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并书《菩萨蛮•黄鹤楼》,苍凉且豪迈,词墨相辉映

禅书愿悟道 2024-08-20 15:29:35

说起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有题诗唱颂,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大诗人李白有一天也登临黄鹤楼,本想写首诗抒发自己的登临之感,刚掏出笔准备挥毫泼墨,却看到了墙上崔颢题的这首《黄鹤楼》,于是自叹弗如,自我解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崔颢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游子的乡愁,写出了人生的际遇和内心世界。

不过李白也创作有关于黄鹤楼的著名诗篇,比如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这首诗,借助黄鹤楼的美景与江上浩渺的烟波,表达了送别挚友后的孤单、寥落的心情,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

而我们的毛主席,在一九二七年春途经黄鹤楼时,也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菩萨蛮•黄鹤楼》,词曰: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的这首词,创作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其时正值中国的多事之秋,毛主席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由高潮转入低潮,想必毛主席当时的心境,定是苍凉起伏、忧虑沉郁的。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词的上半阕,“茫茫”、“沉沉”、“苍苍”几个形容词,确实隐喻了作者的迷惘,未知革命的前景如何,下一步将怎样走。

但在词的下半阕,作者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扫此前的忧郁迷惘,在情绪上来了个大反转,豪迈昂扬之气喷薄而出,作者的满腔革命豪情,犹如滔滔的江水,翻腾起伏,一浪高过一浪,革命热情高涨。

毛主席的这首词,比之崔颢和李白的诗,意境更加旷远,思想更加深刻,因为,崔颢和李白的诗,只是抒发个人的人生际遇,反映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无常,还只是囿于个人的小我情思。而毛主席的词,挣脱了小我的空间,以天下家国苍生为己任,在沉郁中见振奋,于苍凉中显豪迈,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使命感。

毛主席后来还曾手书下自己早期创作的这首词,我们来欣赏一下毛主席的墨迹。

毛主席此书法手迹,墨色变化丰富,枯润相间,浓润处醇厚沉健,干枯处涩滞苍茫。字形结体险绝欹侧,大小参差错落,俯仰揖让,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如篇中的“茫”字、“大”字、“浪”字、“高”字等,点画随机应变,态势不拘一格,造型新颖,妙趣横生。

整篇书作不拘小节,大气沉稳,疏密有致,苍劲浑厚,与词意相得益彰,互为辉映。

1 阅读:125
评论列表

禅书愿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