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米法务部一纸通报引爆热搜:曾炮制“小米SU7对撞极氪007”争议视频的百万粉汽车博主,因涉嫌商业诋毁被刑拘。这场持续半年的“车祸罗生门”,终于让所有人看清:原来某些测评博主的“实验室”,竟是“钞能力片场”!

▎这场“碰撞大戏”,演得有多拙劣?
时间倒回8月13日,博主“原来是翔翔啊”发布一条《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镜头里,小米SU7被刻画得“惨不忍睹”——小电瓶损毁、车门锁死、电池安全隐患暗藏;而极氪007则“毫发无伤”,甚至自动报警功能被大书特书。视频播放量火速破百万,评论区瞬间沦陷为“小米汽车药丸”的狂欢现场。

▎漏洞百出的“剧本”,三流编剧都写不出!
看似“专业”的测评,却被网友用放大镜扒出穿帮镜头:
“灵异小电瓶”:视频中声称碰撞导致小电瓶损毁,但同一场景前后镜头里,电瓶位置竟凭空“位移”;“神秘断电术”:小米调取国家监控平台数据,实锤碰撞前车辆小电瓶已遭人为断开,所谓“撞毁”实为预设剧情;“道歉式甩锅”:面对质疑,博主坚称“正极线松动”,却绝口不提自己与吉利系品牌的深度合作(7月刚为领克站台)。
▎小米的反击,撕开了行业“皇帝的新衣”
面对抹黑,小米直接甩出四张“王炸”:
1️⃣ 备用电池铁证:紧急呼叫系统自带“双保险”,主电源断电仍能持续通话,博主所谓的“失联”纯属虚构;
2️⃣ 5分钟呼叫记录:后台连续呼叫车主5次无应答,疑似测试者故意切断沟通渠道;
3️⃣ 数据轨迹实锤:碰撞前车辆数据异常断连,小电瓶被人为“动手脚”;
4️⃣ 第三方报告打脸:博主声称的“安全隐患”,与权威检测结果南辕北辙。
更讽刺的是,这位“独立测评人”的B站首页,还挂着领克07的安全解析直播录播。一边收钱吹友商,一边“碰瓷”黑小米,这套“恰饭双标”的玩法,终于踢到了刑法这块铁板。

▎车圈测评乱象:流量是生意,还是杀器?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被“黑”,却是车企维权史上最教科书级的反击:
悬崖滚落全家生还、对撞大众反杀自燃,小米SU7用实战成绩说话;冬测续航夺冠、主动召回3.1万辆车升级软件,雷军用“较真”回应质疑;而某些博主,却躲在剪辑软件后,用拼接镜头编造“翻车神话”。当碰撞测试变成“充值表演”,当数据真相沦为“剪辑素材”,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消费者的信任。试问:若博主能随意操纵测试结果,谁还敢信所谓的“第三方中立”?

▎雷军的阳谋:你以为他在维权,其实他在破局
深陷舆论战的小米SU7,反而越战越勇:
上市不到一年狂销13万辆,单月销量碾压特斯拉Model 3;新车型YU7未发先火,全网催更“雷厂长造SUV”;此次雷霆维权,既震慑了黑公关,又为新品上市扫清障碍。真相或许会被流量淹没,但数据从不陪人演戏。某些人还在炮制“翻车剧本”时,小米早已用硬核技术证明:安全不是靠剪辑,而是靠每一个螺丝钉的诚意。
网友神评:
“建议博主集体进修《刑法》,下次演得更逼真”
“以前车圈比参数,现在比谁先蹲局子?”
“雷总:我造车是认真的,你造假是刑事的”
小鱼锐评
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测评更不是“黑公关工具”。这场闹剧给所有从业者敲响警钟:
你可以不喜欢小米,但法律一定会“喜欢”造谣的人;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剧本杀测评”,而是敢说真话的监督者。
互动话题:
网红测评翻车频发,你还会相信博主推荐吗?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