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中东,一份备受瞩目的停火协议终于浮出水面。1月15日晚,卡塔尔、埃及和美国不约而同地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协议,真的能让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重归宁静吗?
回溯战事发展,在持续一年零三个月的战争中,以色列这个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中东强国“,竟在与装备简陋的哈马斯对抗中陷入了泥潭。布林肯的一席话颇具玩味:“单纯靠军事手段无法击败哈马斯。“这位美国国务卿的言论,似乎印证了以军在加沙战场上的尴尬处境。
根据协议细节,第一阶段为期42天的临时停火将于周日启动。以色列承诺释放990至1650名巴勒斯坦人,而哈马斯则将交还33名以方人质。此外,以军将从加沙部分撤军,允许每天600辆载有人道主义物资的卡车进入该地区,并准许平民返回北部地区。
特朗普和拜登这对政治对手罕见地就这一议题达成共识。拜登强调,这份协议将跨越两届政府,由现任政府制定计划和谈判,下届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内塔尼亚胡也首次公开确认接受这一方案,显示出以方在战事上的疲态。
目前,以军已从内特扎里姆和费城走廊撤军,这无疑是停火前奏的明显信号。然而,以色列的后续动向引人深思:是转向叙利亚寻找新的军事目标?是暂时性撤退等待美国新政府的表态?还是准备对加沙实施更猛烈的打击?种种迹象表明,转战叙利亚可能性最大,毕竟那里的局势动荡不安,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哈马斯和加沙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他们的顽强抵抗也让以色列付出了沉重的经济和军事代价。这场战争暴露出以色列地小人少的致命弱点,而反以联盟采取的消耗战策略,正是对这一弱点的精准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数据显示,以色列不仅未能实现“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反而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其引以为傲的军事优势也未能转化为实质性的战场胜利。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