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二婚,107岁去世留下遗产,4个子女不愿继承,拒绝送殡

钓娱佬儿 2024-12-14 14:18:47

在1967年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这个人就是邵逸夫。

说起邵逸夫的大名,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

他不仅叱咤于华语影坛,他还创办了香港的第一个电视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TVB。

这个就更不用多说了,很多香港的著名男女影星,都是从这里毕业。

到了老年,他却与亲生子女的关系降至冰点。子女们不愿意尽孝,甚至拒绝为他送殡。

商业奇才

除电影领域之外,邵逸夫先生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楼”可谓是遍布祖国大地的校园,很多人都会感叹:从小到大,无论自己在哪上学,总会有一段在“逸夫楼”里学习的经历。

邵逸夫出生于1907年,是上海人,他的原名很有个性,叫邵仁楞。

因为排行老六,所以他长大之后的名号也被唤作“六叔”。

邵逸夫从小聪明智慧,全家上下就都把他视为掌上明珠。

小学时,他在庄市叶氏中兴学校读书,毕业后,就到了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上中学,因此,他的英语说得十分流利。

邵逸夫在上中学时,经常跟几位哥哥在上海的娱乐场所晃荡。

他最喜欢的是看戏剧和电影,也从那时起,他的人生理想开始萌芽。

事实上,不光是他这么想,他几个哥哥也这么想。

1923年,邵逸夫的三个哥哥在上海成立了“天一电影”,而他们兄弟拍的精品电影也是直接轰动了整个上海。

中学毕业之后,邵逸夫也不再学习了,而是跟着三哥下南洋,努力把自家的电影事业打入新加坡。

励志的他先从电影放映员干起。当时,邵氏兄弟可谓是白手起家,在当地根本没有院线资源。

为了推销自家的电影,邵逸夫就用扁担挑着装着影片胶片和播放器材的大筐,跑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每个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放电影给当地的华人看。

那个时候,无声片还是电影的主流,有声片是个稀罕物。

独具商业眼光的邵逸夫,很快就看到了有声片的巨大前景。

之后他决定开始搞有声电影,并坐船漂洋过海到美国学习和考察。

不曾想,船开到半截,触礁沉没了。

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一夜之后,被路过的船只救起,才算捡了一条命。

如此惊险的人生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经历了一番艰险的邵逸夫,在磨难中成就了自己。

终于和三哥一起成立了公司,之后也摄制了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从此,我国的电影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而这部电影也让年仅25岁的邵逸夫在娱乐圈是名声大噪。

再之后,邵逸夫的电影帝国就已经颇具规模了,但邵逸夫向来都是兢兢业业。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电影狂,年轻时,他最高的纪录是在一天之内看了9部电影。

他看的电影是什么都有,台港的、大陆的、日韩的、欧美的、新潮的,只要能弄来拷贝,他就看,为的是掌握各全世界电影市场的最新趋势。

他好片也看,烂片也看,为的是分析电影好在哪,坏在哪。

据说,他到70多岁的时候,每天还要坚持工作16个小时。

大导演张彻在他的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对邵老板的评价是:从来没见过这么治事之勤的人。

邵逸夫做事是精益求精的,他对于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否则,决不罢休。

他对电影质量的把控也极为严苛。如果出现烂片,并没法补救,他宁肯把底片烧了,也不发行。

据说,他烧过数十部,所以,他的名号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邵氏出品,必是佳片”也绝对不是吹牛。

这或许是他能够成就自己电影帝国的主要原因吧。

家庭纷争

邵逸夫,一个在商界和慈善领域都响当当的人物,却在家庭关系上显得格外复杂和紧张。

自己的亲生子女似乎都对他非常冷漠,甚至不想与他有瓜葛,这是为何呢?

1937年,邵逸夫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黄美珍结婚,结婚后生下了四个孩子。

相扶携手过了半辈子的两人,随着黄美珍在1987年的健康恶化,二人的感情也逐渐破裂。

幸福和谐的家庭关系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主要的矛盾点大概在于,邵逸夫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在黄美珍身边,甚至在黄美珍去世时都未能出席其葬礼,让人难以理解其中缘由。

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故事,还要追溯于邵逸夫在新加坡发展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他就认识了自己的原配夫人黄美珍,两个人曾一起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些日子。

可以说黄美珍见证了邵逸夫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两个人也经历了很多的患难时刻。

他们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羡慕的幸福大家庭。

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这样一直过下去,但是结果往往都是事与愿违的。

他们夫妻俩已经相濡以沫走过了50年的时光,但是依旧没能走到最后。

此时此刻的邵逸夫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偏偏这个时候方逸华出现了,就这样插足于邵逸夫的家庭生活当中。

方逸华虽然是一名歌手,但是精通于公司管理,在事业上同样能够帮助到邵逸夫。

就这样他们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关系,邵逸夫也是越来越离不开方逸华。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原配知道了。

邵逸夫和方逸华也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也就一忍再忍,只不过邵逸夫在自己80多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要和方逸华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要抛弃自己50多年的原配。

面对着亲人的劝说,邵逸夫还是坚持在自己90岁的时候迎娶了方逸华,两个人也成为了合法的夫妻,而原配也在伤心之中离开了人世。

从那以后孩子们和邵逸夫的关系就开始变得不好。

似乎他们都将过错归结于父亲,再加上邵逸夫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陪伴,自然而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融洽了。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邵逸夫去世后留下了238亿的遗产,但子女们都声明对遗产没有兴趣。

邵逸夫也早已立下遗嘱,就是怕自己的子女和方逸华发生矛盾,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四个子女均拒绝继承遗产,似乎还是无法原谅父亲所做的一切。

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老爹有外遇,邵逸夫的子女就不给他送葬,也不要遗产了吗?

这就要提到邵逸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邵逸夫为了不把孩子宠坏,奉行了“易子而教”的原则。

他的4个孩子都是在新加坡,被他三哥带大,所以,子女与他之间的感情总是有点淡薄。

本来,邵逸夫想让两个儿子也参与接班,并安排他们到邵氏任职,但随着方逸华的介入,两个儿子内心顿感不快。

邵逸夫的大儿子因为方逸华入主邵氏,带着弟弟退出了董事局。

此后,回到新加坡的两个儿子几乎和他不相往来足足有二十多年。

方逸华也并非普通人,跟了邵逸夫几十年,她也一直在帮助邵逸夫建立自己的电影帝国,也是她劝邵逸夫进军电视行业的。

即便如此,他们二人对于原本家庭的伤害是无法抹平的。

再婚可以理解,人都有老的时候,子女不可能天天陪护。

关键是他对原配妻子的冷酷无情,是很多做子女的无法接受和原谅的事情。

作为父亲,邵逸夫是不合格的。

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也错过了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但是却带给孩子们优越的生活,让他们放手拼搏。

作为商人他又是合格的,不仅将自己的产业发扬光大,而且将慈善事业贯彻到底,帮助到更多的人。

人活一辈子,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邵逸夫这样优秀的人也是如此,他同样也会犯下伤害亲人的过错。

做人的最根本还是不能忘了初心和为人最基本的德行,无论你事业再成功也要坚守初心和使命。

邵逸夫的故事让我们反思,真正的成功是否只是职业上的成就?

一个人的价值是否应该用更全面的标准来衡量?

0 阅读:28

钓娱佬儿

简介:关注二二回头看,还在努力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