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气爆棚的夏夜诗词,读后神清气爽

解忧诗词 2024-07-24 19:32:17

1.夜凉如水琉璃滑,自起开窗放月归。——方岳《夏夜》

释义:夜色深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凉的气息,像水一样温柔澄澈,又像琉璃一样光滑晶莹;

起身打开窗户,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房屋。

诗歌前半句连用两比喻,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恬淡悠远的氛围。

水有着纯净透明,凉爽怡人的特质,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情操和淡泊的心境。

方岳通过这一比喻,巧妙地将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环境的清新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而琉璃是一种半透明的矿物质,具有晶莹剔透的特点。

诗人以此为喻,进一步烘托了夜晚的宁静澄澈,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泊。

而后一句“放月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月亮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需要主人亲自开门迎接。

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原本静态的画面瞬间生动起来。

这两句诗,就像是从岁月的长河里流淌出来的清凉之泉,洗涤着尘世间的燥热与纷扰,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

2.数杯清茗烹凉月,一曲流徽弄晚烟。——麦而炫《丁卯夏夜与友人携琴烹茗水月宫》

释义:在清凉的月色下,煮一壶清茶;在朦胧的烟雾中,轻轻拨弄琴弦。

“清茗”也就是清茶,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心头好。

“凉月”,将时间定格在一个静谧的美好时刻,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而“流徽”是指琴声悠扬,宛如流水,动人心弦。

最值得玩味的是“晚烟”这个意象,不仅是指夜晚江面上淡烟笼罩的景象,也暗指了另一雅事——焚香。

月光皎皎,茶香袅袅,琴声泛泛,轻烟悠悠,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此中意境,犹如清风明月,既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精神洗礼。

3.菱歌袅袅知何处?满袖清风骨欲仙。——释英《夏晚泛湖》

释义:不知何处飘来采菱女的歌声,悠扬婉转,宛如天籁;

清风吹动衣袖,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席卷全身,仿佛要羽化登仙一般。

江南夏秋之时,莲叶田田,菱角成熟,采菱姑娘荡着莲舟,在莲叶间穿梭,自古就是江南水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诗人没有描写她们采菱的画面,只是通过袅袅的菱歌,从听觉角度沟通视觉,引人遐想。

如果说前一句的菱歌,宛如天籁,令人陶醉。

那么后一句的“满袖清风”,则进一步升华了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浪漫情怀。

“满”字用得极为精妙,不仅写出了清风的飘逸清凉,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陶醉。

试想一下那画面,宁静的夜里,泛舟湖上,听一曲菱歌,盈满袖清风,远离尘俗,飘飘欲仙。

这不仅是感官上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涤。

4.月侵竹簟清无暑,风度衣篝(gōu)润有香。——陆游《夏夜》

释义:淡淡的月光洒在竹席上,驱散了暑气,带来一丝清凉;

微风吹过装着衣物的薰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迷人的清香。

在这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渴望一丝凉意来驱散心中的燥热。

而陆游这两句诗恰恰捕捉到了那种微妙的感觉。

“侵”字,不仅表现出了月光逐渐蔓延的过程,更赋予了月光一种温柔清凉的特质。

而“度”字,暗示了风的速度和力度恰到好处,带来了清凉与幽香,却不会给人造成困扰。

这两句诗之所以如此动人,不仅仅在于它们各自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更在于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月光与微风相互交织,竹席与衣篝,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宁静,清凉舒适的氛围,令人沉醉不已。

5.一林露叶约凉思,满地湿萤如水流。——杨凤苞《暑夜》

释义:夏夜的树林里,叶子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萤火虫在湿润的草丛间,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好似一条潺潺的流水。

这幅夏夜风光之所以描绘得如此真切,不仅在于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还在于布置得法,动静结合。

诗人先从高处的露叶写起,一下子将人摄入了一种清凉的氛围。

“约”字赋予了露叶以人的情感,仿佛在与自然进行一种无声的对话,引人遐想。

接着第二句写地面上的流萤,将其比作水流,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萤火虫的数量之多,同时赋予它们以动态美。

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刻画,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有真切如见之感。

-END-

图片作者:解忧诗词

3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