,又蕴含匠人智慧。

竹编 | 文旅嵊州

独特的黑色毡帽,是绍兴水乡的标志性象征。绍兴乌毡帽,2007年6月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毡帽

正宗的乌毡帽,形似锅状,内外乌黑,纯羊毛制,帽边可翻,能呈现数种造型。它的制作工艺繁杂而精细,每一顶乌毡帽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柯岩风景区的乌毡帽

根雕,这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在绍兴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嵊州根雕,2007年6月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嵊州根雕 | 郑兴国

嵊州根雕起源于明清时期。木雕艺人以敏锐的眼光和精湛的技艺,将一段段形态各异的树根雕琢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或灵动的飞鸟,或威严的猛兽,或慈祥的老者,每一件根雕作品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无声地诉说着艺术家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 听见非遗 //

越剧,宛如江南的一缕清风,轻柔地拂过人们的心田。2006年5月,越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婉转地唱腔,细腻的表演,将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眉眼含情,举手投足间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与柔美。

越剧《西厢记》

绍剧又名绍兴大班、绍兴乱弹,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2008年6月,绍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绍剧浸染古越先民的粗犷,于柔情江南中洞穿历史。其演出常于旷野搭台,面对众多观众,需嗓音洪亮,唱腔慷慨激昂、声震四野。几百年来,绍剧之声,远远近近,独具魅力。

绍剧

绍兴莲花落,以其独特的说唱形式,为绍兴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2006年5月,绍兴莲花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绍兴莲花落,形成之初以沿门说唱为主,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说唱长篇书目,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唱词通顺流畅,幽默风趣,有说有唱,以唱为主。代表性曲目有《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

绍兴莲花落《回娘家》 | 绍兴市文化馆

绍兴是一个地地道道、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细细的声响落在细柳清波的江南,于这片大地之上诞生了婉转动听的曲调。拥有越剧、绍剧、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这些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可谓“十全十美”。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非遗工坊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23年 - 2025年)。

坐落于越城区马山街道育贤东路的古越龙山黄酒酿造工坊,不仅是手工原酒生产的圣地,更是全国黄酒行业中单体产量领先的佼佼者,其占地广阔,超过百亩,年产3万吨黄酒。

这座工坊深谙传统酿造之道,严格遵循四季时令进行生产,整个酿造过程历经280天,包含222道精细工序,一年仅此一次,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年度盛宴,只为酿造出品质卓越的黄酒。

为了传承这份匠心独运,工坊特别重视“师带徒”的传统,通过一系列传帮带赛活动,酒药接种仪式、技能文化节、非遗传承人比赛等,年复一年地为黄酒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诚挚邀请每一位热爱黄酒文化的朋友,来此亲身体验这份传承千年的醇香与魅力,共同见证黄酒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育贤东路1330号

绍兴仁昌酱园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基地。

图源 | 范梦媚

仁昌酱园,其坐落于省级非遗主题小镇——安昌古镇旅游区内,是古镇熠熠生辉的旅游景点之一。

历经百年传承,仁昌酱园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其酱酿造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这里的自然条件极利于酵母菌、霉菌等酿造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为酱油的酿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仁昌酱园的母子酱油工艺独具匠心。“以酱饼为母,酱油为子,以酱代水”,这种智慧与技艺的结合,使得仁昌酱园的酱油在口感与品质上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东市7号

绍兴市崧厦传统食品有限公司的“上虞特色豆制品”工坊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

在美食与传统交织的奇妙世界里,有这样一座工坊,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上虞豆制品的制作技艺。从大豆的严选开始,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在这里,豆制品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工坊还积极投身于研学活动,让传统工艺的精髓在研学的旅途中滋养着每一个渴望探索的心灵。每一次的探寻,都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深刻领悟,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古老手艺焕发新生的一次见证。

绍兴市“上虞豆制品”省级非遗工坊

浙江同山醉美人酒业是省级非遗项目“同山烧酒”的传承基地。

同山烧酒省级非遗工坊坐落于诸暨市同山镇同兴村(上王村),这里有260平方米的 “同山烧非遗酿酒科普馆” ,馆内近千件珍贵的历代酒器酒具藏品整齐陈列,仿佛穿越时空,让人领略到酒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还详细展示了同山烧非遗工艺的传承谱系与精细的工艺流程,犹如一部活生生的酒文化史书,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同山烧酒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传承。

工坊占地24亩,800平方米的 “非遗同山烧酿制工场” 堪称传统酿酒技艺的活态展示馆。蒸锅、杉木甑、冷却天盘、曲模、糖锤、竹篇、陶缸、陶坛等一系列酿酒必需的传统器具,一应俱全,全年持续生产,仿若一座传统酿酒的 “世外桃源”。

绍兴市诸暨市同山镇

嵊州市大志然工艺竹编厂,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的传承基地。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以“传承工艺”为核心,深入挖掘竹编背后的文化故事,将这些动人的传说与匠人的心路历程编写成册,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入了解竹编的历史与内涵。

嵊州竹编非遗工坊研学游活动

在非遗工坊内,竹篾在匠人的手中翻飞,编织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讲述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在这里,竹编研学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文创手办与实用产品的开发,更是将竹编艺术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让这份传统技艺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绍兴市嵊州市黄山线与嵊张线交叉路口

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入选第一批“传统砖瓦”省级非遗工坊。

工坊深入探索传统砖瓦工艺,从泥土的选择到窑温的控制,都严格把关。通过“传、帮、带”模式培育新人,将优秀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工坊设立“非遗小学堂”宣传栏,普及非遗相关传统文化知识,邀请专业老师定期深入学校,向学生面对面传授非遗技艺,切实推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绍兴市新昌县丰叶路6号

///

千载非遗绍兴,魅力传古今

在 “文商旅促融合” 的发展趋势下

绍兴凭借千年非遗文脉

锻造文化 “新活力”

彰显一座非遗名城的 “传承担当”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阅读:1

浅文聊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