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聚创:新能源电车激光雷达江湖里的"中国功夫"

柒域观园之啊 2025-03-04 09:44:39

当特斯拉还在坚持不用激光雷达的纯视觉路线时,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已经悄然掀起了一场激光雷达 "军备竞赛"。在这场竞赛中,速腾聚创(RoboSense)就像突然杀出的武林高手,用短短8年时间把激光雷达装上了比亚迪、极氪、Lucid、小鹏等主流车型,2023年全球装车量突破25.6万台。这家深圳企业究竟手握什么绝活?它的未来能走多远?

一、技术绝活: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难

传统激光雷达像精密的机械手表,内部有数百个精密零件,速腾却把它改造成了更可靠的 "智能手表"。他们押注的MEMS微振镜技术,用指甲盖大小的微振镜替代了笨重的旋转部件,把零件数量砍掉80%。这种 "做减法" 的智慧带来了质的飞跃:产品尺寸缩小到可乐罐大小,成本降低到行业均价的1/3,还通过了严苛的车规级振动测试。

更狠的是芯片化战略。当同行还在用外挂电路板时,速腾直接把激光发射、接收、处理三大模块集成到三颗自研芯片上。这种SoC芯片化设计就像把整个雷达系统 "微雕" 在芯片里,不仅性能提升30%,功耗还降低了20%。目前全球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玩家,一只手数得过来。

二、市场破局: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打法

在特斯拉带火的纯视觉路线面前,速腾选择了一条务实的道路:先用性价比征服中国车企。相比国外竞品动辄数万元的售价,速腾把128线激光雷达价格打到了万元以内。这种定价策略精准击中了国内车企的成本焦虑,让激光雷达从豪华车专属变成了大众车型的选配。

其市场布局更像下围棋:早期通过极氪001、小鹏G9等新势力建立滩头阵地,2023年突然拿下比亚迪多款走量车型,完成从 "先锋部队" 到 "主力军团" 的跨越。更聪明的是车路协同布局,在深圳、广州等地的智慧交通项目中,速腾的激光雷达正在成为智能道路的 "眼睛",这种政企合作模式为它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三、未来战局:冰与火之歌

行业春天确实在临近:2024年L3级自动驾驶政策破冰,深圳等地的Robotaxi开始撤掉安全员,这些都在刺激激光雷达需求。但危险也在逼近,价格战已让行业毛利率跌破20%,而4D毫米波雷达等替代技术正在虎视眈眈。

速腾的应对之策透露着广东企业的务实:在乘用车领域继续 "卷" 性价比,同时把触角伸向物流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新场景。其最新发布的MX传感器,通过模块化设计既能装在汽车上,也能装在港口AGV或者智慧路灯上,这种 "变形金刚" 式的产品思路,或许能帮它穿越周期波动。

结语:激光雷达行业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换轮胎,既要保持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又要为未来技术变革预留接口。速腾聚创用中国制造特有的敏捷性,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找到了精妙平衡。但想要真正超越国外巨头,还需要在底层芯片、算法生态等核心领域构筑更深护城河。毕竟,在智能驾驶这场马拉松里,暂时的领先不代表终局胜利。

0 阅读:8

柒域观园之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