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汽车爱好者们,今天咱来唠唠赛力斯这车企的神奇故事!

你知道吗,前几年赛力斯和华为深度合作,一起推出问界系列车型,那可真是一下子从市场小透明摇身一变成为“C位”明星啦!就好比一个默默无名的小透明突然成了大网红!靠着华为给的技术优势和营销红利,问界从一开始不咋被看好的初代 SF5,一路发展到 M5、M7、M9 这些主力产品,业绩那是蹭蹭往上涨,市值也像火箭一样飙升!
2024 年,赛力斯把问界 M9 推向 50 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好家伙,一下子尝到了高溢价和高毛利的甜头!M9 定位豪华全景智慧旗舰 SUV,自定价起就备受关注,每月交付量动不动就上万甚至过万五,赛力斯终于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啦!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爆发式增长,货币资金也迅速积累到数百亿。这时候赛力斯又是搞收购合资项目,又是传出要赴港二次上市筹资,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然而,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就有点不对劲儿了。市场对赛力斯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虽说 M9 在豪华 SUV 销量上是第一,但也没把其他豪华品牌挤出局,传统 BBA 依旧坚挺,“老对手”理想、蔚来也不断刷新高端车型销量纪录。而且啊,华为又和北汽、奇瑞、江汽等合作推出新品牌,像享界、智界、尊界,投入了更多宣传资源,余承东试驾推荐也不只是问界啦。这意味着赛力斯之前享有的华为“独宠”地位开始动摇咯!

2025 年 1 月,赛力斯公布的产销快报简直太扎心了!当月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超过五成,环比也大幅下跌。就算考虑春节和消费淡季这些因素,这跌幅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理想、零跑等品牌同月都在增长,赛力斯却大幅下滑,说明核心车型遇到瓶颈了。M9 虽然还是 50 万 + 价位区间的销量冠军,但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这销量一旦下滑,高昂的成本投入能不能短时间收回,可就成了大难题!
这时候,赛力斯的“华为神话”开始摇摆,大家都在问:这高光时刻能持续多久啊?为啥华为资源分流对赛力斯影响这么大?华为新战略铺开后,问界还能有多少核心资源?
面对这尴尬局面,赛力斯可没“躺平”。它除了深耕问界 M9,还在布局新车型、加强品牌多元化,从资本层面找新助力。2025 年第一季度要推出问界 M8,定位中大型 SUV,价格预计 35 - 45 万元,想填补 M7 和 M9 之间的市场空档,对标理想 L9 这些中高端新能源车型。平安证券等券商还挺乐观,觉得问界 M8 月稳定销量能达到 1.5 万辆以上,能给赛力斯带来新增长点。
可现实是,中高端新能源 SUV 赛道越来越拥挤,问界 M8 可没有 M9 那样独占高端细分市场的好运气。理想、极氪、小米等品牌都在加码这个价格区间,各有各的技术和品牌壁垒。问界 M8 就算靠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有点差异化,但也没 M5 时代那么有爆发力了,毕竟华为在其他合作车型也用类似技术。要是 M8 产品力没突破,很难再现 M9 的“惊艳”。
在公司品牌方面,赛力斯想让“蓝电汽车”挑大梁。蓝电 2023 年 3 月成立,主打 15 万元左右性价比高的新能源车型,像蓝电 E5、E3 这些。官方说核心卖点是弗迪电混系统或赛力斯超级电混系统,还带点华为 HiCar 功能。这算是赛力斯在中低端市场试水,想复制问界的成功,可一年多下来,蓝电市场声量和销量都不咋地,基本就几千辆,蓝电 E5 也普普通通。看来赛力斯离开华为大力支持,和其他自主品牌竞争也没啥明显优势。
资金和产能方面,赛力斯动作不断。2024 年下半年到现在,又是收购华为的问界商标和专利,又是斥资 115 亿元参与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还收购重庆龙盛新能源建“超级工厂”,又是增资子公司,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累计斥资快 300 亿元。可同时,赛力斯账面上又打算用 150 亿元“自有闲置资金”买理财产品。
这“既富有又缺钱”的情况,是因为赛力斯靠 M9 销售短期内有了高额现金流,但未来融资需求也大。赛力斯得保证问界产品快速交付、迭代升级,还得为新品和新工厂项目储备资金,免得华为资源转移或者行业洗牌时被动。公司高层还打算 2025 年在港股二次上市,目标筹集 10 亿美元以上。
但高额投入可不保证有同等回报。要是问界销量持续下滑或者新车型上市不理想,产能和工厂扩张就可能打水漂,巨额研发和营销费用也可能收不回。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这么激烈的大环境下,比亚迪、理想这些品牌都在“内卷”,就算有华为加持,也不是万能的。当华为在其他车型上宣传力度加大,问界能不能一直当主打,还是个未知数。
赛力斯现在面临艰难抉择:要么继续大规模投钱,指望问界 M8 等车型在中高端市场开创新增长曲线;要么加快自有品牌蓝电迭代,在 15 万 - 20 万元主流区间抢占市场;要么在华为之外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免得华为战略调整带来合作风险。不管选哪条路,赛力斯都得全面升级,从技术、生产到营销、品牌都得跟上。总之,问界让赛力斯崛起,但它想长远发展,就得走出“华为独宠”的舒适区。
咱再说说赛力斯中长期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华为会不会完全撤掉对问界的资源倾斜?华为一直强调不造整车,只做电气和智能化技术研发输出。问界当初受青睐,一是华为需要实验车型证明智驾和车机实力,二是赛力斯当时合作态度和经营状况适合“试点”。可现在华为合作方越来越多,要把智能化方案覆盖更多车型,肯定不会只押宝在赛力斯一家。
对赛力斯来说,要是华为真把资源分给新合作车型,问界市场地位肯定动摇。没了华为终端门店、广告营销和余承东站台,问界和理想、特斯拉这些品牌竞争可没啥优势。华为给的技术虽然能保留,但和给其他合作者的技术方案差别也不大。“华为光环”带来的先发优势一旦减弱,赛力斯的考验就真来了。

还有啊,不少行业人士觉得赛力斯在造车基因和产业链掌控力上有短板。虽说它从小康股份发展过来,有一定传统车企生产制造能力,但在新能源领域,硬件软件协调、芯片配套、算法训练等都得持续投入研发。赛力斯技术积累主要在增程式路线和部分智能座舱方案,可增程式未来不被看好,主流趋势都往高压快充、纯电平台发展了。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方面,赛力斯大多依赖华为,蓝电系列还用过比亚迪弗迪系统,这研发根基还是不够扎实。
竞争越来越激烈,赛力斯能不能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太关键了。要是只靠问界,就得跟着华为和供应链的变动走,营销资源分配也得听人家的。要是扶持蓝电等新品牌,又得花巨额营销推广和技术采购成本,财务压力山大。靠问界 M9 带来的盈余可能撑一时,但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很难一直保持高盈利。
另外,海外市场也有新情况。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发展得火热,比亚迪、特斯拉等都在加快全球化,欧洲和东南亚成了新战场。赛力斯的问界和蓝电系列在海外还没清晰布局,国内市场增量一旦放缓,它有没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还是个问号。对赛力斯这种刚扭亏、还很依赖华为的企业来说,走出国门更是难上加难。
总的来说,赛力斯靠着华为从低谷爬起来,却也被华为战略变化“绑”住了。华为推出更多合作车型后,赛力斯必须加速转型,苦练内功。不仅要在高端市场保持问界 M9 和 M8 的增长,还得在更广泛价格带实现多品牌突破。1 月销量暴跌、外界看衰赛力斯只是暂时的。它能不能在未来市场站稳脚跟,就看从“华为光环”下积累的东西,能不能转化成真正的独立竞争力咯!大家觉得赛力斯未来会咋样呢 ?
赛力斯变“塞力斯”[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