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希望往往孕育在绝望中

今史独唱本人 2022-12-09 15:29:24

很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依稀记得上大学时,每个周六我都会去买11点左右的电影票,原因不为别的,中午的电影票最便宜。

那个时候自己心里一直在想,等自己工作了,有了余钱,一定要把自己想看的电影全都给看了。

然而真正工作后,有了余钱,对看电影却没有了当初的渴望。

准确地说不止是电影,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感觉生活缺失了一部分重要的东西。

看完这部电影,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光,感觉缺失的那部分又回来了。

我想,那大概就是希望吧。

01 希望是什么?

《独行月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翁独孤月,一个被遗忘在月球、以为地球被毁灭的人类,独自苦苦坚持的故事。

他在一次次的绝望中寻找希望,最后在即将回归地球的时候,为了人类,选择和陨石同归于尽,粉身碎骨的同时,把希望留给了人间。

希望,大概是这个世间所有人都共同享有的资源,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不管是政客巨贾,还是平民百姓,甚至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也都拥有美好的希望并有为之付出的权利。

02 经历希望与绝望的循环

独孤月,动力学工程师,因为暗恋“月盾”计划总师马蓝星,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选择做了一名普通维修工。

在大部队因为意外情况撤离时,听音乐的独孤月错过了撤离时间,被孤独地扔在了月球上。

好不容易躲过了陨石的袭击,结果发现地球文明消失了,在自己的认知中,他成了唯一生存下来的地球人。

这个时候,他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活下去?

没有希望,是内心最深层次的绝望。

经历了最初的挣扎和彷徨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去死。

当他去库房寻药,打算服毒自杀时,惊奇地发现,和地球联系的通讯系统,突然有了丝丝杂音。

这一发现让他惊喜莫名,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当求生的意志被唤醒后,他依靠动力学工程师的知识储备和八年维修工练就的动手能力,开始着手准备“回家”的一切。

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万事俱备后,猛然发现所谓的信号不过是一次乌龙事件。

经历过希望后,往往会更加绝望。

这一次他求死的意志比上一次更加强烈。

他含泪留下“宇宙最后的人类”几个字后,准备了此一生。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看见地球上居然又有了灯光。

那是希望的光芒。

与地球通信系统恢复后,他终于按照计划离开月球,顺利和空间站接轨。

回家的路就在面前。

可是这时,命运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了他沉重一击。

陨石的碎片并没有完全消散,其中最大的一块,竟然开始吸引其他的碎片,产生了集聚效应。

当巨大的陨石块又一次向地球飞来时,人类残存的文明和科技已经束手无策。

只有独孤月可以在太空将其拦截,可是一旦行动,生还的机会微乎及微。

独孤月自小自诩为“中间人”,他不争不抢,为了爱情不敢出手。

甚至为了当好这个“中间人”,小学考试也会故意放弃最后一道题。

但就是这样一个懦弱和善良的“中间人”,为了人类最后的文明选择了慷慨赴死。

独孤月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失败。

但他又是一个英雄,经历了最绝望的黑夜,在黎明的前夕亲手掐灭了最后的希望,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03 希望往往孕育在绝望中

现实固然不会时时刻刻有电影中那样惨烈的人生,但现实更真实,更折磨,更绝望。

痛得最绝望的时候,往往也是孕育希望的时候,越是绝望越容易看到希望。

无论生活、工作、友情还是爱情,我们要学着接受希望与绝望之间的落差。

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

人生总有太多的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的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的话语无人可诉,总有太多的情感没有皈依。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岁月在不经意间渐渐远去,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充满信心与勇气的日子里,顶住绝望,心怀希望,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终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星光。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终会到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