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央下令把一广州护士接到北京做领导,她有何特殊之处

沧海一书客 2024-12-28 10:55:36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在广东韶关的医院内突然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命令。

党中央亲自下令要在他们医院内寻找一个叫做曾碧漪的护士,请她到北京中央担任重要职务。

这位女护士的身份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

投身革命

1907年,曾碧漪出生在广东南雄的的一个富商的家庭中,她的父母思想十分地开明,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子就剥夺了她读书的梦想,反而大力支持她读书。

在她到了能上学的年纪后,就第一时间把她送进了校园,在从中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她遇见了两个改变她之后命运的人。

那时正好在1923年,刚刚从法国留学结束的蔡畅和李富春回到了国内,经常到国内的各所学校内进行演讲。

正在广州工业学校读书的曾碧漪在听到他们的演讲后热血澎湃,在心中也萌生了想要参加革命的梦想。

她积极在校园内寻找组织,参加了广东的新学生社并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这期间她的革命思想进一步深入,也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

从1925年开始,曾碧漪开始进场参加广东省内妇女解放的工作,在这期间她表现突出,思想也极为进步,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那时还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作为两党合作的重要场所,黄埔军校内也有很多的共产党人授课,曾碧漪曾经多次到这里旁听,先后和毛主席、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熟识。

也正是在这一年,上海爆发了轰轰烈烈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一个青年爱国学生活动的热潮,曾碧漪更是热情参与了在广州爆发的大罢工。

在这次的罢工运动中,她认识了一个和她一样的爱国青年,名字叫古柏,他们一样思想进步,充满了浓烈的爱国热情,于是经常一起组织行动。

在多次的活动之后,曾碧漪和古柏的战友情越来越亲密,但是情势也越来越危险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不得不分开行动。

曾碧漪和自己的哥哥去到了南雄领导农民起义,古柏则去到了江西寻乌县,也是一直在进行领导起义的活动。

在分开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命运会让他们在不久之后再次相见,在把他们牢牢地绑定到一起之后又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共同革命

在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整个革命浪潮都陷入到了低潮当中,经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和镇压,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活动的进行也就越来越艰难。

1928年,曾碧漪在领导一次农民起义活动时遭到了失败,还遭到了反动派的通缉和逮捕,于是她不得不离开南雄,在各地辗转躲藏。

在各种巧合之下,她来到了寻乌县,再次遇到了已经是县里领导人的古柏,这时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

在这次重逢之后,两人之间的默契不减,在各种合作上都十分出色,于此同时,一种名为爱情的感情也正在悄悄地萌芽。

当毛主席得知了他们之前的故事后,十分高兴地建议他们结婚,还建议他们的乡下举办一场新式婚礼,破除当地的封建婚姻。

于是在1929年的冬天,他们就在当地举办了一场热闹又简单的婚礼,在会上他们宣读了他们的结婚宣言,让人们看到了革命夫妻也是一种十分幸福的存在。

在他们婚后不久,毛主席想要做一个关于乌县的田野调查,需要一个具有一些文化知识并且对乌县也较为了解的人的帮助,于是就选中了曾碧漪。

于是她就和丈夫以及其他战友们一起配合,用20多天的时间走访2完了整个县城,最终形成一个十分完善的结果,毛主席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写出了著名的《寻乌调查》。

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次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让毛主席看到了她出色的调查和总结能力,于是把她和丈夫调到了红四方面军中,让他们在自己的身边工作。

就这样她和自己的丈夫就在毛主席的身边调查资料、保管文件,担任秘书的工作,而曾碧漪也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个女秘书。

在中央苏区,他们一共经历过三次的反“围剿”的战斗,在每次战斗中她都机智英勇,按照组织上的命令保护好各种机密文件,跟随大部队进行转移。

在这样的战斗的日子里,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极为平常和幸福的所在,他们一共生育了5个孩子,生活虽然艰难但也算得上幸福,可是他们谁也没想到幸福的时光竟然这样短暂。

就此分开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开始了战略转移之路,而曾碧漪和丈夫则在组织的安排下并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守在了南方的根据地继续进行游击斗争。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曾碧漪和丈夫只能忍痛把孩子们送给当地的老乡抚养,然后和丈夫一起进行游击斗争。

但是在之后的一次战斗中,他们被迫分开,而曾碧漪因为遭到了出卖而不幸遭到了敌人的逮捕,从那之后她也就彻底和丈夫失去了联系。

在狱中,她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用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方法想让她说出更多的信息,但是曾碧漪始终不为所动,从未说出半点和党有关的消息。

因为始终无法得到有用的信息,敌人只能一直关押着她,就这样她一直被关到了1937年。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的内容中就是释放之前被关押的政治嫌犯,这其中就包括曾碧漪。

在逃脱牢狱之后,她隐姓埋名,在吉安的一所小学内担任老师,以这个身份为掩盖,她依旧在进行着隐秘的地下工作,并且始终不忘寻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那时的她不会想到,自己的丈夫早在1935年就已经壮烈牺牲了,而毛主席也是在1937年才得到消息,深感悲痛的他给古柏的家人写去了一封悼念信。

而后古柏的哥哥把这封信寄给了曾碧漪,她这才得知自己丈夫早已去世的消息,她强忍悲痛,立即写信给毛主席,说出了自己想要去延安工作的想法。

可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长时间的行路很不安全,所以毛主席就劝她留在当地继续进行地下工作,当将来革命胜利后再做打算。

于是曾碧漪就留在了这里,后来她辗转去到了韶关的一所妇产医院内担任护士,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始终记得曾碧漪和他的丈夫,于是特意派人去到广东请曾碧漪回来工作,曾碧漪在看到来人后既开心又忐忑。

开心的是党和毛主席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忘记她,但是她也知道自己远离党组织已经好几年了,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党中央的工作。

为此代表还特意安慰她,让她不要担心,只要回去,在各位同志的帮助下,她一定能很快就适应这份工作的。

在回到北京后,她先后在红十字总会、中央纪律委员会等地担任过工作,并且在中央的帮助下成功找回了一个儿子。

1997年,97岁的她在北京逝世,结束了自己为革命和国家奋斗的一生。

来源

曾碧漪:巾帼当建功 从“红色甲工”走出的女红军

解密:毛泽东秘书古柏牺牲真相【6】--党史频道-人民网

0 阅读:0

沧海一书客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