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一名男子是做玉石生意的,近日,他像往常一样去乡下收货。
当他经过一位老太太家门口时,老太太拦住了他,说自己有一支玉如意。
男子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便让老太太将玉如意拿来给他看看。
不一会儿,老太太拿着一支古朴典雅、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玉如意走到他面前,伸手将玉如意递给他。
男子刚要伸手去接时,却突然想起了什么,手在空中停了下来。
随后,他礼貌地示意老太太将玉如意放在地上,接着才将玉如意从地上捡起来仔细查看。
男子事后回忆道,当时一不小心就差点上手去接,忘了“玉不过手”的古训。
有网友评论道:“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老奶奶给你买了一个雪糕。”
“让对方自己放地上,摔坏了也是对方自己弄得,递给你,万一对面故意等你还没接到的时候就放手,就是你的责任,说不清。”
“以前我有个玉镯,有个朋友要看,我就取下来给他看,结果还给我的时候,我手还没拿住,他就放手了,结果掉地上,还好当时我俩都蹲着所以没碎,只裂了一条缝。”
什么是“玉不过手”呢?这其实是一种玉石交易的行规。
在古代,玉石商人之间有一种默契,那就是在交易过程中,买方不能直接从卖方手中接过玉石,而是要让卖方将玉石放在一个指定的地点,买方再自行取走。
这是因为,玉石在交易过程中,直接用手交接玉石,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跌落摔碎等。
一旦玉器损坏,责任的界定往往非常困难,容易引发买卖双方的纠纷。
除了“玉不过手”,民间还有“金不离目,手不指鱼”的说法,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
"金不离目",指的是在进行黄金制品交易时,买家应当保持高度的警觉,眼睛紧紧跟随黄金制品的动向。
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黄金制品在交易过程中被掉包或者被盗。
"手不指鱼",顾名思义,就是告诫顾客去菜市场买鱼或者在饭店选鱼时,不要轻易用手指直接指向鱼缸里的鱼。
这一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当你用手指向某一条鱼时,商家可能会将你的指认视为强烈的购买信号,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迅速处理该鱼以掩盖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是提高价格以获取更高利润。
如此一来,原本处于主动地位的顾客便可能因此陷入被动,失去了议价与选择的余地。
“玉不过手,金不离目,手不指鱼",这些民间俗语,不仅是对特定交易场景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
它们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以智慧之眼洞察真相,以谨慎之心应对挑战,以平和之态享受生活。
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商业交易,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