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是现代海军力量的象征,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科技、经济实力。
但这个庞然大物也面临着许多维护难题,其中之一就是——鼠患,老鼠似乎与航母形影不离泛滥成灾,不仅影响了卫生环境,还会咬坏重要线路,甚至危及船员健康。
老鼠是如何登上航母的又该怎么防治呢
无处不在的啮齿类入侵者
尽管现代航母建造时就考虑到防鼠措施,但成群结队的老鼠依然能够从各种缝隙中钻入。它们多在航母建造或维修期间登船,一旦入驻就难以根除。
这也是因为航母内部空间很大,结构上也非常的复杂,尤其是在管道、仓库等区域,成为老鼠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大量繁殖,哪里有残羹剩饭,哪里就有它们的身影。
老鼠的危害绝对不容小觑,因为它们有生长非常迅速的门牙,而这一对门牙可以轻易的咬坏电线等电子设备,从而引发火灾或系统的故障。
它们经常爬行在走廊,肆无忌惮的排泄,污染储备食物,不慎服用下去的船员还可能导致恶心、腹泻等疾病,严重的会进一步传播。
而大量繁殖的老鼠甚至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等关键行动。
舰载机的移动堡垒
航母犹如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容纳数千名船员,上面搭载着数十架舰载机,有着一套极为复杂的动力、武器和电子系统。
建造和维护一艘航母一本都需要全国的工业体系的支持,投入巨额的资金,集合顶尖科技人才。
目前,美国海军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每艘排水量达10万吨以上,舰载机超过70架。中国于2012年9月正式形成航母编队,下水两艘常规动力航母,未来还将建造核动力航母。
尽管造价如此昂贵,但各国海军依然对着航母青睐有加。
因为它能够在远离本土的海域投射空中力量,样儿制海权,保护海上通商贸易线路,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利器。然而,现代航母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天文数字般的运营成本,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日常开支就达700万美元。其次,复杂的航母系统对维护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数千人日夜不停的工作,才能保证它的战斗力。
养猫捉鼠
养猫捉鼠是人类几千年来对付老鼠的传统方法。
美国海军其实早在二战时期就开始在军舰上部署猫咪,到上世纪70年代更是颁布了正式的舰船养猫条例。他们认为,面对老鼠的威胁,猫咪是最经济、环保的解决方案。一只合格的船猫每年只需400美元的开支,就能减轻他们灭鼠的负担。
然而,现代的猫咪大多只是吉祥物,很少有的猫咪能发挥捕鼠功能了。
今天的家猫通过几千年的人工选育,已经丧失了捕鼠的本能。它们从小吃人类供应的猫粮,不愿与老鼠缠斗。
除了养猫,美军会尝试使用一些现代高科技手段灭鼠,土办法不行,就来硬的。
比如红外线探测、高频声波驱赶等。但收效都不理想。老鼠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一对老鼠每年就能繁衍上千只后代。只要航母内部还有空间和食物,灭之不绝的老鼠就会卷土重来。
高科技手段费用高昂,还可能对舰载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鼠患隐患。
与美军想尽办法灭鼠不同,中国海军从源头入手,通过彻底的内部清洁和堵塞洞口,一举根除老鼠滋生的环境。
具体做法就是:每次航母返回港口,就抽调上百名官兵,对船只内部进行地毯式清扫,将残余食物一扫而光。
同时,工兵仔细检查船体各处缝隙,发现鼠洞就用钢板封堵。辅以传统的灭鼠手段,如老鼠夹、粘鼠板等,多管齐下。
因为没有了食物来源和藏身之处,老鼠们也被一网打尽。
他们需要本人钻到难以触及的管道中,忍受恶臭进行清理。但从长远来看,堵塞老鼠入侵路径,切断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才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灭鼠方案。
大国航母的精细化管理
除了鼠患,航母还面临着船底海洋生物附着的困扰。
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需要返回船坞进行水下清理,光滑的船底,减少航行阻力。
各种藤壶、贝类、海藻会牢牢吸附在航母船体上,不仅增加阻力,影响航速,严重时还会堵塞进水口,损坏管路。定期入港清理船壳也是航母维护的重要工作。
可见,现代航母之所以能保持威慑力,离不开背后的精细化管理。
从美国屡屡受挫的灭鼠实践中,我们也能得到启示:在高科技时代,一些传统的简单方法仍然能够解决现实难题。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最朴素的方式去对付最复杂的挑战。
中国航母从美国老大哥那里学到了建造、维护的诀窍,但在鼠患治理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这既体现了两国国情的差异,也体现了中国海军官兵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优良作风。
环球网——印媒担忧印度将丧失对中国航母优势 印网友:从不知道还有过优势