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岁寒。
荧雪挂枝,寒梅遥寄,
日光短至,日影长至。
回首一岁将满,冬天已过一半,
记忆里熠熠生辉的欢喜,仍在闪亮,
我们要延续即时生活之美。
冬至已至,蚯蚓结,麋角解,
水泉动,日渐长,
厚积生命之力,
凛冬一过,春暖花开。
冬 至
阴极必反一阳生,数九消寒待春来
冬至的“至”有三层意思。《三礼义宗》记载:“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
这是说,阴气在今天达到了盛极,阳气始生。很明显,阴阳交替,并不如草木黄落与初生来得直观,是气息之间偷偷的交换,所以阳萌被称为“潜萌”。
《淮南子》中又记载:“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阳气却默默地为万物复苏做着积累与铺垫,故说冬至节是在积“德”。
而“日行南至”最神奇的变化是,这一天始皇陵兵马俑坑,会在下午三四点太阳落山前,有阳光斜照进来,打在兵马俑的身上,那是地坑一年仅有一次的光亮。
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也在下午的时间,斜阳从西南方向而来,把桥洞染成了金色。无论美好摸得着与否,冬至日都有着一年里最美的见证。
冬至,“进九”的第一天。古人以每九天为一个单元,数到九个九,叫“数九寒天”。可见日子够苦,得数着日子过。然而恰恰因为苦,古人创造了许多美妙的事情。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紫禁城的养心殿里也挂着一幅字:“庭前垂柳珍重待东風。”每一个字都是九笔,画完九字,八十一天过去。
无论是染第一瓣梅,还是描第一笔笔画,都是最难的。因为未来还是空白,还需要手中的笔一笔一笔地描,把一日一日的等待,漫漫隆冬,风雪交加,何其难熬。但是熬过“三九四九不出手”,熬过了冰上走,就可以沿河看柳。然后等最后一笔落下,抬头一看,九九尽桃花开!那春天的花,就是冬至做的梦了。
时至今日,对于现代人来讲,“数九寒天”不再是一个难跨的坎。但更难的却是不再能稳稳地坐下来,耐心地写一写字、赏一次梅、煮一壶茶,难的是不再有那份珍重对待当下的心意。
而古人的数九寒天之所以为人感动,正是他们认为: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珍重。珍重地把无趣过成有趣,把难受变成享受,把不是良辰过成美景。人生有多少的珍重,就有多少美好。
古人有“四始”,岁始、时始、日始、月始。春节是岁始,立春是时始,冬至是日始。“一天之中,日出之际是日始。一年之中,冬至日起,白昼由短而长,亦可谓日始。”
古人对每一个新的开始,都有祝祷,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宋朝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是宋朝人最看重的节气,哪怕是穷苦人家,花上攒了一年的积蓄,也要在这一天让家里的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服,置办酒肉饭菜,祭祀先祖,吃个团圆饭。然后亲朋邻里互相往来庆贺。
动人的是,在唐宋时期,冬至节放假七天,与年节相同。到了清朝,亲朋之间更互相赠送食盒,称“冬至盘”;节前一夕,称“冬至夜”;这夜喝的酒,称“节酒”。
在民国仍有此俗:将阴历元旦定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可见历来的人们,都十分认同相信:始是一种吉祥的预兆,有阳气的萌芽,有太阳的回归,有白昼变长。
所以这一天,最吉祥话是“迎福践长”。一切虽然尚且微小,然而冬至福至,美好出发。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这一日向来热闹,有众多习俗。在南方,冬至要吃汤圆,这时候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寓意人间团圆,诸事圆满。
在北方,古时曾有传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人们用最朴素的饮食,温暖对方走过寒潮。在最长的冬夜,包裹最盛大的暖,一并揉进馅里的,还有年关岁末的欢喜期待。吃过这碗妥帖的饺子,这一年的快意与遗憾,都会消解。冬天终将会过去,总会有新的期盼在生发,总会有新的种子在酝酿。
在有些地方,冬至还吃莲藕。因为藕有很多孔洞,叫“路路通”,象征一年万事通顺。冬至之后一年就快结束了 ,比起大富大贵的愿望,人们更加希望一年到头,平安顺遂。
时至今日,仅仅百年过去,冬至过节的气氛、仪式、饮食、民俗,都已被时光冲淡,只留下了一个叫“冬至”的节气,与民间所剩不多的习惯,还有对民俗凋零的唏嘘。回忆往昔,古人因“冬至阳气起”的小小变化,视为是新生,是大吉,需要仪式感而庆祝。他们穿新衣,祭祀先祖,吃冬至饭,互相拜访,谓之“贺冬”;又把冬至节,称为“亚岁”。
让我们感动的正是这些仪式感,吃好喝好,祝福当下,期待明天。让我们感动的正是不怕当下的寒难熬、风侵骨,他们依然充满热忱地面对人生的每一刻。因为美好从来不在过去、未来,而是当下。
冬至到,此时此刻,你我站在时间的分界线上,一边是冬至,一边忆往昔,或许是给自己温柔的提醒:好好拥抱冬日,就是让自己认真地生活。
养 生
三九养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三九是天气最寒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养生要顺应四季,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藏,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下面从起居、饮食、运动、保健四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冬至养生。
起居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冬季昼短夜长,天寒地冻,而冬至过后的“三九”又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比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可以,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等太阳升起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身体舒展后再起床。
饮食调养。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物质,进而发挥其滋补的功效。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可见,冬至前后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这阶段,大家喜欢用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山药、板栗、鸡肉等;还有一部分喜欢药物进补,比如膏方。膏方多为甘甜滋润补养的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现在冬季进补膏方已成为一种时尚。
进补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进补,平时日常饮食宜多样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甘厚腻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的食物,如百合、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白萝卜有消积化痰顺气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炖点白萝卜汤辅助治疗。
运动调养。冬至时减少运动才符合“冬藏”的原则,事实上,减少运动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要知道,冬至气候寒冷,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很容易生内火,因此很多人会出现流鼻血、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起皮、长痘痘等问题,这些都是阳气郁积于体内而生火的表现。所以说,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要坚持少量运动。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可在上午10-12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2-4点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也较为舒适。冬至运动养生还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当然,也可以选择更为简单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
保健调养。足浴泡脚,脚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但其离心脏位置最远,负担最重,最容易引起血液循环问题,故有“人老脚先衰”的说法,“百病多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我们平时洗脚应在夜晚临睡前,温度在40℃-45℃为宜,水要淹没脚踝,时间在10-15分钟,加上红花、艾叶等活血化瘀中药更佳,这样既可以保持足部温暖,顾护阳气,还可改善部分睡眠质量,一举两得。艾灸,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炷,点燃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作用,尤其适宜冬季御寒保健。中医养生强调整体性,可灸关元、气海、肾俞、督脉等部位,以整体温经补阳,抵御寒邪,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目的。
冬至时节,大家要早卧晚起,适当滋补,适度运动,多“储存”,少“透支”,顺应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