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很少拍元朝历史剧?不是不想拍,而是不能拍!

威猛舒克 2025-02-22 11:25:14

我国或为全球最爱拍摄历史大剧的国家,这与中华民族五千余年辉煌历史、文化璀璨及众多轶事紧密相关。

存在一个有趣现象,中华古代二十四朝中,元朝历史剧拍摄数量最少,这或许未引起广泛注意,但事实确实如此。

元朝位于宋与明清之间,同为历史影视剧热门题材的夹缝中,却备受冷落,少有人关注,与前后朝代的热门形成鲜明对比。

除2004年央视播出的《成吉思汗》外,我国难以寻得第二部专门描绘元朝历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

元朝常仅在叙述宋、明故事的剧作里,作为朝代背景出现。

元朝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王朝,在影视圈却遭遇冷落,鲜有从业者对其感兴趣,这其中的原因令人费解。

原因复杂,主要因民族情感,加之元朝史料匮乏,成为一大难题。

【1.民族感情是主因】

民族感情主要指,元朝题材影视剧若真实展现元代建立及政权延续中对汉族的折磨与打压,将损害汉族与内蒙少数民族和谐,不利于民族团结。

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口实施打压与歧视,这种偏见体现在政策制定与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而深入。

大元王朝初建时,即实施“四等人”制度,明确体现了民族歧视的政策。

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依据民族差异,将治下人口划分为四个等级。

特权与奴役的观念是片面的,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是平等、尊重和公正。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努力消除社会阶层和偏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元朝的“第一等人”为建立政权的蒙古族。他们作为统治阶层,在元朝社会中占据首要地位。

他们控制着该国绝大多数重要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加之众多经济及政治特权,使其能轻易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恣意妄为。

元朝时,“色目人”地位仅次于蒙古族统治阶级,被视为“第二等人”。

涵盖中亚与俄罗斯地区的白种及黄种民族。

这些民族在蒙古帝国征服金、宋时建有功勋,蒙古族统治者为表彰其助力,给予奖励。

为确保政权稳定,防止统治阶级人数稀少,同时赋予“色目人”诸多特权。

元朝治下的“第三等人”来源复杂,中央政府统一将其称为“汉人”。

此处的“汉人”非指汉族,而是指众多居住于中原的契丹、女真族人,另含少量朝鲜族人。

他们是蒙古帝国征服金国、高丽等国时,因战败而屈服于蒙古军队的原住民,成为蒙古统治下的臣民。

元朝统治者赋予同为游牧民族的其他族群一定基本权利,确保其在统治下享有相应的权益,维持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的政策实施。

元朝的“第四等人”是人数最多的汉族人,被称为“南人”,他们受到前三等人的压迫。

作为彻底的被征服民族且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迥异,汉族人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基本权利。

元朝时,汉人地位低下,常受欺压,地方行政长官职位多由蒙古人与色目人占据,汉人难以涉足。

他们可无故对汉族人增税,并能随意剥夺其个人财产,无需任何理由。

普通蒙古百姓亦能随意对汉族人施以打骂。

汉族百姓若反抗,将面临严酷的惩罚,即“墨刑”,脸部会被刺字。

元朝汉族人经济利益、政治权利无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及人格尊严亦受威胁,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困苦不堪。

元朝自建立至灭亡,汉族民间起义不断,秉持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则,起义活动从未停歇。

元朝统治者对汉族百姓起义,一律采取血腥镇压手段,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且残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时,中原汉族人口已急剧下降至不足九十万。

【2.史料匮乏是“硬伤”】

这段充满汉族人民苦难历史的王朝往事,现今的我们自然不愿详究。

元朝历史剧因市场受众不足,难以吸引投资者,故而一直被视作“冷门王朝”,鲜有关注。

此外,元代史料匮乏,给影视化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元朝因国祚短暂著称,有“胡虏无百年之运”之说。

此“短命”王朝存续不足百年,因此遗留下的历史文献与记载资料数量极为有限。

蒙古文的语言障碍,为史实考证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影视拍摄中,确保视觉效果具“临境感”,并做到服化道“历史还原”,是极为关键的任务。

历史大戏追求严谨,其服装与道具制作均依据出土文物为原型进行,确保历史真实感与细节准确性。

元朝是盗墓现象泛滥的朝代,实物资料严重缺失,导致影视剧在创作时几乎无法找到准确的原型进行参考。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因距现代最近且延续数百年,故史料丰富,无匮乏之困。

清朝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各类实物,这为清宫戏的不断涌现提供了重要基础,成为清宫戏层出不穷的关键因素。

需重点关注的是,影视剧拍摄中不可避免的成本控制问题。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乃马上民族之封建王朝,故拍摄元朝故事时,草原战争场景不可或缺。

元朝题材电视剧因场景转换多、成本高企且回收难度大,相较于场景单一的清宫戏,其投资成本高昂,导致投资者信心难以建立。

【3.未来能成“香饽饽”】

尽管关于元朝历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稀少,元朝在中国电视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明朝题材在历史剧领域备受瞩目,成为热门之选。

关于洪武大帝朱元璋与永乐大帝朱棣这对传奇帝王父子的影视项目日益增多,聚焦于他们的历史功绩与传奇故事。

朱元璋赶走蒙古统治者,重振汉室江山;朱棣五次北伐皆胜。他们的人生辉煌均离不开元朝这一重要历史背景。

元朝在武侠剧中存在感极高,与明代历史剧并驾齐驱,频繁成为各类武侠故事的背景。

最典型的范例为金庸作品改编的《倚天屠龙记》。

元朝作为封建王朝,除具备“背景舞台”功能外,其自身还拥有诸多利于影视化展现的亮点。

元朝国祚虽短,文化发展却颇为繁荣,呈现出多方面的辉煌成就。

无论是与西方在天文学、数学、物理的交流,还是元杂剧、元曲文化的兴盛,均极具历史意义,值得详细记载。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热播电视剧《梦华录》的原型故事。

拍摄荡气回肠的历史大剧,需融入激烈矛盾冲突,这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内容过于平淡易使观众感到无趣,逐渐产生困倦,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观看。

元朝是封建王朝的大舞台,矛盾冲突无处不在。

民族冲突、阶级矛盾及贫富差距,均能激发创作者灵感,让他们书写出众多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鉴于上述因素,元朝背景的历史剧当前虽遇冷,却极有潜力在未来成为国产影视圈的热门题材。

你如何看待元朝历史剧的未来前景?认为其有可能大热吗?请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交流讨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