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丽人行》有多经典?句句骂人却不带一脏字,不服都不行

解忧诗词 2022-04-01 23:52:34

三月三日“上巳节”是古代的重要节日,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便是写于这一日。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曾在此日写下一首《蝶恋花》,“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还有唐朝的诗圣杜甫也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以三月三为时间点,描绘了一个极其华丽盛大的宴会,含蓄而辛辣地揭露了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堪称大唐最炉火纯青的一首骂人诗,没点水平还真看不出来。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丽人”的体态和服饰入手,为后文极尽奢华阔气的场面张本。

开头两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交代了时间、天气、地点、人物。

阳春三月,天和景明,长安城外的曲江河畔,聚集着一群丽人。

古时“上巳节”又被称为“春浴日”,人们在这一天来到河边祭祀、沐浴、嬉游,洗濯去垢,除灾求福,也就是所谓的“祓禊”,后来又衍生出“曲水流觞”的风俗。

无论是“祓禊”还是“曲水流觞”都离不开“水”,所以杜甫才会从“水边”写起。

而且这“水边”也不是随手拈来的,而是专指“曲江”。

曲江位于长安城东南,隋朝时便建有皇家禁苑,到了唐朝尤其是唐玄宗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之成为文化旅游胜地。

达官贵族,文人雅士,甚至平民百姓都曾聚集于此,留下无数诗文,是唐朝文化繁荣的一大象征。

杜甫选择这样一个繁华胜地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无形中便为后文那令人眼花缭乱,奢靡至极的排场埋下了伏笔。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诗人开始具体描写这些丽人。

她们个个雍容华贵,仪态端方,神情高雅,肤白如玉,身材婀娜,当真是美极了。

前一句是从神态方面着手,“浓”、“远”、“淑”、“真”,说明这些女子并不是一般的小家碧玉,而是富贵窝里的淑女贵妇。

而后一句则是从外貌方面进一步烘托女子的养尊处优。

再来看她们的打扮,“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华美的罗衣上,用金银丝线绣着孔雀、麒麟,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灿烂的春景,仿佛都成了陪衬。

她们头上戴的,是翡翠玉片做的花饰;再看她们的背后,是珠宝镶嵌的腰带。

从神态到外貌形体再到她们的穿衣打扮,“丽人”的形象便如浮雕般展现在读者眼前。

最妙的是“头上何所有”和“背后何所见”这两个设问句,一问一答,比起直接描写,多了一层波澜,更加引人入胜。

接着第二部分,诗人开始揭晓这些丽人的身份。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原来这些丽人中有几位是宠妃的亲戚,皇帝亲封的国夫人。

这里的“椒房”原是汉代皇后的居所,后来又被用来指代后妃。

而诗中提到的“虢与秦”就是指杨贵妃的两个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国夫人”是古代外命妇最高封号,一般是一品大员的母亲或是妻子才能获得的封号,还有就是后妃的母亲和姊妹也能获此殊荣。

杨贵妃有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国夫人”,除了诗中提到的两位,还有一位是“韩国夫人”,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言“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三人中,最为后世所熟知的当属“虢国夫人”,骄奢淫逸,嚣张跋扈,野史传闻,她和杨国忠还有唐玄宗都有来往。

张祜的《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便是讽刺她和唐玄宗的暧昧关系。

正因为虢国夫人名声响亮,所以杜甫这里才会专门拈出她的封号来,至于秦国夫人大概就是因为韵律的需要了。

点明身份后,诗人便开始重点描写她们郊游的盛大排场。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翡翠蒸锅里装的是专供贵族享用的驼峰,水晶圆盘里盛的是鲜美的白鳞鱼。

御厨们拿着带鸾铃的刀,快斩细切,好一顿忙活,可是这些贵人却捏着犀角筷,一副吃腻的样子,久久不曾下筷。

蒸煮和盛放食物的器皿无一不精美华贵,筷子是犀牛角制作的,连刀具都十分讲究,而“驼峰”、“素鳞”则代表着水陆之珍稀。

就这样,三位夫人依然不满意,可以想象她们平时该是多么挥霍无度,骄奢放纵。

杨贵妃的高祖杨汪曾是隋朝的“上柱国”,杨家在当时也算显赫,可是后来杨汪被太宗所杀,杨家到了唐朝已然没落,可是杨家的女儿却如此娇贵暴殄,不过是因为唐玄宗爱屋及乌,呼之为“姨”。

皇帝有多宠幸她们呢?“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内廷侍卫飞马而来,路不动尘,将皇家的规矩和排场写到了极致。

他们所来何事?原来是皇帝听说他的大姨子们在曲江游玩,特意命人从御膳房送来精心烹制的菜肴。

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典型的镜头,将杨氏姐妹的盛宠写到了极致。

再来看第二部分最后两句“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一句描写的是缠绵婉转的乐音,将宴会的热闹氛围推向高潮。

而后一句则提到了在场的宾客,“杂遝实要津”,什么意思呢?

“杂遝”说明宾客多且乱,而“要津”原意是指重要路口,后来又延伸为显要的地位,《古诗十九首》有云“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而这里表面指杨氏姐妹的跟班众多,“虢国门前闹如市”,实际也是隐射杨贵妃的族兄,时任宰相的杨国忠把持了权门要路。

所以这一句其实是为了引出第三部分才登场的杨国忠。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只见一个骑着大马的官人,直接在轩前下马,径直走进了杨氏姐妹的绣帐。

“男女七岁不同席”,而杨国忠不经通报,便直入姐妹帐中,举止随意,难怪野史多传他和虢国夫人有暧昧关系。

而诗人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这两句应该算是全文最含蓄也最引人遐想之处了。

“青鸟”我们都知道是男女传情的使者,正如李商隐《无题》一诗中所言“青鸟殷勤为探看”。

而“杨花”这个意象就比较耐人寻味了,首先杨花随风飘荡,入水化浮萍,用来形容女子的话多有轻薄放荡之意。

而且杨花还有个典故,北魏时期有位胡太后曾写过一首诗名为《杨白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传闻是为了思念与她有私情的大将军之子杨白花。

故而此处的“杨花”一语双关,暗指杨氏兄妹的不伦之恋,可以说是相当高明了。

结尾两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人揭露了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却又点到为止,以半是警告半是无奈的语气结束了全诗,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讽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带脏字,含蓄而辛辣,而杜甫显然深谙其道。

整首诗无一字议论,仿佛只是在阐述事实而已,但是字里行间又充满了讽刺谴责的意味。

而且诗人的目的虽然是讽刺,但语言却极其流丽华美,场面也是相当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妙的是如“杨花”、“青鸟”这样的隐语,含蓄又引人遐想。

正如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所评价“隐语秀绝,妙不伤雅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 阅读:2892
评论列表
  • 2022-10-10 12:48

    更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

  • 2022-04-07 18:22

    杜甫可没骂人 后人解读罢了 后人还解读《清平乐》骂杨玉环呢 即便有最多也只是暗讽 谁会骂人还写出来 李白都够呛 杜工部他老人家就更是不敢[呲牙笑]

    子夜诗词 回复:
    杜子美真的敢写,他敢写三吏三别,敢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连官职不算低的白乐天都敢写《长恨歌》,盛唐和中唐诗人还是有气魄的,可惜苏子瞻生在宋代了,因为一首破诗贬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