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台湾当局在赖清德的带领下频频挑衅大陆,做出了三大激烈举动。
从加大“台独”宣传到寻求美国军售支持,民进党政府似乎信心满满,忽视了大陆的警告。
大陆方面的反应却越来越强硬,70架军机的“围岛”巡航就是明证。
具体发生了什么?
赖清德三大动作:加剧两岸对立
近年来,台海局势越来越紧张,而赖清德作为台湾的“台独”急先锋,他的一系列动作让局势愈发复杂。
这些行动直接挑战大陆的底线,也让台海的对抗气氛愈发浓烈。
说白了,赖清德通过三招“硬核操作”,让两岸关系再次急速升温,而大陆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最近,赖清德提出了要推动“国安法制改革”,意思就是要让台湾的“国安法”变得更加严格,以此来加强对岛内支持统一的力量的打压。
赖清德把这当成了自己应对大陆“渗透”问题的核心战略,甚至还明确表示要加大对这些“第五纵队”的打击力度。
简而言之,就是他想用法律手段彻底封堵两岸的和平交流和统一的声音。
对于大陆来说,这就像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进一步压制台湾内部支持统一的力量。
而这样做无疑让大陆看到了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进一步激化对立的决心。
在强化“国安法”的同时,赖清德还想通过向美国采购大量军事装备来提升台湾的防卫能力。
这不,最近就传出消息说,台湾准备向美国购买价值高达70亿到100亿美元的军火,里面包括岸防巡航导弹和HIMARS(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
这些装备的采购,无疑是给台湾的军力加油添柴,同时也意味着台湾当局在继续向美国求援,寻求军事上的支持。
赖清德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向大陆释放信号——如果大陆加大压力,台湾就依赖美国来提升防卫能力。
毕竟在台湾看来,靠自己是无法抵挡大陆的军事威胁的。
所以只有通过进一步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才能在局势升温时有更多“筹码”。
最后,赖清德政府还决定让反华势力在台湾举办一个重要的国际安全论坛——“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
这个论坛本来是由加拿大和美国的智库发起的,宗旨是讨论全球安全问题。
但自从202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去加拿大参加并获奖后,论坛的性质就变了味。
去年,论坛决定首次在台湾举办,这无疑是给“台独”势力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立场的舞台。
这些举措表明,赖清德并不打算通过对话与大陆缓和关系,反而是不断加大“台独”主张的声音,进一步挑起两岸对立。
大陆出手:警告信号更强烈
赖清德的三大挑衅动作不仅引发了岛内的“欢欣鼓舞”,在大陆方面却是引起了强烈反应。
特别是在最近,解放军的“动作”越来越大,显示出大陆在回应台当局挑衅时不再保持克制。
最近一次,解放军调动了近70架次的军机以及若干军舰,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岛”巡航。
仅仅在24小时内,解放军就有41架次战机穿越了“海峡中线”,进入台湾周边空域。
这么大的阵仗,台湾军方自然心里没底了。
而且,这些军机的种类五花八门,从战斗机到轰炸机、空警预警机、无人机,几乎是全部上阵。
这样的巡航,显然是要让台湾当局清楚地意识到:大陆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应对任何形式的挑衅。
如果说过去大陆的巡航还算得上是“节制”,那么这次的动作就显得有些不容忽视了。
对于台军来说,这样的巡航已经不仅仅是“常规训练”,而是实实在在的威慑。
尤其是这些军机突然突破“海峡中线”,直接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让台湾军方无比紧张。
更让人担忧的是,解放军的“联合战备警巡”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成为了常态。
所谓的“联合战备警巡”,就是解放军通过空中、海上和水下的联合行动,进行针对台湾的军事演习和巡逻。
这种联合演习通常涉及大量的战机、战舰甚至包括电子战设备,目的是全面提升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在过去的几天里,解放军就已经进行过几次这样的“联合战备警巡”,并且这些巡逻的密度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
解放军的频繁“联合战备警巡”实际上是在暗示:台湾一旦继续推进“台独”道路,解放军完全可以随时实施针对性的军事打击。
这样高密度的军事行动不仅是警告,也是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
美方也在最近对台海局势给予了关注。
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公开表示,解放军目前在台海的频繁军演,已经像是“对台作战的一次次预演”。
他认为,解放军已经将台海局势视为一个“实战演练”的区域,随时可能发生冲突。
在解放军具备强大空中、海上和导弹打击能力的情况下,台军能做的防御措施显然是有限的。
结语
无论台湾当局如何借助外部力量加剧两岸对抗,大陆在面对台当局的挑衅时已经不再忍让。
如果台湾继续在“台独”道路上步步为营,大陆的反应也将变得更加直接和强硬。
两岸关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愿意放弃“台独”幻想,回到和平统一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