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9年,惨遭举报,如今他终于火了

亦融正直云朵 2024-09-24 10:32:59



9年,3000余天。

这家坐落于广东汕头的「三元饭堂」,终于出圈了。

饭堂面积不大,约莫三十平米,里面除了堆得满满当当的食材,只有灶台,顾客别说堂食,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只能站在店门口等人将盒饭递到自己手上。

可就是这么一间不起眼的饭堂,央视网在报道它,各路博主千里迢迢跑过来探店,就连明星王祖蓝都抽空当了回“饭堂员工”。

图源:小红书@彤妍

它是有什么通天的背景吗?

没有。

那是它有某个火遍全网的拍照打卡点?

也没有。

只因为它免费。

但别小瞧“免费”二字,这家饭堂在九年间足足派发了40多万份免费盒饭。

不夸张地说,它养活了太多太多的汕头百姓。

旁人盛赞:如果世间有“神明”,那一定在汕头。

图源:小红书@三元饭堂|下同

「三元饭堂」的出现,源于义工肖毅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2016年春节,他按照往年习惯给当地的老人家赠送米面油,但有一些老人因身患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因此米面油对他们来说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其中一位老人家,眼已经瞎了,别说做饭,连端碗夹菜都是难事儿。

他的一日三餐全仰仗亲朋邻里隔三岔五过来煮个饭、炒两个菜,因此,他往往会节俭地将一顿饭分成三天吃。

冬天还好,可夏天的饭菜隔个夜就馊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将发霉的肉和蔬菜咽进肚子里。

那一刻,肖毅长期建立的认知轰然粉碎,原来自己所谓的善举其实毫无意义,比起几吨米面油,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或许更实在。

于是,肖毅拉上几个热心肠的伙伴,每天将做好的饭菜打包成盒饭送往乌桥岛。

乌桥岛坐落在汕头的西边,这里居住着大量孤寡老人,由于生活无法自理,他们常为一日三餐发愁。

肖毅和伙伴们便挨家挨户地将新鲜出炉的盒饭送至他们手中,但因人力有限,一天只能送三四十份。

每每望着其他没有收到盒饭的老人,肖毅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7月24日,肖毅在乌桥二马路136号成立了一家饭堂,面积只有十几平,取名「三元」。

“三元”是名字,不是价格,意思是饭堂出三元,爱心人士再出三元,以六元的成本制作一份饭。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肖毅相信,每个人每天只要少抽一根烟,就能帮这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解决温饱。

饭堂成立之初,只有四五个义工搭手,捐款者寥寥无几,基本全靠肖毅一个人找补,最多的一个月,他贴了4万多块钱进去。

每天的盒饭数量由三四十份逐渐增加到二百八十份之多,义工们需要按响的门铃越来越多,店门口也陆续排起了长队,不再只有年迈的老人和残疾人,还有许许多多生活困难的人,他们走上好几里地,只为到此吃上一顿免费的饱饭。

但肖毅从不问他们是真残疾还是假贫穷,他说:“能放下面子到这里领饭菜的,都有自己的困难,我们不会多问。”

几年过去,三元饭堂在整个汕头市都小有名气,被许多人视作救命稻草,可它越出名,大家就越害怕,怕肖毅支撑不住,怕饭堂第二天不再开门。

三元饭堂排队现场

如何让三元饭堂活下去,成了许多汕头百姓整天惦记的目标。

自此,菜市场的摊贩逢三元饭堂的义工前来买菜,必定给到最优惠的价钱;肉铺的老板每天都会帮饭堂要的食材提前处理好;菜农们则会将卖不完的蔬果无偿送给饭堂;就连慕名而来的义工也越来越多,解决了饭堂缺人手的窘迫。

旁人怕,顾客更怕。

残疾人汪阿姨为了让饭堂的顾客吃好点,会将辛苦摆摊赚来的200元尽数捐出;捡拾废品为生的司伯则会将兜里仅有的50元递给饭堂;白发大爷会时常送来一堆纸壳,希望饭堂拿去卖掉换钱;73岁的古伯没什么收入来源,便诚意满满地写了封感谢信……

捐赠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每来一个,肖毅等人便将对方的名字写在饭堂内的墙壁上,后来实在写不下了,连墙边的门板上也落起了笔,再后来,店门口的外墙上也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捐款人的名字。

写着捐款人的墙面|图源:南方都市报

这些人中,没有哪怕一个人是生活富足、兜里有闲钱的,平时的开销皆是节俭到极致,每一毛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看似不起眼的50元,是大叔捡上四天废品才能赚到手的报酬。听起来像累赘的纸壳,是白发大爷用来改善自己伙食的收入来源。

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甘愿付出一切,让三元饭堂活下去且活得更好。

助人者,人恒助之;善人者,人亦善之。

这句话,在三元饭堂得到了完美诠释。

有人不解,一餐饭而已,怎么就能让这么多汕头百姓对它感恩戴德、倾其所有呢?

因为很多人都远远低估了一餐饭的价值。

每天上午10点,三元饭堂屋顶的烟囱都会升起滚烫的炊烟,肖毅和十几名义工开始准备一天的盒饭。

还未到发餐时间,饭堂门口便排起了一列长长的队伍,其中有环卫工人、残疾乞讨者、孤寡老人、智力障碍者、破产人士……

他们陆陆续续从门堂前走过,随后接住义工们递来的盒饭,盒饭往往是两荤一素,偶尔还会加个大菜,比如红烧鸡腿、白灼大虾、港式叉烧……

为方便老人们食用,厨师做菜时还需要细心地将鱼刺、骨头尽数挑出,就连菜谱和油盐份量都得照着老年人的标准来做,难度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在二三十元一份外卖都肮脏到难以下咽的今天,很难想象,竟然有人愿意为了一顿成本不过六元钱的免费盒饭,殚精竭虑。

还不止一天两天,而是长达九年,整整3000余天,近50万份盒饭。

无一偷工减料,无一滥竽充数,有的,反而是不断自掏腰包的“加餐”。

加的是一荤一素,更是希望与未来。

56岁的吕大叔是三元饭堂的常客,不同于其他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队伍,他总是姗姗来迟的那一位。

当盒饭即将领完时,人们才会看到一个双脚耷拉在木板车车轮上,通过用手划动车轮来行动的身影。

义工们平时喊他“轮子大叔”,因为他身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肢残疾,无法正常行走,其他病友通过挪动两个矮板凳“走路”,他则手动改造了一节轮子当成自己的“脚”。

病痛带走了他的“脚”,也带走了他正常就业的能力,平日的收入全都来自捡拾废品与乞讨,往往在外“暴走”一整天也赚不了几个子,哪怕二十元都是一笔难得的巨款,于是一顿饱饭成了他所奢求的事。

三元饭堂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他不用再吃那些残羹冷炙,而是可以好好享用一顿又一顿热气腾腾且营养均衡的饱饭。

为此,他风雨无阻,哪怕全身淋湿也要划上好几里地赶至三元饭堂。

三元饭堂对吕大叔的帮助不止于此,肖毅见到冒雨赶来的吕大叔后,先是为其定制了一块防晒挡雨的坐板,后又改造了一辆适合他身高的轮椅车,就连收入都费劲心思想了一招,给他在轮椅车上做了一个广告位,并帮其联系了广告商。

正所谓帮人帮到底,救人救个活,话虽这么说,但真正能做到这点的,寥寥无几。

而在三元饭堂,它却从不是一句束之楼阁的戏言。

他们会帮摆摊做手工的残疾人汪阿姨直播引流,也会帮丈夫身患尿毒症的老姨凑款数万元。

他们给的不只是一餐饱饭,还有继续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树大招风,名高引谤。

三元饭堂出圈后,有人觉得他们是在作秀;有人质疑6块钱的成本做不出好菜,吃了估计会生病;还有人不解为什么盒饭里会出现鲍鱼、大虾等“奢华菜品”……

图源:抖音@四羊

就连义工的一举一动也成了众矢之的,在某期视频中,推着一辆未上锁的共享单车的陈阿姨被当成“小偷”。

又因递盒饭时的某个眼神被贴上“凶狠毒辣”的标签,由此引发了一场针对她的网络暴力,上万条恶评涌入评论区。

无奈之下,三元饭堂只好一一出面解释:鲍鱼是某博主采访时赠送的、共享单车是河边废弃的、眼神凶狠是因为阿姨患有甲亢……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没人希望自己默默无闻做了9年公益还被打上“作秀”的标签,也没人想看到自己无偿干了4年义工后却被视作“凶狠歹毒”的人。

好在无论是三元饭堂还是陈阿姨,经过这些无端的谩骂与质疑后,依然选择继续前行,哪怕在往后的日子,这些声音不会消失,也不会减少。

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自三元饭堂走红后,经常会有人问:“三元饭堂有没有分堂?”

没有。

但在广东这片土地上,其实处处都有“三元饭堂”,它们借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拯救了无数为一日三餐发愁的人。

在惠州有一家「雨花公益互助会」,它原是每个月能盈利两万元的夫妻农家乐,老板娘朱慧莉见当地许多独居老人吃饭不便,于是毅然将维持生计的农家乐改成了不收一分钱的爱心餐厅。

为了让餐厅活下去,她每天坚持白天做饭,晚上去夜市摆摊卖衣服,还得应付亲朋好友的不理解。

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八年。

图源:视频号@文明惠州

而在广州市珠海区的南华中路,则有一家名为「弘善素食」的流浪者餐厅,它的菜单非常奇怪,13元就能吃到二三十种菜品之多的自助素食,顾客在用餐之余,还能额外加价8元钱购买一份“待用快餐”。

图源:广东新闻广播|下同

“待用快餐”,就是给流浪者的免费盒饭。

老板成瑞红在店内显眼的地方摆了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记录着每一位购买了“待用快餐”的顾客及其份数,由于每天要派送超过400份免费盒饭,“待用快餐”不够时,他便自掏腰包补上,2015年那一年,他垫了足足5万块钱进去。

随着购买“待用快餐”的人越来越多,成瑞红悬着的心逐渐放下,哪怕利润薄一点,只要能活下去就行。

自2013年起,成瑞红已经派送了超过100万份“待用快餐”。

图源:小红书@莎啦啦啦啦

有人不解:流浪汉不都是好吃懒做的吗,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呢?

一切始因,源自1992年,当时只有16岁的成瑞红和无数广漂一样来到广州打工,结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用光了路费,露宿街头之际,是一位阿姨给了他三个包子,让他能饱餐一顿。

所以成瑞红相信大部分流浪者只是受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沦落到这番境地,所以,他们更需要旁人给予帮助,哪怕只是一餐饭,也是足以创造奇迹的希望。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成瑞红在账本上写的话

可以说,汕头的三元饭堂也好,广州的弘善素食也罢,这些“免费餐厅”其实都是广东这片土地的缩影。

自打工潮兴起,广东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地方,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珠海……每一座城市都挤满了无数背井离乡的游子,每一座城市也都装载着万千天马行空的梦想。

它涌入了太多希望,也见证了太多悲伤。

这些来了又去的人,这些哭了又笑的人,赋予了广东这片土地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的情感,使其拥有了人一般的温度。

当土地有了温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便更懂包容与互助。

他们清楚地知道这里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曾为生活、为家庭、为自己奋斗过,他们不介意在其身陷泥坑时拉一把,因为他们自己或许也是那个曾被帮助过的人。

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Muse)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视觉志)

3 阅读:168

亦融正直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