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年鼻塞不通,鼻涕黏稠难止,晨起喷嚏连连,甚至头昏脑涨、嗅觉减退?体检虽未发现严重病变,但鼻炎反复发作,像一块黏腻的“痰湿”堵在鼻腔,挥之不去?

这些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痰湿壅肺、清阳不升的病机。痰湿上蒙鼻窍,不仅引发鼻塞流涕,久则阻碍气血,形成息肉、鼻甲肥大,甚至诱发头痛、失眠!
说到化痰通鼻,许多人会想到苍耳子散或辛夷鼻炎丸,但这些方子多针对急性风热。今天分享的方子更胜一筹,堪称鼻窍“疏通剂”。
它不仅能化解黏腻痰涕,还能温阳健脾、升清降浊,从根源切断痰湿生成,尤其适合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
给大家说个案例吧王先生饱受鼻炎之苦,鼻炎病史有10年之久,常年鼻塞流黄稠涕,晨起腥臭难忍,伴前额胀痛、嗅觉减退,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和工作。他曾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最近,他还发现自己的舌苔黄腻,身体也日渐沉重。

听说苍耳子能通鼻窍,他便自行服用苍耳子散。刚开始用的时候鼻塞能有所缓解,但停药后鼻炎依然反复发作,且食欲减退、大便溏稀,体质未见明显改善。
结合他的症状与体质,他属于典型的痰湿内蕴型鼻炎。痰湿在体内淤积,单纯依靠苍耳子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辛夷,白芷,石菖蒲,黄芩,鱼腥草,薏苡仁,浙贝母,牡蛎,黄芪,防风;
提醒:每个人体质与病情各异,用药需谨慎,切不可盲目照搬他人药方。

结果如何?
仅仅两周后,患者反馈脓鼻涕减少,鼻腔腥臭味也有所减少,鼻塞缓解,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坚持服用一个月后,当她再次复诊时,惊喜地反馈鼻炎症状基本没有了,头痛也消失了。经过后续的巩固调理,他的鼻炎再也没有复发过。
通鼻三步法,标本兼治:这个方子以《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为核心,融合通窍要药,分层击破,每一味药的加入都是紧紧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化痰降浊: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切断痰源;石菖蒲化浊开窍,浙贝母清热散结,专攻鼻腔黏脓涕。

通窍升阳:辛夷、白芷引药上行,疏散鼻塞;桂枝温通阳气,助清阳上升头面,改善嗅觉迟钝。
清热固本:黄芩、鱼腥草清肺胃郁热;黄芪、防风益气固表,防止外邪引动伏痰。
若有其他症状还可以灵活加减:
如果伴有鼻涕黄稠、还有腥臭味:加冬瓜仁、红藤,增强排脓。
如果鼻子痒、不停打喷嚏:加蝉蜕、地龙,祛风止痉。
如果伴有畏寒、手脚冰凉:加干姜、细辛,温化寒饮。

关于鼻炎,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病情都是独特的,万不能照搬别人的方子。
别人用着有效的方子,到你这不一定管用,治病可不能偷懒照搬,一定要综合辨证,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好的治疗效果,这样也安全。
温馨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